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3、乡下 ...

  •   第七十三章乡下
      待大家伙喝过两杯消食茶,公主衡身影出现在定汇居书房门口。众人连忙起身躬身行礼。衡笑眯眯说了声“免礼”,便径直走到书案后坐下,眉毛轻扬,对燕炽和声道:“燕帅可用的尽兴,本宫知道你们这些军旅汉子,不耐烦七个盘子八个碗,牛羊腿子配大饼最是爽利。”
      燕炽早已成婚,贤妻娇儿家庭美满,但面对俊美风流的公主,亦不禁为她的风仪折服,战场屠人无数的汉子面皮有些发烫,厚实的身子微微前倾,眼睛不敢乱看,答道:“多谢公主赐食,燕炽一介粗人,叫公主费心。”公主衡仰面大笑,银铃般的笑声叮咚悦耳,四位老少爷们倒是希望这笑声再久一些。收住笑,公主衡道:“本宫奔赴前线也是干牛肉大饼子一囊水,燕帅一向爱兵如子,每日伙食皆是与普通兵士无二,难怪有燕父帅美称。”闻言,燕炽赶忙弯腰扑到在地,头都不敢抬,“都是底下人胡乱呼叫,臣不敢当此美誉。”
      臣子再如何能干,君王都不希望自己威名被臣子压下,都说衡公主极有气度,那只是传闻,万一她心中不快,弄不好给燕氏家族埋下祸根,以她目前权柄滔天气势,将来左右郑国两朝格局的势态基本形成。
      公主衡如何不知他心中所虑,豁达地道:“燕帅多虑,我们君臣如果不能坦诚以待,如何能打好宋国这一仗。本宫一年前就与燕帅说过,攻打宋国你豫水大营是主力。”燕炽心里一热,慨然道:“臣定不辱使命。”
      书房东南角挂有一面巨大垂帘,九锦走过去缓缓拉开帘幕,一幅宽大的沙盘呈现在众人面前,上面关隘、河流、村庄、农田、山川、道路栩栩如生,就连乡村小道、密林小径也标注的清清楚楚。自从河谷村一战,沙盘在郑国各大军营迅速流传开来,燕炽自然不陌生,蔡鳌见天在公主的定汇居走动,见过。反倒是祭昭,他的司臣署里用不到这个,平日也就听说过,今日一见,惊起一身热汗。他老爹祭枫更过份,直接弯下腰凑到一个个小山丘、小密林跟前细细端详,伸手摸摸材质,嘴里啧啧称奇,一脸的不可思议。
      燕炽拿起一根木质长棍,点指着宋国和许国交界的一处关隘道:“我们郑国和宋国并不相邻,若说挨的近处有两处,一处是许国阳关城,另一处在蔡国上丕。”他又点指着蔡国和宋国交界的一处关城,接着道:“论行动方便,自然是阳关城,以许国和我郑国关系,许定会提供多方便利,但此处有个致命缺陷,”木棍点指着关隘外一片丘林地道:“这里丘林起伏,不利于车乘迂回作战,而我豫水大营主力皆是兵车,加之阳关城本身城小墙矮,城池其余三面皆是开阔地,不利于防守。”
      “上丕!?”祭昭脱口而出,众人目光皆转向蔡国上丕。上丕城外有一条大河汕水,蔡宋两国划水而治,汕水东面就是宋国翠林城,从翠林往东一百五十里便是宋都朝歌,一路上一马平川、沃野千里,毫不夸张的说,攻破翠林,朝歌朝不保夕。
      “宋国两三千不成形的骑卒钉在阳关城肯定不敢动,生怕我骑军奇袭。臣算了一下,宋军满打满算可以动用的步卒约两万五千人,兵车一千乘,豫水大营从兵士数量上完全不输对方,战斗力臣不说大话,一句话,战场见,”燕炽忽然有点尴尬,挠挠手背,手背上又一条触目惊心的伤疤,因年代久远,伤疤颜色变白,仿佛把手背一切为二,他接着道“蔡和我们郑国素来关系一般,愿不愿意借道还两说,这其中关节还要烦扰公主。”
      其余众人闻言先是惊愕,随即偷偷看了公主衡一眼,衡佯装愠怒道:“好个燕炽,把本宫都使唤上了?”言罢,脸色一缓,对祭昭道:“麻烦正卿大人亲自跑齐国一趟,”祭昭躬身接令。
      蔡国一向依靠齐国,齐国发话,蔡不敢不听。宋和齐本身没有什么过节,以公主和齐君亲舅外甥关系,这个忙齐应该会帮,毕竟这于齐而言有利无害。身为一军大帅,燕炽万不敢谋划一场没有结果的战役。
      衡看向祭昭,嘱咐道:“司臣署的事你多费心,原淦可以悉心栽培一下,这小子机灵、有眼色。本宫另外还要向你借一个人,燕烈,派去给他哥做粮草官,打仗亲兄弟。”
      蔡鳌和祭枫不愧姜老的辣,立马明白公主这是在着意栽培新人,以燕烈才华,恐怕公主另有大用。公主衡继续道:“上阵父子兵,祭老叔和师傅给这些个后生晚辈坐镇,你们二老在,他们做起事来才有底,不至出大错。燕帅,我们郑国商品能否打进宋国,全看你。”
      燕炽重新跪下,朗声道:“此仗目的是逼迫宋国敞开贸易大门,而非消灭对方有生力量,否则会使宋人对郑国产生仇恨、抵触情绪,即便我们的商品进入宋国,也不会换来金玉。”
      衡和其余众人抚掌大笑,蔡鳌乐得眼泪汪汪:“我们勇冠三军的燕帅如今也开始算计铜臭啦!”祭枫眼光独到,挑起大拇指,赞道:“身为军人,眼光不局限于战场,谋划于庙堂,高也。”公主衡打趣道:“算了算了,燕帅汗已经流下来了,等城下之盟签署,本宫给你庆功。”
      燕炽眼眶发热:“臣不敢,等下朝,就去和燕烈商议粮草一事。”衡道:“过几天你才能见到燕烈,本宫已经派他去滑国瑀城接一个人。”
      瑀城的天很蓝,像一块不参杂一丝杂质的蓝色宝石,深邃、幽远,浩淼无边。
      东城外老石村南边矗立着一座小小的庄院,院墙用大青石垒成,米浆勾缝,看上去敦实耐用。厚重的大门纯实木打造,杂木,倒不是什么贵重木料,优在结实。推开大门是一个四四方方院子,十字形青条石道路把院子分成一个田字,正中是一溜排三间大屋,左右两侧耳房也是各三间,规模明显小于上房。右侧三间分别是厨房、材房和杂物间,杂物间里整齐摆放着各种农具,左侧三间是仆役房间,院子东北角搭着一排马厩,栓有五六匹高头大马,骨骼高大,长腿厚蹄,肌肉线条紧实流畅,望之便晓脚力不俗,非是做农活的驽马。西南角有一口水井,青石垒的井沿,辘轳簇新。
      老石村人都知道这新主人是原庄院主人石篇的表侄,石篇老头带一家人去费邑城里享福啦,让表侄来看房子。说起这位表侄,村里人竟无一位见过其真容,据说是位读书人,庄院大门白天黑夜紧闭,偶尔有短打扮的随从出来到镇上采买生活用品。庄院新主人的奇怪举动引得村民好奇心大增,没事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这天晌午,村人纷纷从田里劳作回来,开灶做饭,然后一人捧着一碗饭来到村中一棵老槐树下,习惯性扎成一堆,边吃边开始话题,依旧是那座似乎打定主意与世隔绝的庄院。
      “唉唉唉,”一位捧着个大粗黑碗,面皮黝黑,人高马大的中年婆娘,右手筷子向四周点指、招呼着众人,神情神秘而得意,是啊,憋了一上午,这会不倒出来怕连晌午饭都咽不下。众人一看四婆娘表情,知道定是有新鲜事,乐呵呵呼啦围上来,把四婆娘围在中间。
      叫四婆娘的女子右手手背抹了一下脑袋一侧垂下的一缕花白头发,伸脖子扭头向四周观察,有人开始耐不住性子,叫嚷道:“石桩子不在,他老婆肚子疼,他去镇子上抓药啦,快说吧。”众人跟着催促,“是啊,四婆娘你快说,再不说我饭都凉了。”
      四婆娘睁大布满细纹的大环眼,眼珠子瞪得溜圆,压低声音道:“昨夜里,老娘半夜撒尿,撒好尿刚要上炕,远远听见外面有动静,以为进贼了,顺手抄了根棍子躲在门后。后来一听好像是马车,就爬到墙头上看。”
      “我也听见了,”一个头皮剔得黢青,约莫二十岁小伙嚷嚷道。一旁的一口黄板牙中年汉子露出会心笑,意味深长道:“你昨夜在四婆娘家?”众人哄堂大笑,小伙子气得挥拳给了黄板牙一下,骂道:“老光棍,你想女人怕是想疯了?”黄板牙也不生气,揉着肩膀呲牙咧嘴。四婆娘咧嘴就骂:“黄老二,你嘴里一早浸粪水了,看我家老四回来不收拾你。”被叫黄老二的黄板牙满不在乎,昂着脑袋口沫横飞:“我四哥从来不揍我,每次从矿上回来都请我喝酒,”兴许是想到酒,黄老二忍不住咽了口口水。有人不满地抗议:“别乱岔,四婆娘,接着说。”
      四婆娘接下继续:“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就那也挡不住老娘这双千里眼,那个马车由远而近,绕过村子向南,直接进了老石篇家庄院。我跟你们说,那马车可不是西村朱家那种土财主坐得起的。我呀,还悄悄摸到石篇家庄院墙根,听了一会子。“
      “啥?”众人一下炸开锅,七嘴八舌问:“听到啥了?快说!”
      忽然,半空中像响起一声炸雷:“原来昨夜里摸黑逃走的就是你?”一位壮实高大黑汉子分开人群走了进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