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第20章 ...

  •   开脯腊店的,一年最忙的就是冬季,“五味脯腊”自然也不能例外。

      五味脯腊的店主是两兄弟,祁大勇和纪君祥。

      哥哥祁大勇随父姓,弟弟纪君祥随母姓,两人幼年因为水灾失散,这两年才偶然得以重聚,弟弟纪君祥就跟着哥哥经营父亲留下来的这家小小脯腊店。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这家小小脯腊店在兄弟两人的共同努力下,也算是小有名气,生意蒸蒸日上。

      为降低成本,五味脯腊的肉类并不走肉市,而是去近郊相熟的屠户家里订货的。

      每年入冬后,祁大勇会亲自套车带人去取,自从弟弟找到后,这项工作就交给了纪君祥。

      这年的腊月初六这天,是冬至后第三个戊日,也是俗称的“腊米工日”。

      因已时腊月,水称作“腊水”,这天百姓习惯取水舂米,迈入仓中,由此得名。

      据说,舂气动则米芽浮起,米粒亦不坚,若是时舂米,则多碎而为粞,折耗颇多;冬月米坚,折耗少,故及冬舂之,称“冬舂米”。

      范石湖有《冬舂行》曰:

      腊中储蓄百事利,第一先舂年计米。群呼步碓满门庭,运杵成风雷动地。
      筛匀箕健无粞糠,百斛只费三日忙。齐头圆洁箭子长,隔箩耀日雪生光。
      土仓瓦龛分盖藏,不蠹不腐常新香。去年薄收饭不足,今年顿顿炊白玉。
      春耕有种夏有粮,接到明年秋刈熟。邻叟来观还叹嗟,贫人一饱不可赊。
      官租私债纷如麻,有米冬舂能几家!

      是日,纪君祥套车去近郊将订下的肉类运回来,早就准备好的祁大勇便就手开始处理这些肉类。

      祁大勇主要忙着腌制腊味,做饭洒扫这些活计基本都交给纪君祥去做。

      纪君祥十分能干,虽然腊月是一年中最忙的时节,但他也没忘了给自己和哥哥用胡桃、松子、乳蕈之类熬上一锅腊八粥过节。

      腊八是用干物祭祀八谷星神,进行祷祝,祈求保佑,以庆丰收,也称为“腊八祝”。

      祝与粥同音,于是就于每年的腊月初八日,将蔬果干物搅和在一起,煮熟成粥,敬献农神,以表示庆丰收之意。

      “腊八祝”通常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

      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供佛供僧,之后要赠送亲友或散济穷人,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

      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被认为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美意。

      范石湖有《口数粥行》曰:

      家家腊月二十五,淅米如珠和豆煮。大杓轑铛分口数,疫鬼闻香走无处。
      锼姜屑桂浇蔗糖,滑甘无比胜黄粱。全家团栾罢晚饭,在远行人亦留分。
      褓中孩子强教尝,余波遍沾获与臧。新元叶气调玉烛,天行已过来万福。
      物无疵疠年谷熟,长向腊残分豆粥。

      吃完了腊八粥,兄弟两人就忙着脯腊熏炙的活计,一直忙到小年。

      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又称为“小年”,为祭祀灶神的日子。

      民谚曰:“二十三,祭灶官。”

      灶神,全衔是“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俗称“灶君”,或称“灶君公”、“司命真君”、“灶王”,北方也称他为“灶王爷”。

      鸾门尊奉为三恩主之一,也就是一家之主,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归他管。

      灶神左右随侍两神,一捧“善罐”、一捧“恶罐”,随时将一家人的行为记录保存于罐中,年终时总计之后再向玉皇上帝报告。

      小年这日就是灶神离开人间,上天向玉皇上帝禀报一家人这一年来所做所为的日子,又称“辞灶”,所以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也称为“祭灶”。

      送灶神的供品一般都用一些又甜又黏的东西如糖瓜、汤圆、麦芽糖、猪血糕等,总之,用这些又黏又甜的东西,目的是要塞灶神的嘴巴,让他回上天时多说些好话。

      所谓“吃甜甜,说好话”,“好话传上天,坏话丢一边”。

      这样重要的节日,纪君祥当然不能忘了,他早早就买好了祭灶的供品,跟大哥在百忙之中抽了个空祭了灶神。

      祭灶之时,先要摆齐供品,之后,就是焚香祭拜。

      接着是第一次进酒,向灶君诚心祷告,再进行第二次进酒。

      进第三次酒之后,将旧有的灶君像撕下,连同甲马及财帛一起焚烧。

      此外还要焚香、叩首,并在灶坑里抓几把稻草灰,平撒在灶前地面上,并喃喃叮咛:“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平安”之类的话。

      送走灶神后,只等正月初四在灶台上重新贴上一张新的灶神年画,就把灶神重新迎接回来,谓之“接灶神”。

      范石湖也有《祭灶词》形容这番场景:

      古傅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祭过灶后,就要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俗称“扫年”。

      脯腊店只有他们兄弟俩,扫年自然简单,纪君祥让大哥继续忙着腌制腊味,他一个人洗洗涮涮,就把家打扫干净了。

      祭过灶,扫过年,就是腊月二十五的“烧火盆”跟“照田蚕”。

      范石湖有《烧火盆行》曰:

      春前五日初更后,排门然火如晴昼。大家薪乾胜豆秸,小家带叶烧生柴。
      青烟满城天半白,栖鸟惊啼飞磔格。儿孙围坐犬鸡忙,邻曲欢笑遥相望。
      黄宫气应才两月,岁阴犹骄风栗烈。将迎阳艳作好春,正要火盆坐暖热。

      《照田蚕行》曰:

      乡村腊月二十五,长竿然炬照南亩。近似云开森列星,远如风起飘流萤。
      今春雨雹茧丝少,秋日雷鸣稻堆小。侬家今夜火最明,的知新岁田蚕好。
      夜阑风焰西复东,此占最吉余难同。不惟桑贱谷芃芃,仍更苧麻无节菜无虫。

      “照田蚕”是在腊月二十五日夜,用一杆竹竿挑着灯烛插在田间,观察灯火颜色以判断来年的丰歉。

      他们是开店铺的,不是种地的,自然不用照田蚕,也没有时间去凑热闹,但烧火盆还是不能落下的。

      是夜初更,纪君祥烧上旺旺的火盆,陪着大哥一起腌制腊味,说说笑笑,又是一晚。

      忙忙碌碌一冬,终于到了除夕,大家都能够歇一歇了。

      除夕夜,纪君祥将家中打扫得干干净净,并将家中各处,连厨房跟厕所都点上灯,谓之“照虚耗”。

      传说玄宗皇帝曾经在梦中见到一个小鬼偷盗了自己的玉笛和杨贵妃的香袋,玄宗叫住小鬼。

      只见这个小鬼身穿红色的袍服,长有牛鼻子,一只脚穿鞋着地,另一只脚挂在腰间,腰里还插有一把铁扇子,自称叫“虚耗”,喜欢偷盗他人的财物,也能偷去他人的欢乐,使他变得忧郁。

      玄宗见状大怒,立即唤人,于是有一个大鬼出现将虚耗撕成两半吃掉了,这个大鬼就是钟馗。

      从此以后,民间就在门上挂钟馗像驱除虚耗。

      因为灯火可以驱鬼,所以也在除夕夜用灯火照虚耗以驱鬼。

      纪君祥整治好了酒菜,摆好了供品,祁大勇也收拾好了腊味,两人一起祭拜过祖先高堂后,就是对坐饮酒守岁了。

      屋外儿童声喧闹不已,爆竹鼓吹之声不断。

      临川先生曾有著名的《元日》诗曰: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贺岁来源已久。

      《神异经》有云:西方深山中有人焉,其长尺余,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热,名曰山魈。以竹著火挂熚,而山魈惊惮。

      意思是用火烧竹,毕剥发声,以驱除山鬼和瘟神。

      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

      后来演变为每到除夕,人们便用爆竹把山魈吓跑。

      再后来有了火药,用多层纸密卷火药,接以引线,燃之使爆炸发声,亦称为“爆竹”,也叫“爆仗”,成为了年年岁岁除夕正月必备之品。

      范石湖也有《爆竹行》曰:

      岁朝爆竹传自昔,吴侬政用前五日。食残豆粥扫罢尘,截筒五尺煨以薪。
      节间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将仍疾走。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
      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十声百声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
      却拾焦头叠床底,犹有余威可驱疠。屏除药裹添酒杯,昼日嬉游夜浓睡。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