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4、第44章 ...

  •   漆器,乃用漆髹饰器物,古已有之。

      《髹饰录》曾云:

      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于此有其贡。周制于车,漆饰愈多焉。于弓之六材,亦不可阙,皆取其坚牢于质,取其光彩于文也。后王作祭器,尚之以著色涂金之文,雕镂玉珧之饰,所以增敬盛礼,而非如其漆城、其漆头也。然复用诸乐器,或用诸燕器,或用诸兵仗,或用诸文具,或用诸宫室,或用诸寿器,皆取其坚牢于质,取其光彩于文。呜呼,漆之为用也其大哉!

      《韩非子·十过篇》曾云:

      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子,削锯修其迹,流漆墨其上,输之于宫以为食器。诸候以为益侈,国之不服者十三。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硃画书其内,缦帛为茵,将席颇缘,触酌有采,而樽俎有饰。此弥侈矣,而国之不服者三十三。夏后氏没,殷人受之,作为大路,而建旒九,食器雕琢,觞酌刻镂,白壁垩墀,茵席雕文。此弥侈矣,而国之不服者五十三。君子皆知文章矣,而欲服者弥少。

      可见,尧舜之时,已开始用漆器作为食器。而禹之时,已经有内髹朱漆的祭器乐乐。

      《史记·货殖列传》也云: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渭川千亩竹,此其人千户侯。

      可见,漆园已经与桑麻鱼盐同列。

      漆器,可作食器,可作家具,还可作兵器,可谓用途广泛。

      《史记·滑稽列传》曾记载:

      二世立,又欲漆其城,优旃曰:“善。主上虽无言,臣固将请之。漆城虽于百姓愁费,然佳哉!漆城荡荡,寇来不能上。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室。”于是二世笑之,以其故止。

      秦二世欲漆其城,虽未成功,但可见漆的产量当时极大,对皇家而言多么重要。

      到了汉代,漆器的制作开始日趋繁荣,男女老少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漆器。

      漆器的胎骨最常用的是木胎,其次还有篾胎、藤胎、铜胎、锡胎、窑胎、冻子胎以及布心纸胎、重布胎等。

      其中,“布心纸胎”或“重布胎”,即汉、唐所谓“夹纻”,元代所谓“搏换”、“搏丸”也。

      其制作方法如《刘正奉塑记》记载:漫帛土偶上而髹之,已而去其土,髹帛俨成像矣。

      用夹纻工艺制作佛像,其体量轻盈,便于出行,因而可以在盛典时期,乘佛辇舆出寺,环城绕街,供万人瞻仰。

      所以,东汉以后,佛教兴盛,夹纻佛便开始盛行。

      《洛阳伽蓝记》就曾多次记载夹纻巨像出行,万人空巷的场面。

      唐代则出现了金银平脱漆器,也就是后世的嵌金银。

      其做法是将金银打造成薄片,设计成各种纹样,用漆粘贴在漆坯上,髹漆多道后,再磨去金银片上的漆,显出金银的纹饰。

      这种工艺,精细费工,用料昂贵,制出的器物珠光宝气,华丽贵重,多为皇家赏赐所用。

      兴盛之时,不止嵌金银,还有螺钿之类,直至后来形成“百宝嵌”。

      宋代开始出现了专门的“漆作”,宫廷则设有“御厨”这一专门制造漆碗碟的部门。

      最为流行的漆器为“一色漆器”。

      即表面素光,装饰甚少,仅以造型颜色用漆工艺取胜的漆器。

      其制作工艺,《辍耕录》髹器一节中有着详细的描述:

      黑光凡造碗碟盘之属,其胎骨则梓人以脆松劈成薄片,于旋床上胶粘而成,名曰卷素。髹工买来,刀刳胶缝,干净平正。夏月无胶泛之患,却炀牛皮胶,和生漆,微嵌缝中,名曰梢当。然后胶漆布之,方加粗灰。灰乃砖瓦捣屑重申过,分粗、中、细是也,胶漆调和,令稀稠得所。如髹工自家造卖低歹之物,不用胶漆,止用猪血厚糊之类,而以麻筋代布,所以易坏也。粗尘灰过停,令日久坚实,砂皮擦磨,却加中灰,再加细灰,并如前。又停日久,砖石车磨去灰浆洁净,一二日,候干燥,方漆之,谓之糙漆。再停数月,车磨糙漆,绢帛挑去浆迹,才用黑光。黑光者,用漆斤两若干,煎成膏,再用漆。如上一半,加鸡子清打匀,入在内。日中晒翻三五度,如栗壳色,入前项所煎漆中和匀。试简看紧慢,若紧,再晒;若慢,加生漆。多入触药。触药即铁浆沫,用隔年米醋煎此物,干为末,入漆中,名曰黑光。用刷蘸漆漆器物上,不要见刷痕。停三五日,待漆内外俱干,置阴处晾之,然后用楷光石磨去漆中类。揩光石,鸡肝石也。出杭州上柏三桥埠牛头岭。再用箬帉,次用布帉,次用菜油傅,却用出光粉揩,方明亮。

      在漆中调入各种颜料,便可以得到各色的漆,有些颜色极其难得,因而才能仅以颜色便可风靡于世。

      常见的漆器颜色有黑髹、朱髹、黄髹、绿髹、紫髹、褐髹和金髹等。

      对此《髹饰录》有详细的记述。

      黑髹,一名乌漆,一名玄漆,即黑漆也,正黑光泽为佳。揩光要黑玉,退光要乌木。

      朱髹,一名硃红漆,一名丹漆,即朱漆也,鲜红明亮为佳。揩光者,其色如珊瑚,退光者朴雅。又有矾红漆,甚不贵。

      黄髹,一名金漆。即黄漆也,鲜明光滑为佳,揩光亦好,不宜退光。共带红者美,带青者恶。

      绿髹,一名绿沉漆,即绿漆也,其色有浅深,总欲沉。揩光者忌见金星,用合粉者甚卑。

      紫髹,一名紫漆,即赤黑漆也,有明、暗、浅、深,故有雀头、栗壳、铜紫、马辛毛、殷红之数名。又有土朱漆。

      褐髹,有紫褐、黑褐、茶褐、荔枝色之等。揩光亦可也。

      金髹,一名浑金漆,即贴金漆也,无癜斑为美。又有泥金漆,不浮光。又有贴银者,易霉黑也。黄糙宜于新,黑糙宜于古。

      宋代漆器还有一个特色,即胎骨多用圈叠胎制作。

      圈叠胎是用上好的木料裁剪成条,细长而规整,然后用热水回软,逐圈从小到大叠置而成,粘接、干燥后修去棱角,做出各种造型。

      这种胎骨的优点是可以将之做的很薄却极其坚固,不易破碎。

      宋代雕红漆器亦十分精妙,雕法圆熟,藏锋不露,用朱极鲜,漆坚厚而无敲裂痕,所刻山水楼阁人物鸟兽俨然若图画。

      《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对此有详细描述:

      宋人雕红漆器,如宫中用盒,多以金银为胎,以朱漆厚堆至数十层,始刻人物、楼台、花草等像,刀法之工,雕镂之巧,俨若画图。有锡胎者,有蜡地者,红花黄地,二色炫观。有用五色漆胎刻法,深浅随妆露色,如红花绿叶,黄心黑石之类,夺目可观,传世甚少。又等以朱为地刻锦,以黑为面刻花,锦地压花,红黑可爱。然多盒制,而盘匣次之。盒有蒸饼式、河西式、蔗段式、三撞式、两撞式、梅花式、鹅子式,大则盈尺,小则寸许,两面俱花。盘有圆者、方者、腰样者,有四入角者,有绦环样者,有四角牡丹瓣者。匣有长方、四方、二撞、三撞四式。元时有张成、杨茂二家,技擅一时,但用朱不厚,漆多翘裂。

      到了明永乐时期,官办果园厂,设立御用漆器作坊,征召全国各地最优秀雕漆匠人,将雕漆工艺提高到极高的高度。

      雕漆是漆器中的一大门类,有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复色雕漆、堆红、堆彩、剔犀之分。

      《髹饰录·坤集·雕镂第十》中写道:

      剔红,即雕红漆也。髹层之厚薄,朱色之明暗,雕镂之精粗,亦甚有巧拙。唐制多印板刻平锦朱色,雕法古拙可赏,复有陷地黄锦者。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又有无锦文者。其有象旁刀迹见黑线者,极精巧。又有黄锦者,黄地者似之。又矾胎者不堪用。

      剔黄,制如剔红而通黄。又有红地者。

      剔绿,制与剔红同而通绿。又有黄地者、朱地者。

      剔黑,即雕黑漆也,制比雕红则敦朴古雅。又朱锦者,美甚。朱地、黄地者次之。

      剔彩,一名雕彩漆。有重色漆,有堆色雕漆。如红花、绿叶、紫枝、黄果、彩云、黑石、轻重雷文之类,绚艳悦目。

      复色雕漆,有朱面,有黑面,共多黄地子,而镂锦者少矣。

      堆红,一名罩红,即假雕红也。灰漆堆起,朱漆罩覆,故有其名。又有木胎雕刻者,工巧愈远矣。

      堆彩,即假雕彩也。制如堆红,而罩以五彩为异。

      剔犀,有朱面,有黑面,有透明紫面。或乌间朱线,或红间黑带,或雕黸等复,或三色更叠。其文皆疏刻剑环、绦环、重圈回文、云钩之类。纯朱者不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