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CHAPTER 19 ...

  •   欧洲之星,听就听过很多次了,但坐就是第一次。平日纪筠商务往来,首选的一定是飞机。即使是同一个洲内,纪筠也不会选其他交通工具,除非相距很近。否则她的选择,一定是最快的飞机。

      火车类的不是不好,只是始终有点慢。而且现在大部份城市的发展,都倾向把大型交通杻纽移至市外。机场和火车站都不会在市内便利的地点,同样的缺点下,当然是选更好的了。

      不过,火车也有存在的价值。其中之一,就是方便欣赏。

      现代火车的速度虽然也很快,但在车厢中也能看清看楚外面的景色。在前往目的地的时候,细味路上的转变也未尝为一种乐趣。

      可能没有试过的人会不理解,就像曾经的纪筠,她也不明白为甚么有些人会喜欢铁路旅行。在小小的空间中,除了偶尔能伸展一下手脚外,大部份时间只能坐或躺。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就只能呆望窗外,或者做一些静态的活动。

      可窗外景致这方面,说白了就是开始时有新鲜感,但过去一段时间后仍是同一种类就会觉得无聊。

      静态活动?不就是看书、玩计算机、听音乐这些了,不过在火车车卡内做这些真的好吗?或许在真正静止的地点,在舒适的环境下会更好吧。

      总之,纪筠不明白铁路旅行有甚么乐趣。

      但有些事不接触一次是不会真正明白的。好像现在,纪筠就慢慢有点感觉了。

      一直在期待中,慢慢走向目的地的旅行感。

      甚么是旅行感?这有点复杂。

      有些人觉得去到当地的名胜,拍下照片就是旅行;有些人认为吃尽当年的特色美食就是旅行;有些人就特殊一点,能买下免税品的就是旅行。

      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旅行同样,一千人眼中有一种种旅行。

      不过纪筠在欧洲之星内才发现了一件事,旅行的开始是甚么时候?不是到达目的地,而是在前往的时候已经开始。

      现在大部份的人都像纪筠一样,讲求快速。其实越接近目的地,越是期待着未知也是一种旅游的乐趣。

      纪筠两人坐在车厢内的时候,杨翊就说着伦敦的事。他把那里说成是一个充满了艺术感的城市,但不要误会,他说的艺术感不是法国那种"刻意"。

      比起巴黎,伦敦的个性就没有那么明显。旁人说得最多的,就是绅士的品格。

      负面的说法:规则多多,不懂变动。说是礼貌,但一切都是那么的假。

      当然,这又有点偏激了。英伦绅士是世界有名的,彬彬有礼就是最好的形容词。

      以纪筠的了解,她多次来临伦敦商务访谈时就对此多有体会。英伦的确是充满了礼仪。但又如负面的说法,过份的有礼也令人与人之间有着疏离感。

      不过这是曾经的了解,或许以旅客的心态又会有别的发现呢。

      乘坐欧洲之星从巴黎至伦敦约需两个半小时。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望望风景,听听杨翊的故事,再看看乘务送上的旅游信息,时间也过得很快。

      但在过了一半路程的时候,杨翊突然停止了纪筠原先的活动,叫她暂时不要再看书。

      "等一会就是欧洲之星最知名的路段了。"

      最知名的路段?纪筠立即想到英吉利海峡。欧洲之星在世界闻名的一个很大因素就是这火车要经过英吉利海峡,直接横跨两地。

      这一路段曾经是一个很大的技术突破和壮举,即使时至今日,仍不时有人为之赞颂。

      而它太有名的,不少电影都来到这里取景。这更令欧洲之星的名气持续不减。

      杨翊叫纪筠留意的,就是电视中最喜欢的一个地点,隧道。在进入隧道的一剎那,会因为光暗的突然转变而看不清,稍后就会习惯。

      这时望向窗外就是黑漆漆的一片。

      其实没有甚么值得看的东西,但杨翊就是要她等。

      可等了又等,眼前仍是同一景象。纪筠就有点纳闷了,是她变笨了吗?就是体会不到杨斌说的特别之处。

      杨翊在一旁偷笑,因为他有意的误导了纪筠,他就是喜欢她这个有点小迷糊的样子。

      精明的她不是不好,不过杨翊更喜欢有点小可爱的纪筠。

      其实他想纪筠看的,是火车出隧道时的霎时不同。即使是同一时间、接近同一的地理环境。但十分钟足以令人觉得去了一个不同的世界。

      即使一前一后仍是雷同的景象。可出隧道的瞬间,再次见到头上的太阳之光时,大家都会有一种感觉。

      "我来到英国了。"

      虽然这是客观的事情,当过了海峡后,以国界来说已是英国的范围。但这是地图上的标记,而人是不会一直看着地图的。

      这纯粹是一种感觉,我就是来到了。

      或许这就是欧洲之星和铁路旅行结合下的特色。用别的交通工具,或者去其他地方是不会有这种感觉的。即使有,也只是一息的惊醒,不会像现在的持续惊喜。

      没有客观上的变化,变的是人的心。

      一种更加期待,希望快点到达目的地的心。

      是因为这心情吗?纪筠突然觉得,她的决定应该没有错。

      曾经她也在挣扎,去伦敦会是一个错的决定吗?

      的确,她是喜欢杨翊的,但她也知道自己和杨翊是不可能的。既然没有结果就应该早点结束这道理她也懂,可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做到。

      她从好友处知道杨翊的安排,也早已知道杨翊所想。

      她也为自己找了很多的原因。一起去的原因,永远别离的原因。

      不过,当她面对着那时的杨翊时,她心软了。心软这种情绪竟出现在她的身上,结果她答应。

      就这样,她怀着纠结的心情和杨翊会合,再一起坐上了欧洲之星。

      幸好,杨翊也没有再进一步,他就和之前一样。

      一个旅伴。

      他为纪筠介绍英伦的特色,说着他过往参观时的趣事,也说着一些这次再去时的希望。

      "你不是说有重要事吗?是甚么?"当纪筠关心的问出那个问题时,杨翊都会顾左右言他。

      他在隐瞒?还是逃逸?

      纪筠出于尊重没有再深究,她只是暗示给杨翊。如果他想说可以随时找她,她愿意和他分担。

      接着,欧洲之星车程要结束了。两个半小时后,两人来到英国伦敦的圣潘克拉斯火车站。

      圣潘克拉斯火车站自1868年开始启用,当时虽说不上是小型站点,但与今日相对,它的规模已是世界级。2006年10月开始,换上新貌的车站更成为欧洲之星的新停靠点,成为位于英国的终点站。

      而圣潘克拉斯火车站的建筑风格揉合了现代与传统。

      在外观上,它是充满维多利亚色彩的圣潘可拉斯宫殿,内在则是充满了现代化的设施。

      每一位乘客来临时都会因站内的新颖而感到便利,但走到室外时又会为它的宏伟而惊艳。

      不过,内外矛盾的它不是生硬的把两种元素合在一起,它有着缓冲物。

      艺术。

      就像杨翊先前所讲,英国的艺术气息非常浓厚,但在深厚之中又不会令人感到突兀。因为英式艺术是源自生活,生活就是一种艺术。

      火车站内的椅子、墙壁,一切一切都看似普通,实际上也融合了艺术的结晶。这些物事除了能提供必须的基础功能外,更有着艺术家们的心血包装。

      没有人不喜欢这里。

      识者会深思,凡者能体会。

      但要说到站内最令人留恋的,一定会是那里。

      会面之地。

      有人说机场和车站都是令人流泪的地方。因为人们会在这些地方分离,家人、爱侣、好友全在此相隔两地。

      伤感是主旋律。

      不过,每事有两面。有散,自然有聚。

      与其说这些地方是离别,不如说是再会。无论在世界上的那一地方,即使相距再远,曾经别离的人们也能在此再见。

      或许有感而发,英国艺术家保罗。戴就设计了一座九米高的铜像。那是一对年轻男女相拥一起的情景。

      这铜像其实与日出日落之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心情的人会看到不同的结果。

      男女相拥是因为要分离?还是再相聚?

      保罗。戴希望的是再次相见,所以这座展品被名为"会面之地"。

      杨翊留意到纪筠一直在望着铜像,于是把有关的故事告诉了她。最后就问了她一句:"你很喜欢?"

      "也说不上喜欢不喜欢,就是想看一下。"纪筠其实也说不清,但她没有骗杨翊。

      "如果有一天我们分开了,就在这里再见好吗?"有点莫名的突然,杨翊就在纪筠正要转身时,他说了一句。

      是因为地点的原因?纪筠也不知道,她只知道自己不喜欢杨翊说这些话。

      不过杨翊可能也只是无心一句,接着就没有再在这个话题上。他只是再一次展开阳光的笑容,"我们走了,伦敦之旅马上开始。"

      但说是开始也不是一出火车站就马上去游玩,他们还要先去整理一下行李和别的东西的。

      例如去位于伦敦,杨翊的家。

      说起来在伦敦闹市中有着自己的房子,看来杨翊也不是表面的简单啊。所以在前往的时候,纪筠也难得的调笑了一下,"看来以后有机会,我也要考虑一下转行。摄影师竟然这么挣钱,可以在这里买下一套房子,真厉害。"

      "不是了,我的收入只是一般。而且很多时候我都是作慈善工作,除了车马费就没其他。算是能维持生计,可就没有你说的那么厉害。"

      在纪筠的眼中,杨翊越来越有不吃人间烟火的味道了。以前不了解,现在就慢慢的深入。而随着时间,她发现他真的是一个好人,好得不计报酬。

      他的人生只会随着本心。

      自由的人生。

      不过,想拥有这种生活是有前题的。你要有钱!

      很俗吧,但这就是现实。但最俗套的外力才能有最单纯的人生,这算是矛盾吗?

      纪筠最近很喜欢胡思乱想,莫名的她就想到这个问题。而越是乱想,她望着杨翊的眼光就怪怪的。

      她其实早已从好友的口中知道了不少有关杨翊的事,因为周萌萌丈夫就是杨翊的好友。间接一点的探听太简单了。

      但也因此她才感到怪,或者说是有趣吧。

      杨翊的家族在国际上都很有地位,而他的家人都在各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反倒是他,杨翊就显得有点平淡无奇。

      摄影师这个职业不是不好,只是比起他的背景,杨翊在摄影界的名声简直可以说是忽略不计。

      不过好奇还好奇,纪筠也没有问出来。有的事不是一定要知道的,说穿了纪筠也有自己的秘密。她自己也做不到绝对的坦承,又怎么会要求这位朋友对自己无条件呢。

      而想着想着,纪筠也来到杨翊的住所了。

      位于市中心区的一座公寓。不大,但也有两房一厅,正好纪筠和杨翊一人一间。

      接下来,两人就在各自的房中整理行李。两人的物品都不多,所以不用多少时间,两人就准备好可以出门了。

      但现在时间已接近下午的五点,也快要落日黄昏。去参观也不太行了,于是今天先随意的逛逛,没有特别的目的地。

      嗯。。。要说巴黎和伦敦的其中一个不同点,应该是购物区的不同吧。

      巴黎市内划分很明确,这里是艺术区,那里是饮食区,其他的就是。。。非常分明。即使是纪筠这位路痴,只要知道自己想做的事也能摸对方向。

      但伦敦就有点不同,不是说没有城市规划,而是比巴黎的直接复杂了一点。不要说同一地区,即使是同一间店可能也是混合型的组合。

      好像你在路旁的看到一家店的衣服不错,就打算进去看看,但可能进去后就会发现这是一间餐厅。

      所以如果像纪筠这种有目的性的逛就变得有点头痛了,她可能要去很多地方,才能找到真正心思之物。

      不过这也不能说是坏处,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只是想随意的走走。这种风格就很好了,在一个地方可以见识不同的东西。

      是杨翊带领去的地方好,还是伦敦就是这种特色呢?

      纪筠渐渐的体会到杨翊说的另一种艺术。

      从火车站开始到现在,纪筠就见到了很多生活与艺术的结合。不像巴黎,不用专门去看,就是很随意。去的餐厅,可能内里的用具已是艺术,只不过是可以日常使用的艺术。

      不同的城市就有不同的体会。

      接下来两人走走逛逛,也买了一些小工艺品。之后就去了吃饭。

      说到吃,纪筠对杨翊的决定永远是又爱又恨。爱的是他挑选的都值得一去,恨的当然是女人的大忌,全是致胖高危物!

      伦敦的第一餐也不例外。

      油炸!全是油炸物!

      今晚杨翊带纪筠吃的就是英国的传统食品,炸鱼薯条(FISH BOX)。这美食可以说是在英国国内随处可见,而且因为太传统了,任意选择一家餐厅也不会差到那里。

      但杨翊当然不会随意,他就和纪筠来到了一家在伦敦非常有名的炸鱼薯条专门店。

      只在门外,纪筠就闻到了那一股淡淡的油炸香味氐。没有浓郁刺鼻,有的只是诱人。纪筠不是第一次吃炸鱼薯条,但像这一家,只用气味就吸引她的就是第一次。

      在等待定餐的时候,纪筠更有了另一个大发现。

      "这还是炸鱼薯条吗?"她震惊。

      因为她看到其他人拿到食物时,那些美味虽然与常见的无异,但体积上就大了很多,差不多一倍。

      再望望价值,正常的,因为价格也是常见的一倍。

      传统的炸鱼薯条就像国内的兰州拉面,是一种快餐,它们的特点就是便宜、快捷加饱腹。这家店的速度也很快,份量更是不一大的足。可价格就反其道而行,对此,纪筠有点不能理解。

      "因为好吃啊。"

      对于纪筠的问题,杨翊的答案很直接。

      是的,虽然贵,可前来购买的人一直不绝。这也直接反映了店的出品应该不错。

      "英国每年都会评审出十大炸鱼薯条店,这家已经多次获得这个殊荣。所以即使有些人吃不出它的特别,也会为十大这个名而来。"

      哦~这样一说,纪筠就清楚了。

      不是所有人都是美食家,除非是特别的好,否则一般人都不会分辨得出的。但如果说是名气所致,这就解释得通了。

      不过名气、得奖这些都是有前题的,这家SEASHELL RESTAURANT的确是实之名归。

      即使是油炸,可也没有油腻感。外脆内软,金黄的外层夹杂着金光与银影。如银般亮白的鲜美鱼肉,似金般引诱的优质土豆。

      再配上店铺特制的浆汁,一吃就不能停。

      但纪筠真的有点死脑筋,她有着自己的习惯。即使杨翊推荐特制浆汁,又说着不加任何添味的原味时,纪筠始终觉得点上西红柿浆才是最美味的。

      "我明天要去一个地方,白天不能陪你了。"

      正感满足的时候,杨翊突然来了一句。而这一句话后,纪筠也想起了杨翊来的初衷。

      在巴黎时,他就是突然收到消息才要离开。是的,纪筠也差忘了这件事,杨翊不是来游玩的。

      "要我和你一起吗?"纪筠不是要探知,她只是出于关心。从她第一天认识以来,杨翊都像无忧无虑的,可说到明天的事时,他明显是有点不自在。

      "不用了,你就好好的玩吧,我的不要紧的。"

      杨翊说不要紧,可纪筠就是知道他在骗自己。但如果她听他的话,他会更开心,她愿意。所以从那开始,纪筠再没有问。

      直至第二天,两人在门外分开时,纪筠说了句:"我手机一直开着,你可以随时找到我。"

      潜台词是:"只要你需要,我可以马上到你身体和你分担一切。"

      听罢,杨翊点了点头。

      接着纪筠去了附近吃了个早餐,英式和法式相比,纪筠发现自己更喜欢英式的。可能法国人的浪漫主意太重了,更看重个人感受的他们把这些情感都投入到生活中。

      直至离开,纪筠最深的感受只有一个,就是极端。而比起法国,英国的更偏中庸。当然,也可能因为现在接触的层面问题,但起码当前的感觉是更像"正常"的世界。

      眼前普通的英式早餐竟给了她久违的熟悉感觉。

      一杯热饮、面包、太阳蛋和两块餐肉片。就是这么简单,纪筠已感到很满足。

      而结束了愉快的早餐后,纪筠就向着杨翊提供建议的游览地进发。

      这又不得不说杨翊是一个很体贴的男士,他不能陪伴纪筠就帮她做了几个计划。介绍了几个英国最值得去的地方,告诉了她各处的美与好的不同点。

      如果说埃菲尔铁塔等于巴黎,那么伦敦就有点复杂了,因为伦敦有太多的特色景点。这不是说巴黎除了铁塔外就没有其他,而是在众多的特色中,埃菲尔铁塔显得更加不同。

      但伦敦就过于百花齐发。大本钟、白金汉宫、伦敦眼,不说其他,单单是市内位置的三大建筑已是难分伯仲,说任何一地是伦敦的代表都行,但一处的好可能又是另的没有。

      而且刚才说了,这只是市内的。还有市外郊区等地呢,不说其他,只论剑桥也足以名震世界了。

      所以杨翊问纪筠有没有优先要去的地方时,她都想了好一会儿。但犹豫不决不是她的性格,所以在再三取舍后,纪筠选择了伦敦塔桥。

      不过不要误会,纪筠来这里不为其他,纯粹只是方便。对啊,就是地理的优势。塔桥算是在众多景点的中心位置,如果她不喜欢这里,或者过早参观完这里,她也能快速的转移去别处。

      能快速确定地点,她才能立即告诉要找她的杨翊啊。

      当然,这是选择的其中一个原因,不是唯一的原因。纪筠也是想来这里一看才会有这个决定。

      伦敦塔桥是泰晤士河河口的第一座开悬索桥,自1894年开始它就为因泰晤士河这条河而分划开的南北两岸连接起来。

      所以说它的观赏性与艺术性前,大家可以先了解一下它存在的实用意义。甚至到了今日,它仍运作着,而且是无可取代的使用中。

      说到这里就又一次要再提一次那句话,伦敦是充满了艺术,一种在生活之中的艺术。

      为了印证这句话,塔桥自然也不例外。除了实用性外,它在建筑界也算得上是一件非比寻常的艺术品。

      试想想,在一百多年前这已经是一条半自动式的桥。当有船只从泰晤士河上经过时,桥身就会收起,给船只一条通顺的航道。若不需要通航,它又是一条连接南北的桥梁。

      更要留意,伦敦塔桥是一条双层式的桥。一层通马车,另一层行人。

      综合这些特性,它可以说是建筑界中当之无愧的珍品。

      纪筠就慢慢的从远方走着,先欣赏它的优雅外观,也看看它收桥和降桥的情景。

      看完外面后,纪筠就走进塔桥内。

      说到这里就要提一下,欧洲的景点与国内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是没有多层的收费。国内某些景区可能在门口处收一次费用,之后再进内时,在特定的区域再次收费。

      很烦琐,也很令人心情不爽。

      这一点欧洲的景点就做得比较好了。一般要收费的都是一次性,甚至他们的国家为支持旅游业更会推出不同的套票。只要一票在手就可以畅游。

      而且门票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要,好像塔桥就不用了。游人可以无条件上到塔内,远眺周边的景色和观看内里的一些展示。

      景色,说到这里更要重点提一下。伦敦的建筑大多在同一高度附近,所以没有特别好的地方可以一览全城。不过局部的就有一些选择。

      好像在塔桥上就可以欣赏到泰晤士河上下游的十里风光。望着两旁的楼宇,河道上缓缓而行的扬帆小船,也是一种美。

      不过纪筠其实是有点小小的失望,因为一个特别的情景没有见到。

      大家都知道伦敦有另一个别称,就是雾都。这里曾因为人为(工业革命开始)和自然(地理原因)而长年浓雾。

      时至今日,工业带来的影响已渐退,不过每到特定时节,伦敦仍会披上一层轻纱。

      视野受影响当然不便,但在有心人的眼中,这也是一种值得观看的美景。

      所以在出发时,听到杨翊曾经的观后感时,纪筠也想看一下。但很点小遗憾,今天的天气非常好,可以说是天朗气清,蓝蓝的天空在顶上。

      雾是不会出现了。

      但这不是纪筠不得不追求的事,所以也没有真的去纠结。她就继续的在塔内望着,望望桥外风光。可不知不觉中,她竟想起了杨翊。

      "他在哪呢?"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9章 CHAPTER 19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