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0、留痕 ...

  •   白巧嫌弃解释起来太麻烦,而且也信不过杏雨的嘴,别到时候她大嘴巴往外一说,再传到秋茗等人的耳朵里,说不得又是一场是非。

      “好不容易回家一次,总要带点东西的。”

      这就是默认了。

      杏雨心里又有些不得劲了:能往家里带这么些东西,想必她自己也是不缺的。三等丫鬟就是好,这可比自己阔绰多了。

      当时教规矩的时候,也没见这人有多拔尖,谁曾想,人家现在这么吃得开呢。

      纵使心里有些不舒服,杏雨也亲亲热热地拉着白巧说话:就是从她手指头缝儿里漏出些东西,也是好的呀。

      下了牛车,白巧总算是摆脱了杏雨。她性格不算内敛,可也不是这么自来熟的。

      杏雨一副知心大姐姐的样子,连月事这种私密事也要聊:“听说秋韵姐姐的月事带都是泸江细布做的……”

      泸江是周围的一个县城,因为织布技艺高超而远近闻名。从泸江来的布料,都要在名字前面加上“泸江”两个字,因为泸江细布要比普通的细布好的多。

      泸江细布不仅质量好,连价钱也是十分美好的。即使是三等丫鬟的衣料,也是用寻常细布做的,没想到一等丫鬟的月事带都比她们的衣服强……

      不对,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杏雨是怎么面色如常地跟她说起这件事的?

      白巧开始深刻地考虑起下次要不要和她一起回来,她怕杏雨下次的话题会深入到更私密的事情上去,她可不想知道别人有没有便秘一类的八卦。

      因是知道了白巧月月都能回来,这次张氏早几天就开始准备了。

      闺女爱吃她卤的肉,张氏狠狠心割了两斤,都闷在罐子里,连儿子都不让碰;闺女上次来多吃了两口蛋羹,张氏就让孙小弟时不时往鸡窝里看看,下了蛋就放在篮子里攒着……

      如今正是农忙的时候,孙家一个寡妇带着个病怏怏的儿子,饶是张氏能干,这两亩地的活计也是有些勉强了。

      孙小弟人小身体虚,还割不动麦子,只能做些捡麦粒、捆麦秆之类的活,张氏也不敢让他碰镰刀,怕他一个拿不住割了手。

      按理说,孙家在大河村是大姓,看见这孤儿寡母的不容易,也要帮衬着些,缘何如此冷漠,都不肯搭把手呢?

      这里面还有一些陈年旧事。

      张氏死去的丈夫姓孙不假,可那是后来改的姓,他原是母亲改嫁的时候带到大河村的,继父对他比不上亲生的孩子好,却也不曾苛待。

      但他改姓时已经是记事的年纪了,孙家的人都觉得他还是外人,且他性格内敛,和谁都算不上亲近,只不过有点子亲戚情分罢了。

      孙家的族老还算公正,在孙父死后也曾约束有些小心思的族人,不让他们打这孤儿寡母的主意,但若要出大力气帮衬,却也不现实。

      不过自打白巧上次从丁家回来后,有心的人都注意到这孙家的女儿带了不少东西回来。且不久后孙小弟就穿上了新衣,这不年不节的,还能捞上新衣穿,想必他家靠着这个女儿是要发达了?

      这其中又有一个动了点心思的,却是孙父继父的亲儿子家的,牛氏。

      孙家大伯虽然与这个便宜弟弟不亲,却也不是一点情分都不讲,孙小弟生病的时候还掏了两百文钱。只是孙小弟这病却是个难伺候的,牛氏后来死活也不愿意再借,他也就按下不提了。

      两家住的进,中间就隔了一户人家,有个风吹草动什么的也瞒不住。

      这不,白巧刚找到家门,牛氏就知道了。

      白巧坐了一路的牛车,还听了一路的唠叨,这个时候就想有个坐儿,喝杯水,哪想到家里却是铁将军把门。

      又想起来之前见过隔壁的大娘一面,找过去却还是没人。

      隔壁家连个铁将军也没有,直接拿木栓一插就完了。不知道是民风淳朴还是乡下地方根本就没有值钱的东西。

      牛氏也是当祖母的人了,这几年使唤儿媳妇惯了,倒养的娇惯起来,地里的活儿早几年就不干了,这会子就在家里洗洗涮涮,喂鸡喂猪。

      她隐约听到有个女娃在喊,走进一看,这不是小叔子家的那个巧巧嘛。

      孙巧巧想着不能让张氏担心,这回就穿了自己新裁的衣裳,用的是她手上最好的细棉布。

      因是第一次做衣裳,不免犯些小错误,领子弄得长了些,捂的脖子难受。

      她也有些巧心思,干脆就把长领子裁成了花边,倒让普普通通的样式变得活泼起来。

      下面的裙做的也有点问题,不知怎的一剪子下去两头就成了一般宽的了,最后只能改成了袴,索性本来上面就做的是长袄,也没有十分奇怪。

      只是这样就有些太长了,白巧又锁了边,这才有些像模像样的了。

      但这花边和锁边落在牛氏眼里,可就是阔绰的象征了:哎呦呦,不愧是大户人家的丫鬟,做这么一身衣裳,得费多少好料子啊!

      又见白巧头上一边戴了支银钗,一边簪了朵绒花,更加笃信自己的想法了。

      “哟,这是巧巧不是?”牛氏满堆笑地迎上去。

      白巧有些警惕地看着她,在原身破碎的记忆里,这位可并不是十分友善的。

      牛氏也不在意:“你娘和你弟弟下地去了,要不来伯娘家坐坐?”

      “谢谢伯娘告诉我,”白巧礼貌又疏离地说,“我还是去地里看看有没有什么地方能帮上忙的。”

      牛氏有些遗憾,这巧巧身上的包袱似乎比上次的看着还大,也不知道是带了什么东西。

      “那行,有空也来伯娘家坐坐,你桃花姐姐还念叨你呢。”

      白巧没把这话放在心上:原身以前和桃花根本就没说过几句话,桃花怎么可能念叨她。

      凭着脑海中那点子可怜的记忆,路上还问了三次路,等白巧找到张氏的时候,有的人家都来送饭了。

      此时的张氏穿着打着补丁的旧衣裳,脑袋上扣了顶缺了边的草帽,累得脸上全是汗,一脸惊喜的问:“你咋来了?”

      “我看家里没人,就问了问,大伯家的伯娘说你们在地里,我就过来看看。”白巧看的有些心酸,伸手想接过张氏的镰刀。

      张氏不让她碰:“哎呀,这么好的衣裳,你咋穿着往地里跑呢?快回去,娘给你做饭吃。”

      孙小弟也戴着顶小草帽,屁颠屁颠地跑到了白巧的右手旁,仰着小脸看她:“姐。”

      “哎,”白巧也没嫌弃他那脏兮兮的小脸,拿出手帕弯腰给他擦了擦汗,“小弟乖。”

      “哎呀他那个花脸白瞎了你这么好的帕子!”张氏又有意见了。

      孙小弟就往白巧身后藏。

      “没事,娘,”白巧笑了笑,“我又不止这一条帕子。”

      张氏还是絮叨了两句。

      回去的路上,白巧终究还是把那镰刀给要了过来;张氏要帮她背着包袱,她却不许,只让孙小弟帮忙拿了一包点心。

      这厢,丁维却是刚回到丁府。

      他照例是先去了书房,想了想,又对南星说:“你去小厨房要两盘点心来。”

      南星有些奇怪,四少爷之前从来不在午膳之前要点心。但他也没多问,老老实实地去了小厨房。

      书房里就剩了丁维一个人,他今日确实是有些累了,就靠在椅子上闭着眼睛歇息。

      细碎的脚步声传来,丁维也没睁开眼,想着必是那丫头送茶水来了,道:“今儿怎么晚了?”

      “回少爷,茶水间的小丫鬟偷懒,这才误了事。”

      丁维猛地睁开眼,却是秋韵端着茶盘站在眼前。

      他的面色瞬间就有些不好:“你不在后院当差,来这里做什么?”

      秋韵一脸委屈:“少爷,我若是不来,谁给你送茶呀。”

      “那个小丫鬟呢?”

      “她家去了。”秋韵感觉到丁维心情是真的不太好了,也不敢多说。

      丁维这才知道自己冤枉了人,说话间缓和了些:“劳累你了,这里不要人伺候,你先出去吧。”

      秋韵本来想借着这个机会和丁维多说上两句话,听到这话,却也只能不情不愿地走了。

      南星正好在门口碰上她,打了个招呼就进来了,见丁维没在读书,就好奇地问了一句:“少爷,秋韵姐姐怎么来了?”

      丁维看见他提的食盒,更加烦躁了:“就你话多!”

      南星因为没眼色招了句骂,也不敢再吭声,委委屈屈地打开食盒,把点心拿出来往小几子上摆。

      “放在这里做什么?拿走拿走!”

      把人都赶走了,丁维气鼓鼓地坐下,想:这小丫头,家去也不说一声,亏我还巴巴地记着她吃不饱的事情。

      白巧却是不知道府里还有人惦记她,她现在正在以最标准的笑容应付着这位不速之客。

      孙桃花也有些拘谨:以前从来没和这位堂妹单独说过话,如今要怎么开口呢?

      白巧在丁府也学了一点儿察言观色的本事,主动解围道:“伯娘说姐姐想知道那丁府的稀罕事,我给姐姐讲讲可好?”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0章 留痕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