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9、第 49 章 ...

  • 作者有话要说:  教育这个行当需要一些理想主义者。
    朋友要去支教了,祝她顺利。
  •   从小学出来,他们要驱车三十公里到凌县去。s省山脉河流交错,风景壮丽,汽车从峡谷上空的高架桥上驶过,仿佛飞入云端。
      如果不是要跟着杨易深,很难说张曦一辈子会不会来一次s省。他对这里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地图和地理课本里,脑海中的能蹦出来的描述也只是诸如“资源丰富,山地众多”之类。
      云在脚下静静流动,车窗开着,微凉的风灌进来,胸中的块垒一点一点地疏浚,张曦轻声咳嗽,杨易深的目光被吸引过来。
      “别看我。”张曦看着路面。
      “啊?”被怼了,杨易深怂怂地。
      “这里都是山路,我得集中注意力。”
      杨易深扭头看向窗外。车已经驶出大桥,在山路上盘曲而下,一座座山涌入视野,然后远离。杨易深想,太美了。这些山林树木是顾祎们在S市推崇的人造景观别墅所无法比拟的。
      想到顾祎,杨易深的情绪稍微跌落了一点。但导航里说他们还有几公里就到目的地了,所以他很快振作了回来。
      因为比岳县的地理位置更偏,凌县要落后很多,几年前跨谷大桥还没开通时,出城要多绕将近一百公里。他们路过一所学校,门旁的石壁上刻着“心图景学校”,张曦的注意力被吸引了一瞬。杨易深的手指轻轻点了点窗子:“这是心图景援建的,涵盖小学五年,初中四年。凌县是贫困县,教育意识淡薄,很多孩子,特别是女孩子,甚至读不完小学。”
      “那他们做什么去了?”
      “打工,嫁人,务农。都比读书更快见收益。”
      因为贫困,凌县的资金全都投入在增产创收上,短期内看不到效果的领域只能往后排。即使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很多家庭还是选择让孩子不上学,因为这样可以多一个赚钱的劳动力。
      “学校减免费用行不行?”张曦问。
      “一个身无分文的重病患者,减免医药费可以让他继续活着,他会接受,为什么?”
      张曦:“因为求生本能?”
      杨易深:“对啊,因为‘活下去’是本能,是一切的基础。减免医药费是在救危,是雪中送炭。读书不一样,即使减免了学杂费,读书并不着急,对很多人来说,读书不过是锦上添花。然而他们并没有’锦’,何谈‘花’。”
      “难道要反过来给他们钱才行吗?”
      杨易深:“教育是长线的扶贫。给钱确实能吸引家长把孩子送回学校,可一旦不给了呢?”
      “那...怎么办?”
      “...还是得用钱来解决。”杨易深笑。张曦:话都让你说了。
      “生活困顿的时候,你会关注什么?”
      张曦:“当然是想怎么赚钱。”
      杨易深:“人之常情。贫困者更关注经济回报。既然如此,想让他们把孩子送回学校,就得把读书的经济回报切切实实地摆出来。“
      凌县城区远不如岳县大,从南到北只有十几分钟车程。掠过短短的繁华路段,街景逐渐萧条,没有了店铺,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低矮的私房,马路坑洼颠簸。一幢跟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三层建筑出现在眼前,杨易深说:“就是这里了。”
      依然只有一个人接待他们,年龄比杨易深大一点。两个看上去非常熟悉,杨易深叫他老纪,老纪称呼他为“小艺”,小艺包着的脑袋和吊着的手都遭到了老纪的调侃。
      杨易深给头和手编了个无关紧要的缘故。张曦看得出,老板在这位朋友面前很是放松,但放松之外,并不愿意提及生意上的事情。
      老纪叫杨纪,俩人聊到了一些人和事,张曦听着听着恍然大悟,他们是同一家福利院长大的孩子。
      建筑的入口挂着“联合服务基地”的牌匾。进门之后,公告栏上贴着的海报是个皮肤黝黑的大眼姑娘,旁边的大字写着“服务之星”,成就是好评率100%。
      “这个月有两家电商接入,”杨纪带着他们来到一个阶梯教室门外,里面坐着二十几个年轻男女,有人正在上课。“技术上的事情都对接完了,现在正在培训。”
      “老师的来源是?”
      “一部分是客户侧来的培训师,还有一部分是我们自己的老员工。”
      从他们的对话里,张曦知道了这是心图景参与投资的一座呼叫中心,专为服务型企业提供客服外包。十年前,杨易深和程宁在s省考察时,再遇已经在当地做了校长的杨纪。杨易深欣喜若狂,他没想到除了自己,那批姓杨的孩子里还有人在同一个领域努力着。但扎根在乡村的杨纪却没这么开心,见到做教育考察的老兄弟,滔滔不绝地倒起了苦水——他正苦于学生的不断流失。
      “他们辍学之后做什么去了?”程宁问。
      “南下,北上,制衣厂、电子厂,煤矿…总之都会离开家乡。想要赚钱就得出去打工,识几个字的意义就是可以方便外出。”杨纪一筹莫展。
      在杨纪的陪同下,杨易深和程宁走遍了周边乡村,探访那些辍学的学生。早先出去的人带回来诸如“流水线只需要工人会写名字”,“每个月可以收入两三千”等等消息恰如不知道从哪里飘出来的肉香,吸引着困顿的家庭和懵懂的孩子。这种短视在脱贫之前,几乎是无法根除的。
      杨易深和程宁意识到,即使要授之以渔,也得让他们看到河里有鱼才行。
      呼叫中心是程宁走后才开始筹备的,因为资金投入少,回报清晰,建成比赤诚心早很多,也顺利很多。现在的呼叫外包服务不仅心图景在用,还接入了四个领域,十几家企业。
      这里的应聘要求是年满十六岁,学历至少初中以上。因为当地辍学的女童更多,所以最开始只招收女性。日常工作主要是处理客服问题,除了基础工资,根据单量和质量会有提成,刚开业的第一年,有些女生就可以每个月拿到三千以上。
      口口相传的力量是强大的,一部分打算即将让女孩辍学的家长暂缓了计划。他们观望着,试探着,等真的看到学历达标的孩子被选拔了进去,做二休一,月薪可观,其中的一些下定决心,让孩子把书读下去。
      基地和一些乡村学校签订了合作,杨纪转型成了基地的合伙人和总经理。合作之后第一年,他曾经的学校女童中辍学比例下降了5%,第二年,下降了17%,第三年,开始有辍学的孩子返回学校。
      即使读下去的目的仅仅只是想拿到初中文凭,还是有很多女孩儿不但完成了初中学业,还考上了高中。
      因为程宁喜欢油菜花的热烈奔放,杨易深私下会把这个项目叫做“三分油菜田”。三分地的油菜花,虽然不是漫山遍野,但已经可以看出那么一点“燎原之势”了。
      从基地离开之后一行去了学校。杨纪早已卸任校长,接班的是以前的副手。张曦看到,学校的硬件条件比不上岳县,但学生的精神面貌没有什么差别。
      “四分之一能考上高中,尖子生会去岳县读。”年轻的校长见到了老总,欣喜又紧张。杨纪对杨易深说:“新图景的资源也向我们这边倾斜倾斜嘛。我们看着岳县,眼馋啊。”
      杨易深拍拍老纪的后背,说:“一点一点来嘛,先走稳了,再跑起来。”
      几年前,初中部的班级数量少于小学,现在虽然人数上还是要少一些,但班级数已经可以跟小学部持平了。在教学楼的风雨廊里,杨易深看到墙上每隔一扇窗户就贴着一张优秀毕业生照片。相对的廊柱上,挂着的则是科学家的画像。杨纪笑,说:“你看这激励方法老土不?挺有效果的。”
      杨纪邀请他们去家里吃午饭,杨易深欣然答应。嫂子的手艺实属一般,杨易深吃得不多,但张曦觉得这几乎是接受这份工作以来,老板最放松的一天——他们天南海北地聊,杨纪是说得更多的那一方,杨易深多数时候都是在听。虽然他不太会开怀大笑,但嘴一直没有合拢。
      夕阳被轻雾笼着,挂在远山之巅。杨易深双颊染上红晕,张曦一度以为他喝了酒。
      “你没喝吧?”
      杨易深说:“我像喝了吗?”
      他语气轻快,像是在逗趣。张曦握着方向盘,紧张兮兮地看了他一眼,说:“有点。”
      杨易深若有所思地说:“这就是。”
      张曦:“什么?”
      杨易深:“你不是问我,如果我死了,所做的一切有什么意义吗?今天咱们看到的,听到的,就是啊。”
      张曦没做声。一时的气话被复述出来,他的脸红了片刻。
      “护士,老师,我们都是渡人者。渡人者自渡。即使某天我不在了,登岸的人只要继续走下去,我的意义就不会消失。”

      车子再次路过大桥,云雾早已散去,山谷澄澈,夕阳洒落在车厢里,两个人都没有说话。张曦咬着指节,回味刚才的话。杨易深不是个简单的人,他有很多手段对付不善的来者;他还有坎坷的经历,和与之呼应的社会阅历。但杨易深又是个很纯粹的人,纯粹到某些高高在上的道理从他嘴里说出来,显得平易近人,令人信服。
      一种莫名其妙的情愫缠绕着张曦。在杨易深濒死时,他曾有种要失去至亲的恐惧。可杨易深此时此刻给他的感觉,既不像父亲,也不像母亲。
      他无法单纯地把老板定义成跟吕老爷子一样,是一个极其亲切的病人或长辈。他们相处的时间更长,空间更近,并且有过更深层的交流:作为一个护士,他头一次会把自己对病人的感受直接讲给病人本人听。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