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志同道合不惮千里远 高山流水何须旧相识 ...

  •   熹征在府上知音寥寥,并不代表着他在世上知音寥寥。他就读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中,所以在新式学堂里他能遇到更多的知己。
      附中人才济济,从音律诗词,到戏剧绘画,从政治哲学,到官僚资本,从西洋科技,到东洋贸易,处处有人通晓,个个有所专长。
      以他“二良取其优”的教学培养体系,并不足以引起注意,所以他很快湮灭于众人。
      不过熹征并不在乎这些,他看到周围人都优于他时,会有一种“我有机会从周围人身上好好学习一番”的激动。

      谦逊,从容,年轻心热,这些让熹征很快在学校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其中有一位叫做吴晨的朋友,最为亲密。
      吴晨善于观察,乐于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取信息。这个世界于他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谜语,他是一个热爱猜谜的人。很快他就观察到熹征这个有趣的年轻人。

      他们一行伙伴们经常会讨论学校发生的新鲜事,以及中国各地发生的事情。吴晨常常会开猜谜大会,这是他们交流所学的好时间。
      “我要给诸君猜个谜,谜面是一项运动。”这天下课以后,他们几个又聚在一起了。
      大家支棱起耳朵听吴晨的关子。
      “马车上有武二郎,请猜!”

      众人思索。熹征想着吴晨最近在忙什么运动,想起来前段时间吴晨在操场上狂奔,吴晨跑得快,这是众人都知道的事情。
      “马拉松!”熹征笑道,“是古希腊的一个运动!”
      吴晨很欣慰地拍拍熹征:“知我者,熹征也!诸君,请再猜一个!”
      “则为你如花美眷,谜面是人~”
      “傅斯年!”有一位抢答。傅斯年是山东人,刚来北京就已崭露头角,是北京大学预科班的天才,他们这些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熹征已经有所耳闻。

      吴晨甚是满意,点点头,笑道“孺子可教,孺子可教哇!那,就奖励你再来一个吧!”

      “刚刚熹征说到古希腊,那么古希腊有一位名为赫拉克利特的哲人,他曾断言:万物的本源是一团火,诸君,请猜!”

      这下大家都很快就猜到了,“世炎,对吗?”“这么没难度啊”“谁还想不到世炎呢”……

      所以当熹征听说学校的风云人物赵世炎种种,他心向往之。

      和北京大学的学生们坐而论道,和教授们争执观点,学业水平测试次次名列前茅,争分夺秒埋首于各种书籍誓做黄昏之贼……多了不起的人啊!
      他只在学校匆匆见过几面赵世炎,这是一个意气风发,步履坚定又温和可亲的同学,但是熹征常常自惭形秽,并未上前打过招呼。

      回到家以后,他会很激动地跟许媛讲述这些,(他曾尝试着和柳氏去讲,但是柳氏不能接受他在新式学堂里面的叛逆,而是希望他能以家业为重)许媛很开心看他讲这些,甚至会热切地要求他讲得具体点。
      “赵世炎就那样从我面前走过,我都没有胆量上前跟他打个招呼!”
      “以后有的是机会吧?你不是要加入学校的戏剧社吗?怎么没有?加入戏剧社不是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人吗?我常常会听说北大的学生们街头演出,你也学着去演一些话剧,共同语言不就有了。”
      “最近吴晨他们在排《俄狄浦斯王》,我有些看不明白这个本子,就没有参与。而且我也不太会演,乐器也不算擅长。”

      许媛被他的话带入一段回忆。当时他的哥哥,也曾给她激动地讲过这部话剧,可惜的是她对这部话剧的印象只剩下不伦恋和命运悲剧,所以她很理解熹征的“不理解”。

      在他十五岁生日的时候许媛送给他一把梵阿铃,不过现在更多的人管它叫“小提琴”。她曾听到熹征说吴晨很喜欢这种乐器,所以她照猫画虎,为熹征准备了一件。

      熹征开心得不得了,从此二房的庭院中常常会传来锯木头的声音。后来有一天被老爷听到,老人家颇为惊诧,此后只有在东南的庭院角才能听到。
      这里人迹罕至,树木丛生,有春花秋月,群英荟萃。春有子规,夏有蝉鸣,秋有鸿雁路过歇脚,冬有野雀雪里觅食。房屋破败,正是动物们的好去处。这是属于熹征的秘密基地,偶尔会有熹衍跑来听哥哥锯木头。熹衍眼睁睁地看着哥哥可以从伐木声练习到一个颇有节奏的伐木声,她会高兴地鼓掌。

      后来熹征走的时候,只带走了一些钱和这把琴。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偶尔有传言说在北平曾见过他,但是冯家每次派人去找,都无功而返。柳氏曾经大闹过几次正房,她坚称许媛嫉恨她的孩子,间接促成了熹征的出走。许媛没有计较,尽她所能安抚柳氏,但是暗中减少了二房的份例。

      许媛也不是吃素的。况且熹征走了,她对二房的情谊也不多了。府上越来越吃紧,新的政府不会在乎满清遗老的生活。她甚至暗中松了一口气,少了一张吃饭的嘴,家里又能缓一缓,真是难得。

      所以对于熹微的出生她并没有那么期待,只是生下来以后,她也会尽一个母亲的责任。

      她对她的全部生活都没有什么期待。夫妻两个的悲观如出一辙,只不过忠良选择了逃避现实,沉溺幻想,许媛选择了抛弃幻想,投身现实苦苦支撑着冯家这棵将死之木。

      她想不出别的选择,也不介意一定程度上变得冷血和漠然。两权相害取其轻,她远比不知来历的柳氏见识过的更为凄惨。

      柳氏的天真乐观让她羡慕,柳总觉得只要能掌控冯家,就有好的生活,熹征会回来带着冯家带着她一起走向光明美好的未来。许媛并没有对这种想法不顾一屑,柳有想法,对生活有希望,对远方有目标,即便这个目标荒唐,但总比没有的好。

      几年之后她偶然收到熹征送来的一份礼物。没有讲他去了哪,没有说他出走以后过得怎么样,甚至是以吴晨的名义寄来的。
      里面是一本叫做《新青年》的杂志,书签放在了一篇名叫《故乡》的文章中。书签上有一个谜语,簪花小楷写着“有心报恩表真情·下楼格”,许媛并未细看,只是翻开了杂志仔细阅读。

      许媛细细地读完。刚开始她以为熹征在担心她变得市侩,读到豆腐西施的部分她有点汗颜,她确实在变得有点市侩了,后来看到最后一段才似有所悟。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 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路是人走出来的,许媛放回书签合上书,把这本杂志连同信封珍藏起来。决定接受自己的命运,并与之抗争到底,许媛默默地告诉自己。

      熹衍的童年实在快乐。家里她是最受宠爱的大小姐,在母亲面前又身为她的第一个女儿,享受了几年众星捧月的日子。许媛很爱她,对她的教导无微不至。

      该怎么做一个大家闺秀,说话温柔,要爱每一个人,对比自己优秀的人要谦逊学习,对见识比自己少的人要乐于帮助,要真诚的对待每一个人,相应的才可以换来善意。

      要认真读书,也要认真做女工,可以学习英语学习新的书籍,但是也不能把《列女传》《女则》《女训》和算术落下。

      许媛曾担心过会不会压力有点太大了,结果发现女儿非常快乐,她喜欢看书,相比起《女》,她更爱《孟子》,立志要做一个仁义的姑娘。

      熹征也很爱她,每天都带她玩,给她讲有趣的故事。熹征不喜欢《孟子》,他告诉熹衍,孟子是一个功利的人,仁只是治世的手段,且被孟子奉为唯一手段,狭隘而傲慢;对人性难以体谅,常常在上位者的角度来看待人民,给了程朱理学压抑人性的余地;唯有四端学说和性善论值得琢磨。

      她也去请教过父母对此的看法。可怜忠良看见四书五经就摇头叹气,几欲落泪,反倒吓了熹衍一跳;母亲乐于与她论道,当许媛听到熹征的看法时哈哈大笑,熹衍很少看到母亲有这样爽朗的笑容。

      “征哥哥说的是没有问题的,他这样的年纪血气方刚,这很正常。旧的秩序摇摇欲坠,新的规范尚未形成,他也迷茫得很。小衍可以自己去找答案,你觉得什么是对的呢?你的书里不止有《孟子》,比如《最新修身教科书》里是怎么讲的呢?你认为哪种修身最适合成为你的行为规范呢?现在的国家需要什么社会规范呢?

      “衍儿不可以偏听偏信偏看,要多多观察,多多学习,善于总结,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这样方可有所收获。”

      熹征的想法固然偏激,但是在许媛的鼓励下,他的想法恰好是为熹衍打开了另一个看待问题的视角。

      所以熹衍小小年纪就开始常常一副似有所悟的样子,开始向往外面的生活,见识不同的视角。但是她又是一个懂事的姑娘,在熹征走后她明白有一些事情要发生了,母亲愈发地忙碌,她的功课母亲开始变得无暇顾及,正当她苦恼之际,她被告知,要有一个弟弟了。

      “以后更是顾不上我喽!”熹衍小大人似的叹了口气,木姑娘在旁边似有所悟地眨眨眼。不过熹衍没想到的是,母亲顾不上的何止是她,母亲连弟弟也顾不上了。

      冯熹微受到的宠爱比熹衍有过之而无不及。唯独少了母亲教导,比他大了几岁的熹衍几乎成了他的母亲。只是熹微生下来以后冯府愈发困窘,甚至听到有人说要变卖家产来分家。这一传言来自旧年间到府上拜访的冯家远房冯孝良所言。

      冯孝良虽为良字辈,但是是冯家三老爷的孩子,当年清廷买办风潮兴起,他们这一房举家南迁至广东以求先机,这些年颇有收获,但是几乎成了窃国贼,为冯家所不齿。
      冯老太爷死前说起都是“再不许踏进这府上一步”,无奈近些年冯府财政吃紧,冯孝良每次来北京又颇为殷勤,固旧日规定也变宽松了许多,常常在冯府走动。

      冯孝良每次来时光鲜亮丽大包小包地带进府中,每次走时两手空空但是十分快乐,后来会带他的儿子冯熹德上府上来。熹德和熹征年龄相仿,故而勾起了柳氏的思念之情,颇想去看看这熹德是哪般样子。

      到了一年中秋,府上团聚之时,父子两人看到柳氏,真真是恍若看到神妃仙子看直了眼:腰肢如柳,柔软难握,罥烟眉下一双杏眼,含着万种离愁。一双薄唇轻启,欲语还休,一张瓜子脸实在嫌小,安放不下这万种风情。穿着杏色旗袍,整个人如一段垂柳,稍显疲惫地坐在端坐着的许媛旁边,看上去好像从五更起开始收拾家宴的许媛倒是精神抖擞,而前来应宴的柳氏却累坏了。

      至于后来关于柳氏和这俩父子之间的一些风言风语,许媛只当没听到。

      十岁的熹衍已然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小姑娘,甚至开始帮助母亲看一些账本,回到房间时教熹微识字,说话。木姑娘很喜欢熹微,她会跟着熹微一起向熹衍学习识字,李妈妈总是在旁边,有条不紊地照应着这三个孩子。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