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儿女情义长,英魂归故里(六) ...

  •   行了三日,众人来到了天津大沽,天津历来是北京东南部的门户,而大沽口则是天津海防的要塞。

      华夏土地就像是一块肥肉,天津临海,是最好的通商口岸,在外人眼中,就是这块肥肉上最香嫩的地方。

      现是咸丰八年(1858)四月,英美俄法等国在1856年进攻广洲之后越发的肆无忌惮,又在同年12月份进军了广洲,几个国家狼狈为奸,却又谁也见不得谁好,你若是分了一杯羹,那我定要得一碗汤一般,有了打头阵的,剩下的几个便很快勾搭了起来。

      四月的大沽口仍杂带着初春的寒冷,广洲城被夺后,英美俄法等国却早己放了话,派遣了使节要单方面的与清朝谈判,弄得人心惶惶。
      谈判不过是那帮洋鬼子好听的说辞,众人皆知,这哪是谈判?单方面的压榨罢了。

      就像一堆让人厌恶的苍蝇,围着一块鲜美的肉,不吸食殆尽最后一滴有用的价值决不放手。

      大家都因为使节的到来而惶惑,以至于一蒙他们到来时也没有因为这批新鲜的血液感到振奋。
      领头那个畏畏缩缩的将军将他们匆忙安置好,归入了骑兵队,又因为苗家人骑射皆是必修课,比那些文不成武不就抓来充数的平头百姓好了不知多少倍,又被排在了箭矢队那边。

      这样一来,就有点不好排了,两边都起冲突,将军没办法,只得草草得把这一批人自行组了一队,名字也随意,就叫苗队……

      还没得确切的职位,像打酱油的一样,哪儿有用就往哪儿搬。

      所以要众人选一个队长时大家都没有接话,谁要当一个吃力不讨好的队长啊?并且苗家人大多是莽撞的汉子,也不会去讨好那些所谓的高官贵人。

      空气凝结得让人尴尬,那个将军本就胆小,混在这堆人里,足足比人矮一头,心想要不就算了?
      这时苗王家长子站了出来,自告奋勇。

      见有人愿意出面给台阶下,将军求之不得,匆匆便定下了。
      将军姓郭,是个京城的官宦子,父亲戎马一生,忠心耿耿,此番眼见外敌入侵,虽
      说咸丰帝软弱无能,是个烂泥扶不上墙的性子,但耐不住老将军的一腔拳拳报国心,将自己而立的儿子推了出去。

      倒是苦了他这个富家公子哥,堪堪会耍个花枪就被安了一个副将,每天早早的就得起来操练,虽说他那脑子也用不到军事上,但还是得在议事时去当个摆设。
      几日的赶路,他更是憔悴了不少,当下草草安排后便告别各人回去调养身息了。

      接下来的两三日,那个将军再也没有来过,苗家对空得了一个头衔,但是所有人都还没入军籍。

      作为队长,苗家大哥去找了,这里的统帅几次,去的次数多了,便开始往外推脱,一层一层推下来,最后还是得推到自家人身上。
      没有办法,他们也就暂时不再纠结这个事,好在军营里的伙食还是足够的,至少其他士兵有的他们也不缺。

      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这帮人太排外,本来整个军队就如一盘散沙一样,聚都聚不起来,更别说有些刺头组成了一个一个的小群体。
      这让苗家队的人哭笑不得,心里泛起点点寒意。

      这敌人还没攻进来呢,内部就先起了矛盾。
      他们根本就没意识到谁才是自己的敌人,谁才是自己的兄弟。

      这几天颇不太平,四国使节要求清政府6天内派人与之谈判,否则将采取“必要的手段”

      使节蛮横的态度吓得那位咸丰帝派出直隶总督谭廷襄赶赴交涉,快马奔腾了一天一夜,赶到了大沽口。

      谭延襄到的时候骑着一匹枣红马,一蒙远远的便看到了那位总督,倒是精气神很足,脑门儿锃亮,脑袋后那一根大辫在空中晃来晃去。

      一蒙虽不如其他人看着那样强壮,但脑袋还是比较灵光的,再加上他看着温和的相貌,他很快便在火房和郭将军称兄道弟。
      对方看他生得讨喜,做事又不那么毛躁,便把他提到了营门外做站岗士兵。

      谭延襄这个人吧,不仅长得精神,嗓门也极大,一蒙站在营门外也能听到他的声音。
      在他过来的第2天,他与将领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

      他愤怒的声音透过营账传出来。
      “那帮洋鬼子!”
      似乎有人在劝他,但是他正在气头上,他推开身边的人,冲出了营账。

      “他娘的那帮洋鬼子敢跟老子拿乔,以为自己有几个破炮了不起吗?”
      “等老子禀告陛下,弄不死他个狗逼玩意儿”

      众将鱼贯而出,一蒙拉住了之前送他们来的那个郭将军,带着讨好的笑脸打听情况。

      那位将军极好说话,或许是军中太无聊的原因,此时好不容易有个能聊的人,就一股脑儿的把听到的八卦抖搂出来。

      “嗨!还能有什么原因呀,不还是因为那帮洋鬼子吗?”
      一蒙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状,等着他的下文。

      郭将军得意的笑,神神秘秘的冲他叨叨。
      “你也知道,那帮洋鬼子眼馋咱们的地盘儿,几天前便放出了话,说是让咱们的人6天之内过去与他商谈协议。”
      “这不皇帝就派了咱们那位总督大人过来,说是什么尽量保证两国之间友好的关系?”
      他一脸不屑的样子。

      “我呸,谁跟那帮狗娘养的玩意儿有友好的关系,之前还逼老子们与他和谈,这几日却又用什么:照会型式不符、无钦差大臣之权。为由拒接”
      “这tnd摆明了就是想打一场,老子都瞧见他们外面的东西了,那洋枪大炮的,那帮杂种这样威胁我们,难不成还要让我们以他们的方式开门迎接不成……”

      四国联军做得太过,但凡有血性的人都收不住自己的脾气,一蒙看着眼前的人越骂越大声,连珠炮一般地蹦出了许多不堪的字眼,气势堪比骂街的泼妇。

      他絮絮叨叨中,一蒙大概了解了事情的起因经过,一种家国情怀在心中油然而生。
      有国才有家,先人留下的铮铮铁骨和那份信念,在每一个华夏人的身体中。
      这份风骨可以支撑起我们的脊梁,穿上铠甲,拿起刀剑,坦然面对眼前的腥风血雨。

      硝烟的味道在看似太平的营账中弥漫,每次会议结束他就能看见谭延襄的眉间又皱了三分。

      好不容易将协议提了上来,但咸丰帝谁说懦弱,但也深知土地不能拱手让于外敌,除了同意减少关税外,对于四国的要求一律拒绝。

      四国狮子大开口,提出要求开放通商口岸以及赔款等事项,双方谈了很久都没有谈拢,对方渐渐没了耐心,以此为条件开战。

      谭延襄也不是棉花做的人,暴脾气窜了上来,对方以“外托恭顺之名,内挟要求之术”等理由拒绝了他,还以一副胜利者的姿态摆在面前,任谁也不能压抑住内心的火气。

      他上书于咸丰帝,要求开战,提出了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全部关闭,停止贸易的策略。

      但咸丰生性懦弱,秉持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忍忍就过的脾气,不但驳回了他的意见,并发出声明:“切不可因兵勇足恃,而先启起兵端。”仍旧命谭廷襄驳斥各国要求

      咱们这位皇帝天真的以为事情尚有转圜的余地,却不知他这样的做法,反而给对方提供了更多的时间集合兵力。

      战争来得突然却又续备良久。

  • 作者有话要说:  首先,在这里祝咱们的祖国生日快乐。
    最近在网上看到有很多视频,大家都送出了对祖国的祝福,我不知道我能干点什么,就尽量在这7天把这个献给中国的故事写完吧。
    相比较前一篇文章来说,这篇故事耗费了我更多的心血,我在网上查了许多资料,只希望能将我心中所想的呈现在大家眼前。
    这篇故事的背景是大沽口战役和八里桥战役,之所以选他们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在苗家寨那个节目上看到的那句话。
    “人在大沽在,地失血祭天”
    但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大沽口和八里桥战役在我看来,在历史上具有极强的标志性。
    如果说大沽口战役是中国人真正意义上的胜利,展现了我们的团结和智慧。那么八里桥战役便是我们血的教训,却让我体会到了他们不畏生死的勇猛。
    其实我历史不好,但记忆当中仍然记得历史老师曾说过一个故事,她说中国人扛着红缨枪与洋鬼子的大炮抵抗,但红缨枪又怎么能抵得过大炮?
    现在想想老师说的应该就是八里桥战役了吧。
    我不知道为什么历史课本上的字忘了个干净,却唯独记住了老师的这句话,可能是冥冥当中自有天意吧,我相信缘分,它让我去张家界看到了那一幕演出,它让我偶然之间得知了演出的背景,让我为这篇小说备下了许多素材。
    既然这个故事是我的缘分,那我就会认认真真的把它写好,我的文笔很稚嫩,真正的历史事件了解的也不够清晰,逻辑会混乱,但我会一直去修改它,希望有什么错误的地方,大家能给我提出来。
    咱们一起努力去完成它。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