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14.元使(中) ...


  •   安排妥当,时辰也差不多了,天已大亮,殿外鼓乐声起,通报声传入,王祺立即起身离座,侍立殿侧。
      不一会儿,头戴蓑帽样的“笠子帽”、耳后垂着两条编好又弯成环状的大辫子、身着短款胡服的蒙古使节昂然直入,身后同样跟着护送而来侍卫,腰畔挂着蒙式弯刀和随身匕首,体格剽悍,模样煞是威武。一行人先同宝塔失里见礼,满嘴叽里咕噜的蒙古话,一副话家常的样子,姿态倒也恭顺。宝塔失里脸上挂着不冷不热的笑容,略略点一点头,看表情似乎有些尴尬不安。洪林一句话也听不懂——他的文武技艺虽然都是王祺从小教出来的,但是,入宿元廷近十年,蒙汉语都非常精通的王祺,却不肯教他蒙古话,所以此刻他听不懂也就没什么想法。他现在脑子里想的是,胡服和辫子真难看呀,主上一即位就在国内禁止蒙古胡服剃发的决策实在是太英明了……
      温情脉脉的乡亲相见问候结束,使臣转身面对阶下,话锋一转。
      “高丽国主应恪守君臣之礼,上前领旨。”
      王祺领班众臣,踏前一步,双手笼袖下跪,伏地却不叩首,只用蒙语答一句:“皇恩浩荡。”
      自他身后,群臣叩首,同声重复。
      他的动作在别人眼里看来流畅自然,可是在洪林看来总有些细微的滞涩,神情也显得过分阴郁。但愿是自己心理作用吧,洪林不安地想。他现在的处境,就是殿堂上的一个摆设,同那廊柱子没什么不同,就算有千般想法,也只能木立注视而已。
      这道圣旨洋洋洒洒挺长,何况又是用洪林完全不懂的语言宣读的,除了官称常用的几个词,什么“皇帝”、“高丽王”、“庆元君”时不时蹦出来之外,其他洪林一概云遮雾绕。但是那气势汹汹的口吻让他听得十分反感,脑子里甚至忽然起了一个荒诞的念头——他现在正站在这喋喋不休的使节身后,如果这个时侯他突然拔刀的话,一定能把这家伙像砍瓜一样的劈开,然后这家伙肥壮的身子就会咕噜噜地滚下去……当然这番破天荒的狂想,他只是在脑子过过瘾而已。
      洪林不懂,王祺却听得一清二楚。
      主旨大概是两条,一则故伎重来,想要把在元为质的庆元君立为高丽王世子;二则为平元国内乱,借兵高丽,索要财物贡女。其余还有插手高丽政局的话,除了重建征东行省一事之外,其余只是虚张声势,倒是没有太严重的威胁性。
      其余暂且不论,只前两条就足够他为难。昔年元廷将他立为大元子,夺先王之权,先王作为被流放的十三岁稚子尚且难逃一死,他若立庆元君为世子,到时候元廷派军队护送庆元君即位,他又将被置于何地?执政十年,他苦心经营,废除胡服剃发,恢复汉家衣冠;废除元朝官制,回复高丽旧制;废除蒙元至正年号;废除在高丽作威作福的征东行省;元廷不合理的命令,他尽量不去听从……自世皇忽必烈汗征服高丽以来数十年,没有一代高丽君主能够在政治上如此独立……即使如此,近年来国家内忧外患不断,东南海域有倭寇侵扰,西北红巾军几次入境,甚至占领开京、焚烧宫阙,元国皇后奇氏乃是高丽贡女出身,她的族亲一度仗势谋逆篡位……他是忍受多少煎熬才做到今天这一步。如果庆元君得位,无非又是一个对元廷俯首听命的孺子,元廷便又可以对高丽予取予求……王权不可旁移,这本是他的底线。
      既然不想放权,他只得让国内将士为元廷卖命兼用财物讨好,无奈这也是他极不愿意的事情。本来历朝历代,宗藩国都需要向上国朝贡。身为小国,特别强调“国家”的概念,中原帝国则不同。中原帝国强化“天下”,弱化“国家”,对于宗藩国秉持“薄来厚往”的原则,回赠之礼价值远过宗藩的贡物,以示中原帝国“四夷来朝,天下归心”。因此被蒙元统治之前,高丽向中原称臣,除了面子上不大好看,是只赚不亏的事情。蒙元统治之后,情形则大不相同,只看元国自身,蒙古贵族对南北汉人的残酷盘剥,取之尽锱珠,用之如泥沙,视人命如草芥,乃至倭人都发出“崖山之后,已无中国”的感叹。在元国划定的四等人——蒙古人、色目人、北方汉人以及南方汉人之中,高丽人不过相当于北方汉人,位居三等之末,待遇自然好不到哪里去。更糟糕的是半岛自然条件难以与中原相比,人少地小,更加难以承受。昔年元国在高丽设立征东行省,驻扎人马数万,粮草全需要当地提供,高丽王廷为了供给驻军的需要,不得不极尽搜刮百姓之能事,甚至连当地大小官员的私俸都要交出。一直困扰他的问题就在于:若不用财物侍奉元国,必遭种种苛责;若搜刮百姓侍奉元国,则民心失尽,用不了多久,高丽百姓就要先倾覆王廷。两年前开京被红巾军攻占,开京十万百姓尽皆投奔红巾军,那时王祺正在南迁利川途中,连宝塔失里都无车可坐只得乘马,流离道路凄凉万状,他骤然得到这个消息,回想当初人人想望“江陵大君会回来的”,居然落得如此下场——只觉前途渺茫心如刀割,若非那时洪林寸步不离的看着,真恨不得拔剑自戕一了百了,现在回想起来犹心有余悸。如今元廷再索要贡女、贡马、山珍,甚至要三万甲胄为之卖命,他怎么能够答应?……民力不可耗尽,这也是他的底线。
      这样想着,王祺虽然伏跪在地,半垂的眼睛里却已经带出阴狠神色,加之脸色异常苍白,那神情简直诡异,直看得侍立在正座之后的洪林心惊肉跳。洪林知道主上和他在一起从不会露出这种情绪,但是他却在其他场合见到过,许多往事告诉他,这将会是某种未知的可怕事件的征兆。
      使臣宣诏结束,王祺领旨谢恩。起身的时候带动伤处,跪得太久,一阵刺痛之后有短暂眩晕,他下意识紧握住圣旨的卷轴免得掉落——弄一个接旨失仪可不是什么好事。领到的圣旨马上转给身后的丞相,以备存档。
      领旨之后,肃穆压抑的气氛为之一变。中原帝国为了羁縻属国,出使某属国的使臣往往多年是同一个人,所以这位倒是和高丽君臣蛮熟悉的,宣旨的时候固然煞有介事,宣旨完毕却是可以说些其他。
      王祺先与他寒暄一番,虚情假意地皆作豪爽状,跟着大小朝臣也和使臣见礼,一时堂上纷纷扰扰。宝塔失里见状知道自己不宜在场,她见洪林还在那儿站着,悄悄向他使个眼色,意思是让他近前。洪林踌躇了一会儿,左右看看,悄悄走了过去。
      “我回宫了,若是你在跟前,就留心照应着点。”宝塔失里小声说,“等会儿必定要为他们接风设宴,一时半会儿结束不了。”
      洪林知道她说的是什么,连忙应道:“是,娘娘。”
      宝塔失里向见礼的人群中看了一眼,摇摇头,先行离去。
      洪林这么答应着,等到宴饮开始,却不能不离场,因为这不是大宴,侍卫既没有资格在席上,又不可能让他们干瞪眼站在那里看着别人往来应酬,只能让他们退下。洪林看见王祺不时抬手至额边拭汗,心里惴惴不安。
      过去上邦使臣可以上座,但是因为高丽王是孛儿只斤家的驸马,而使臣毕竟是孛儿只斤家的臣,所以后来调和的办法是,不设主座,使臣和高丽王东西向坐。虽然舞乐宴饮,但是却不是作乐,很多事情不能放在公开宣读的圣旨之上,对于背负使命而来的使节,需要在这种场合下通过私人交谈的方式告诉属国之君,并且考察揣摩对方的意图和动向;对于想要摆脱挟制,行使自己政令的王祺来说,则需要在这种场合巧于周旋,在明面上不违背旨意的同时,达到自己的目的。
      双方像打太极一样说了这么几个回合,心里大致都有了数。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5章 14.元使(中)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