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2、第一百六十二章 ...

  •   没有一个皇帝希望头上压着一个太上皇。

      大清的太上皇只有一位,那就是乾隆皇帝。

      大清之后的几个皇帝宝华都亲眼见到过,对于这个所谓的盛世皇帝之一的乾隆皇帝也不例外。

      清朝皇帝喜欢称当朝为盛世,还把康熙乾隆时期称作康乾盛世。

      大多数人对康乾盛世这个词都不陌生。

      因为从教科书到影视剧,对于康乾盛世的阐释随处可见。

      这里所谓的康乾盛世,通常指清朝玄烨、胤禛、弘历的统治时期,从康熙元年,到乾隆六十年,是从1662年到1795年共134年。

      也有一些后世学者,试图更精确一点,遂把康乾盛世的起点定为鳌拜倒台的康熙八年,终点为王伦起事的乾隆三十九年,是1669年到1774年共105年。

      但在宝华这个旁观者视野里,这个康乾盛世时间更短。

      只是康熙中期和雍正时期算盛世,康熙后期在国库比朝臣们当做私库的时候,财政的紊乱已开其端。

      要不是康熙选中了雍正当皇帝,雍正又是眼里不容沙子的铁面皇帝,这盛世早就终结在康熙末期了。

      可惜,雍正把大清重新抬了起来,又遇到乾隆这个败家子。

      可以说宝华看着乾隆从一个皇子到皇帝再到太上皇的。

      乾隆可不是心甘情愿当太上皇的,都怪他嘴贱,在登基的时候这样说道:“昔皇祖御极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寿跻八十有五,即当传位皇子,归政退闲。”

      乾隆虽口头上说不敢超越他祖父康熙皇帝的在位时间,但他能不能活到这个岁数,当时谁也不清楚。

      这或许只是乾隆给自己设定的一个寿命目标,从内心上讲,他虽然是很希望自己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在古时候七十已经是古稀之年了,更不用说八十五岁了。

      不仅世人把乾隆这话当戏言听,就连乾隆自己也没有把这句话当真。

      纵观历史,七十岁以上的皇帝寥寥无几,就连他的祖父康熙大帝也在六十九岁龙御归天。

      乾隆不觉得他能活到七十岁,就算能活到七十岁,也绝不可能活到八十五岁,也就是兑现诺言的那个年纪。

      所以他的这番戏言真就是嘴巴空了说说的。

      然而,他的这番“宏愿”到了乾隆六十年居然成真的了,此时面临的退位问题,对于八十五岁高寿的乾隆来说,真真是如鲠在喉。
      皇帝嘛,一旦成为万万人之上,掌控着无上权利,哪里还愿意把这权利拱手让人。

      可惜乾隆不止说了,还传旨昭告天下,此刻不退位岂不是告诉天下人君无戏言是一句谎言。

      没办法,他只能禅让退位了,可就算乾隆退位了,他还要求:“嗣皇帝(嘉庆)朝夕敬聆训谕,将来知所禀承,不至错误。”

      也就是说,成为新皇帝的嘉庆,实际上仍是空有皇帝之名的储君。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所谓禅位也不过是乾隆忽悠人的把戏罢了,他禅位做太上皇可不是像前代那些失势的太上皇一样只能优游无为。

      直到临死前乾隆还牢牢把握实权,只不过借着禅位表明自己讲诚信没有违背诺言,说六十年退位就六十年退位,以诚待天下,还能借机摆脱细小繁琐的事情,更有利于他自己延年益寿。

      更是冠冕堂皇的说他可以手把手指导嗣皇帝,让嗣皇帝提前上岗朝夕聆听他的教导,不至于犯错云云。

      相当于什么?相当于嘉庆登基了就跟没有登基一样,朝政还尽归乾隆这个太上皇。

      都说乾隆最像康熙,可在宝华眼里,比起康熙,乾隆最像的是福临。

      只是他比福临运气好,有雍正勤勤恳恳的铁面皇帝在他前面挡着,还传给他一个充盈的国库。

      福临为了跟多尔衮对着干,可以扶持吴三桂这些异姓王,留给康熙三藩的隐患。

      为了和大玉儿对着干,不满大玉儿插手朝政和后宫,可以一个堂堂皇帝之尊去五台山出家,虽然最后玩脱了,但也只有他这种“万事不过心”的童心皇帝才能做到的。

      虽然宝华看不惯大玉儿,但不得不承认她很聪慧,对朝政的敏感度也高,做出的决定也是最有利大清的发展。

      这也就造成了福临开局虽然“惨”了一点,也一而再再而三的走错路,到底还是有一个好儿子,和好额娘帮他把大清扯了回来。

      而乾隆跟福临一脉相承,自私到骨子里。

      为了他明君的名声,他在位的时候一直充盈国库,不为别的,就是想要在帝王起居录里和史书里的生前身后名。

      康熙去世时,整个国家库存银两还剩两千余万万,雍正死后剩三千余万,乾隆便想着他应该青出于蓝胜于蓝,于是不断的充盈国库,使得国库的钱财一增再赠,最高的时候达到雍正死时的两倍还多。

      即使为了消化这些银子,乾隆热衷于修建皇家园林,在他退位的时候国库也还有近七千万两。

      可乾隆忘记了,雍正留给他的可不仅仅是国库里的三千余万两,还有清明吏治和民生福祉。

      实际上在清朝初期,不管是皇太极还是多尔衮,亦或是康熙和雍正,都想着照顾地方,国库伸手从地方拿的钱粮不过五成,地方有了足够的钱粮便能为本地民生福祉多做贡献。

      可到了乾隆时期,他不再顾忌地方上繁多的事务处处需要银两,加重了对地方财政盘剥,整个乾隆时期地方所能留存的钱粮不过五分之一,大头纷纷被送进了国库。

      这就是乾隆能够让国库充盈那么多银子的真相。

      乾隆为了让国库保持宽裕,显示他的明君风范,尽可能地一毛不拔,这就是把成本向下转嫁了。

      各级地方官员为迎合皇帝,自然会想尽各种办法,这各种办法也不过是尽可能地以捐纳形式自掏腰包为朝廷做贡献,地方官员的工资俸禄往往被优先支出捐赠。

      无利不起早,地方官不可能坐视自己利益受损天天为皇家免费打工,他们势必把手伸向当地百姓和商人,清朝的贪腐状况由此也变得愈发糟糕,地方变得越来越糜烂,农民的怒火不断积压,最终形成了嘉庆元年的数省大起义。

      或许乾隆会退位也有这个原因,他已经可以预想到百姓起义,并尽可能的在还没有起义的时候,把皇位让出来,这不就证明了他当皇帝的时候是太平盛世,就算有此意也与他无关了。

      嘉庆登基相当于是很无奈地接了个难以承受的烂摊子。

      不过嘛,有皇帝当也不算多无奈吧?

      只是嘉庆没有想到他这个皇帝名不副实,不仅没有皇帝的权利,还要替乾隆背负各种罪名,更没有想到乾隆退位以后就跟释放了自己一样。

      不过短短四年的时间,国库银子被乾隆这个太上皇如瀑布倾泻一样迅猛用去。

      结果到了嘉庆四年,也就是乾隆皇帝去世的当年就剩下两千万出头,只剩下巅峰期的四分之一,后人把这个称之为嘉庆中衰。

      可这银子又不是嘉庆用去的,而是被这个乾隆这个太上皇浪费掉的。

      此后嘉庆又做了很多崇尚节俭、惩治腐败的措施,却也仅能在末期把国库恢复到三千万两的水平。

      真真是又一个冤大头,只不过是一个心甘情愿的冤大头。

      宝华觉得乾隆这个皇帝和福临特别像,上一世如果福临没有死在五台山的话,只怕,他做的是和乾隆做的事有过之而无不及。

      **

      多尔博今年十三岁,别看他比福临小三岁,但是因为小玉儿的身高比大玉儿高一个头,多尔衮又和皇太极差不多高,他遗传了小玉儿和多尔衮的高身高,十三岁的他就已经和十六岁的福临一样高了。

      而且因为小玉儿托宝华给他介绍武术大家,他武艺高强。

      跟他来硬的一般人都打不过他,他又是站在小玉儿那边的。

      福临就是想要劝说多尔博“弃暗投明”站在多尔衮那里,硬的软的都不行。

      主系统和福临已经初步达成共识,知道福临已经接受它的非凡,它也乐意展示自己的不凡了。

      福临现在为多尔衮的事情着急,主系统也愿意为他排忧艰难。

      主系统给了福临一张符,还把符的用法告诉了福临,只要拿着那张符对多尔博说话,他都会对拿着那张符的人言听计从,就好像是一个傀儡一样。

      福临对符并不陌生,他上一世的师父就是和尚,什么平安符,消灾符他都略知一二,只是现在这“听话符”他没看到过,也都没听到过有这样的效果。

      福临:“这个符真有你说的效果?那之前我让你想办法对付博尔济吉特氏,你为什么敷衍我呢?”

      主系统听到福临问罪的话,心里也很不高兴,明明他们现在已经是合作者,福临却一直摆出高高在上的模样,在面上只能解释道:“博尔济吉特氏虽然是变数,是异类,但她如今是皇后,身上承载的凤命,符咒对她无效。”

      福临半信半疑,他找不到主系统话中的破绽,只能接受。

      还好,这符在多尔博身上一用就有效果,福临也越来越看重主系统。

      两年多的时间一晃而过,这两年多主系统帮着福临神不知鬼不觉的处理了很多不听他话的人。

      能用听话符的就用听话符解决,不能用的则想尽办法让他们离开京城,更甚至是离开朝堂或者这个世上。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62章 第一百六十二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