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一章 ...

  •   (二)灵堂。相片里的小男孩。

      辗转了两天,两班飞机一趟火车,唐清清才回到襄县她的家,那是在围着高墙、有军人守护的十五院院内的职工宿舍区。
      清清蹲着开行李箱,抽出一打鸵鸟油,起身去隔壁给了妹妹。又回箱子翻了一张袋鼠皮出来,“妈。”转头递了过去,也不用说啥。
      清清妈一直在后面站着看她翻腾,快四十岁的女儿,她鼓捣啥她妈都看不厌。“你们班主任马老师前几天去世了,昨天刚开的追悼会。”马老师马范松老师,唐清清基地附中初一到高二的班主任数学老师。
      清清站起又蹲下,翻出几打绵羊油、鸵鸟油,说是要去找同学达雅丽和哈文露,同去马老师家吊唁。
      “这襄县有老俗,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清清妈有点急。
      “妈,我就是去学校看看。”她走了。
      “你不睡觉啦?多累啊。”清清妈在后面叫她。
      她出了十五院大院,她被一种磁力,吸向了基地附中。

      基地附中坐落在十五院大院外的南墙外。那原本是襄县本地的襄县一中,七十年代初一下子新来了几百个说东北普通话的大院子弟,县里和院里就把它统管成了基地附中。基地附中的老师,大多数是武汉来的老师 。
      1979年,唐清清入基地附中上初一了。基地军工知识分子的第二代,襄县古城的好少年,在基地附中的校园里,被中学老师领着,憧憬着不远的科技兴国的新时代。这些意念,牢记在唐清清心里了。
      马老师家在附中校园内北边的教工宿舍楼。十五院迁来后院里建的附中教工楼,这是四个门栋的四层的宿舍楼。二栋三楼左门,那是马老师家。
      “那是我们最好的时代,那是我们最朝气的时代。”唐清清、达雅丽、哈文露走近教工楼了,清清默想当年。到二栋了,清清抬头望着三楼的窗子,“我们基地附中的老师,是大学老师也是幼儿园老师。”她对自己说,对雅丽和露露说,声音是沉的,心更沉。“大学的知识、幼儿园的温暖。”马老师也曾是武汉的大学老师,下放来的襄县 。
      她们三人沿着堆着自行车的楼道上了三楼。开门的是马老师的儿子,一件褪了色的绿色军大衣套着一米七五的他,是他。清清捂住了嘴和鼻子。雅丽和露露在前面,他先去和露露打招呼了。没人看见清清的脸,她把自己挡在露露后面。她是有表情的,她用围巾捂住了。
      灵堂是一进门的客厅,厅里的方桌上立着马老师的遗像,还有香炉。清清她们三人各点了三柱香。客厅没了客人坐下的空间,他们四人站着说话。襄县当地人的露露和雅丽,讲了很多,关怀的轻语罩了一屋,清清什么也说不出来。清清朝墙上凝视,那是一面墙的奖状和几幅相框。“马祖暅”,一幅奖状里的名字。“湖北省中学数学竞赛第二名。1979年”。墙上的这个“暅”字,那是读“更”字音的。清清知道,那暅字,不做人名时还有一种读音,读作“选”的音,是太阳的光晕,照耀了她中学时代的光晕,他,马祖暅,眼前军大衣里的他。
      几幅相框里压着许多不同尺寸的照片,老师家的全家福,学生与老师的合影,每届都有。一张六十年代襄县一中的老师合影,马老师那时很年轻。七十年代马老师、师母、小姐姐和小男孩的合影,四人都别着领袖像章,小男孩右手端着一本书,那一定是□□。清清看暖了,好清秀、好乖巧的小男孩,是祖暅小时候,真想把他抱出相框。

      清清又捂住脸了,冬天的襄县,捂住脸就当做协助清理一下呼吸道,她看见了她自己。那是一张两排的八个人的合影,右下角手写着很小的字:1980年春节。前排坐三人,后排站五人,马老师前排中间坐着,雅丽和露露左右坐。后排最右边,套着大大的成人的军大衣,手不知在大衣的袖桶里面哪一截,那个辫子垂到膝盖的,是我。我旁边,高出我一头的,是他,此刻身背后与露露说话的马祖暅。崇拜、温暖、晕了,那应该是当时我站在那里的心境,清清对自己说。她清清楚楚地记得,二十多年了,当时被击晕的感觉又唤起了。

      我要赔你一个坐垫,为80年那个坐垫。清清对自己说。

  • 作者有话要说:  男主名字读音:马祖暅
    暅:geng 4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