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回忆 ...

  •   苏家……当年,她十六岁那年,发生了许多事,后来她独自一人离开,去了国外,机缘巧合之下进入英国剑桥大修学。因为是学分制,不受学年限制,所以二十岁的她已经是金融系和考古系双学位博士。如此天资,被学校和有关部门十分重视,她的导师自然也是最好的。
      她不知道自己那样到底好不好,可她当时确实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了什么而活。没有什么能吸引她的兴趣。家里安排的从政,她不愿意,因为她早已厌倦了权谋。从军,家里人舍不得,她也没有什么兴趣。那便只剩下从商这一个选择了。
      这或许就是她会学习金融的一部分原因——即便当时她心中惶惶不安,却仍是下意识地选择了金融和考古。
      那段时间是很难过的,有玩炒股,也有投资,本金是她和考古系的一些同学乃至她的导师接私活,倒斗赚的。
      她只拍卖了少部分无用的,其余有考古价值或者文学价值的,她全部留下了。
      那时候她回过几次国,都是为了秦朝的墓,除了导师没有其他人知道。
      那段时间是她最低迷最迷惘的时候,却不是她最黑暗回忆。哪怕她因参加导师的队伍受过伤,还因此遭遇过山海经中的少许怪物。
      那时候啊……她看似堕落于黑暗,其实只是觉得生活聊聊无趣,从前喜欢的世间万物锦绣江山在她眼中也没有那么美好,对那些个书籍也失去了以往的兴趣。琴棋书画只是成了习惯而已。
      之后的两年,她完成学业回了国,回到苏家,却经常外出,一年到头没几天在家。没有人知道她在那些日子里去了哪里,做了什么,但与苏家的关系还是修复如初。
      只是有少数人知道,她回国不久便和秦家家主秦承宇打了电话,希望在京都买下那座荒废已久的四合院,又亲自画图让秦承宇帮忙联系人修缮。
      据说她画的那张图近乎完美地还原了那座四合院。还让秦承宇请来的专门从事园林艺术修建的国内顶级施工队的人员惊叹不已。
      可不就是近乎完美还原吗?只是多了些现代元素。别人不清楚那座四合院,她却是清楚得紧啊……
      那座四合院最初可不是什么王府,而是秦朝第八任君王也是秦朝第三位女帝秦文帝时,那一位丞相的府邸。
      或许后来那座府邸在某个朝代被帝王封给了某个大官或者贵族,也或许后来真的成为了某个王爷的府邸,她不清楚。
      她只从最初荒废的照片知道宅子的大格局没有被改变。除了……四合院后园的那片梨花林已枯萎,消逝于天地。

      其实说丞相府邸也不太准确。因为最初秦朝的国都在江南,那位丞相的府邸也应该是在江南才是。
      只是后来秦朝秦文帝十四年时,江南人口太过过多,因而地域不足用,秦文帝便下令迁都北城。
      准备半年之后,秦文帝耗费国库巨资,迁都北城,改名“绥安城”,是为帝都。
      丞相当时虽已是知命之年,却仍大权在握,且极为受君王宠信,得君王赐了这座四合院作为府邸。
      后来丞相去世,君王特地每年派人修缮丞相的府邸。在所有人都不理解的情况下,丞相府在岁月风尘中屹立不倒,一切似乎都是丞相在世时候的模样。
      虽然知情人都知晓帝王是在做无用功,却都不敢劝谏。
      新上任的御史大夫私底下到是想去劝谏,却被年迈的左仆射拦下了:不过是些金银罢,我大秦如今国富民强,繁荣昌盛,国库充盈,少不了这点金银。何况圣人用的是她的司库,与前朝无关。圣人欲留下那座宅子,便也随她去吧。人都不在了,还不许圣人留个念想么?
      御史大夫也依稀知晓些往事,便熄了这个心思,叹着气归家去了。
      三千多年过去了,当时也没想到却没想到这座府邸竟保留到了今日。她看过修缮之前的照片,隐约可见当年的锦绣辉煌。
      修缮之前,除却墙砖结构是青石,其余大多是木制的,腐烂情况很厉害,鎏金的红木柱子都有虫洞了,有些还可看见上头的雕纹木制腐烂程度至少在50%以上,好像也快塌了的样子。
      在挑选所有无主的宅院的照片时,她看到了这座宅子的照片。虽然腐败得厉害,但她当时是欣喜的,还有些震惊。特别在一张照片中看到那株古树……
      千年梧桐古树啊……其实不止一千年,有三千七百多年了吧……
      于是她便是确定了,买下这座宅子,画了那张图。
      后来,由那张设计图而起,她倒是在古文化圈混得风生水起。
      因为那副图在江南和京都的老古董的古文化圈子里流传了很长一段时间,她在圈内也算得上是声名鹊起。

      那个圈子里的人大多是老人。当然,也有少年人,青年人,中年人。也和她相似的世家贵女,不过极少。
      老,在某个时候意味着资历深,阅历广甚至是稀有珍贵。
      古文化圈子里的老人,大多是一方大家,或是位高权重之人,或是已经退居二线的勋贵,也有少许家学渊源的年轻人……那些老人大多对古文化十分感兴趣或者研究极深。
      凡是见过那张图的人都对江左苏家小辈苏墨十分赞赏甚至钦佩。后来,有那个圈子里的一位古建筑学的老者通过秦承宇找到她,希望她可以帮忙修改一幅既具有古建筑的古韵又有现代建筑实用便利的庄园的图。报酬很高。
      她当时正好无事,便帮忙看了,提了不少建议,修改之后的图极好。然后这件事便在圈子里传开了。
      那些老人也默许了她是这个圈子里的人,甚至是这一代人的新秀。
      正好那时候的崔祎也已入政坛有些时日,并且做出了不少功绩。“南月北云”的名号,便是那时候开始传的。

      渐渐的,通过苏翊或者秦承宇找到苏墨人多了起来,大都是圈里的人,或是想与她谈论古今历史、政治、文化,或是请她帮忙看看古建筑学相关的东西,到了后来,发现苏墨十分精通与古文化有关的大部分领域,甚至有人请她帮忙翻译古碑文……
      苏墨也去参加过一次聚会。都说人越老越孩子气,从前苏墨是不信的,因为她自己就不是这样,可是她却忘了自己不同于常人。不过苏墨那次可算是见识了。
      所谓文化交流会只是各位老先生老学究拿出自己擅长或者感兴趣的东西炫耀聊天而已,毕竟人老了,总得给自己找点不那么费力气的乐子。
      她当时倒是觉得十分有趣。
      张家老爷子擅长书法,拿的是收藏的颜真卿的真迹和他自己的佳作;王老先生擅长古文字,拿的是请她帮忙翻译的那段碑文(反正没几个人看得懂,出尽了风头);楚家老爷子擅长古文物,拿的是秦朝的一枚玉佩,(似乎很多人爱古玉,楚老爷子夺得满堂喝彩)……她拿的是一幅宫廷画,画的是秦朝的宫廷宴席,她自己画的,倒是被众位称赞了好一番。
      其实也是,现代人画宫廷宴席图,要想画好的话难度十分大。而她画的更是千年之前的秦朝宫廷宴席,难度自然不需多言。
      既要了解秦朝的历史,官制,官员的衣服颜色,文官的官服样式,武将的盔甲样式。还有秦朝人的行走或端坐的姿势风仪,宴席的礼仪,食具,用饭的姿势。甚至是器物的样式,图案,案几的样式图案……
      本来工笔画就十分考验画家的技术,何况她的画精美且细致入微,令人挑不出半分错来。
      那之后,圈里关于她的传闻便愈来愈多愈来愈广了。圈外的人也有少数都知道了,比如她的爷爷和父亲。
      至于那座四合院,也因为这些事所以修缮装修得十分完美。张家老爷子送了她几幅古字装点新居,都是年代久远的真迹。王家老先生送了她一本秦朝流传下来的孤本,她很珍惜地放进了藏书阁。楚家老爷子送了她一枚新淘来的古玉印章,和田玉的料子,上刻“绥安”二字。
      那枚印章,算不得精致,只是古拙大气,料子极好。上半部分雕刻的也是鸾凤和鸣,在古代一直都是极为尊贵的样式。所以能把那枚已经确定是古物的印章送给苏墨,楚老爷子是真大方,也是真的欣赏苏墨这个才华卓越的后辈。
      而苏墨,当她看到那枚印章的时候,只觉得世事无常,天命无迹可寻,一切自有天定。
      浮生三千,变化无常,若流光浮影掠过水上浮萍……
      绥安呐……
      现在的京城,从前,名“绥安城”。
      这两个字的由来……
      从前她不敢深思,现在她不愿回想……
      但她很确定,这枚印章,她从前见过,并且熟悉。
      那种熟悉,深入骨髓,藏于岁月,刻入灵魂。
      于是自那以后,她再次陷入无尽的回忆,深刻入股的思念,忧伤难抑的往事……

      不过这一切在小阿远到来之后似乎都在开始变好。小家伙是那样的纯洁干净,现在终于开始信任她了。
      嗯,她也是有徒弟的人了,还是好好专心养徒弟吧。那个人,就不要再想起了……
      一定要把自家小徒弟养得白白胖胖的,还要聪明睿智,知进退,晓谋略,最重要的是乖巧听话,温柔娴静……
      苏墨想到这,嘴角清扬,眼底阴霾缓缓消散,耀眼得像是落满了阳光与鲜花,轻柔地摸了摸小家伙的头顶,继续看起《山海经》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