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3、第63章 ...

  •   “九霄环佩?”

      白泽看着郎生手里的琴十分震惊,他真是小看这小狼妖了,穷乡僻壤也有沧海遗珠啊。

      事情还要从今天一大早说起。

      郎生起了个大早,准备停当便抱着一个大大的包裹神神秘秘地往对面山上去了。

      白泽还是如往常一样在院中晒太阳,等着好玩的小狼妖来玩。

      郎生这次没有如往日一般大摇大摆进门,而是十分小心谨慎,生怕一不小心伤了手里的宝贝。

      进了门,他小心翼翼地走到白泽身边,将手里包裹仔细地放在地上,一层层地小心打开。

      白泽本是眯着眼假寐,此时略微张了张眼皮,扫了一眼包裹,结果这一眼就惊到了。

      唐有雷、张、越三家制琴擅名,其龙池、凤沼,有舷,余处悉洼,令关声不散。

      而其中,雷氏斫琴最为盛名。

      四川雷氏斫琴,相继三代,计有雷绍、雷霄、雷震、雷威、雷俨、雷文、雷珏、雷会、雷迅九人,从开元起到开成止,前后约一百二十多年,历经盛唐、中唐和晚唐。

      其中,九霄环佩为盛唐开元年间雷氏第一代雷威所制,是唐朝玄宗皇帝第三子唐肃宗李亨的继位大典上用过的。

      它的声音温劲松透,纯粹完美,被视为琴中“仙品”。

      凡观古琴,先观漆水。漆光退尽,俨若乌玉,按之坚莹如水,上发断纹,肖梅花纹者为最,牛毛纹者次之,蛇腹纹者为下品也,且易伪为。伪法以火逼热,以雪罨上,随破成裂,俨若蛇腹,寸许相去一条。或以鸡子清入灰作琴,用甑蒸之,悬于风日燥处,亦能断纹,少细。又伪作牛毛断者,以数针划丝,复以发磨。然伪者以手摩之,裂纹有痕,真者有纹可见,而拂之则无;次观合缝,无隙不散,断纹过肩,此漆灰琴也。若上下有纹,两旁光漆者,此开而复合,重漆补者,此料灰琴也。

      次观琴材,以桐面梓底者为上,纯桐者次之,桐面杉底者又次之。琴取桐为阳木,梓为阴木,木用阴阳取其相配以召和也。然古人纯用桐木之意,亦取桐之阳面为面,阴面为底,以分阴阳。恐梓性纽烈,不用为底,故以桐木向日者沉之水中,其阳面向上,背阴者向下,阳浮阴沉,反复不易;取上为阳为面,用下为阴为底,是亦法阴阳也。故琴有阳材者,旦浊而暮清,晴浊而雨清;阴材者,旦清而暮浊,晴清而雨浊也。

      九霄环佩琴以梧桐作面,杉木为底,通体髹紫漆,发小蛇腹断纹,纯鹿角灰胎显现于磨平之断纹处,鹿角灰胎下用葛布为底。琴背池上方刻篆书“九霄环佩”4字,腹内左侧刻寸许楷书款“开元癸丑三年斫”七字。

      一般斫琴皆以“桐天梓地”为尊,而雷氏斫琴却有所不同。

      《嫏记》曾云:雷威作琴,不必皆桐,遇大风雷中独往峨眉,酣饮著蓑笠人深松中,听其声连绵悠扬者伐之,斫以为琴,妙过于桐。

      琴有九德:一曰奇,轻、松、脆、滑是也。轻谓材轻,松谓声透,脆谓声之清美,老桐木也,滑谓声之泽润,近水材也。二曰古,淳淡中有金石韵也。三曰透,年虽久远,胶漆不败,清亮而不咽塞。四曰静,谓无先攵飒以乱正声。五曰润,谓发声不燥,韵长不绝。六曰圆,谓声韵浑然,而不破散。七曰清,谓声如风中铎也。八曰匀,谓七弦无三实四虚之病。九曰芳,谓愈弹愈发,久无乏声。此九德也。外此又须左不按浮,右不抗指,音清不空,音实不洪,面无扑先攵,身无垂翘,伏手可弹,落指音发,此美琴也。虽售高资,亦不可舍。

      雷氏斫琴的妙处不仅在材质,最关键的是技法,造出的琴音有九德之功,为后世所推崇。

      《苏轼文集·杂书琴事》中云:余家有琴,其面皆作蛇蚹纹,其岳不容指,而弦不先攵,此最琴之妙,而雷琴独然。求其法不可得,乃破其所藏雷琴求之。琴声出于两池间,其背微隆,若薤叶然,声欲出而隘,徘回不去,乃有余韵,此最不传之妙。

      《东坡志林》中也说:唐雷氏琴,自开元以至开成间世有人,然其子孙渐志于利,追世好而失家法,故以最古者为佳,非贵远而贱近也。

      雷琴多用杉木,少用梧桐。

      纳音高起中开圆沟,岳山高而弦距琴面较近,琴弦无拍面抗指之病。

      其音温劲沉细,清越而声韵雄远,犹如钟磬之音来自天际。

      高音则清润而宽大,清越之音十分突出。

      郎生看白泽呆呆看着他带来的琴不语,有些不耐,忍不住出声问道:“白泽,这琴不好吗?”

      “好,好琴,太好了。”

      白泽终于如梦初醒道。

      “郎生,你会弹琴吗?”

      白泽看着眼前的琴问道。

      “不会。”郎生照实以答。

      “琴为书室中雅乐,不可一日不对。”

      白泽看着此等好琴忍不住劝道。

      “高子曰: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故《礼记》曰:君子无故不去琴瑟。孔门之瑟,今则绝响,信可贵矣。古人鼓琴,起风云而来玄鹤,通神明而阜民财者,以和感也。今徒存其器,古意则亡,欧阳公云:器存而意不存者,此耳。”

      “夫和而鸣者,声也;参叙相应者,韵也;韵中成文,谓之为音。故意之哀乐邪正、刚柔喜怒,发乎人心,而国之理乱,家之废兴,道之盛衰,俗之成败,听于音声可先知也,岂他乐云乎?知琴者,以雅音为正,按弦须用指分明,求音当取舍无迹,运动闲和,气度温润,故能操高山流水之音于曲中,得松风夜月之趣于指下,是为君子雅业,岂彼心中无德,腹内无墨者,可与圣贤共语!”

      “世人悦于听乐而无味于琴者,悦其声之淫耳。乐用七音而二变,与宫徽联用,故声淫而悦耳;琴用五音,变法甚少,且罕联用他调,故音虽雅正,不宜于俗。”

      “然弹琴惟三声:散声、按声、泛声是也。泛声,应徽取音,不假按抑,得自然之声,法天之音,音之清者也。散声,以律吕应于地,弦以律调次第,是法地之音,音之浊者也。按声,抑扬于人,人声清浊兼有,故按声为人之音,清浊兼备者也。今人不究意旨,不亲明师,不讲谱法,不娴手势,遂使声之曲折,手之取音,缓急失宜,起伏无节,知声而不知音,运指而不运意,奚取弹为?”

      “有等务尚花巧急骤,夸奇逞高,不求法度准绳之中,有敷畅悠扬之妙,操多散声,以类箜篌,巧取按声,以同筝阮,大失雅音,重可笑耳。孰知散按间出,清以泛声,谓得中道。今之俗弹,更易不常,变朴为浇,求异于人,不知法古,是为抱琵琶而同伶人,岂古圣贤所谓修身养性理,其天真意哉?”

      “清音居士谈古,若无古琴,新琴亦须壁悬一床。无论能操,纵不善操,亦当有琴。渊明云:但得琴中趣,何劳弦上音。吾辈业琴,不在记博,惟知琴趣,贵得其真。若《亚圣操》、《怀古吟》,志怀贤也。《古交行》、《雪窗夜话》,思尚友也。《漪兰阳春》,鼓之宣畅布和。《风入松》、《御风行》,操致凉飔解愠。《潇湘水云》、《雁过衡阳》,起我兴薄秋穹。《梅花三弄》、《白雪操》,逸我神游玄圃。《樵歌》、《渔歌》,鸣山水之闲心。《谷口引》、《扣角歌》,抱烟霞之雅趣。词赋若《归去来》、《赤壁赋》,亦可咏怀寄兴。清夜月明,操弄一二,养性修身之道,不外是矣,岂以丝桐为悦耳计哉。 ”

      话说到这里,白泽忽然想起一事,不由询问郎生道:“这山里有没有檿或柘?”

      “那是什么?”郎生不明白。

      “檿就是蒙桑,柘即柘木。蒙桑外形似白桑,但叶似鸡心,边缘锯齿锐利且长,先端芒刺状,叶背光滑。而白桑叶边缘为钝锯齿,背面叶脉交叉处有毛。”

      “《考工记》有云:弓人取干,柘为上,檿桑次之。这里的‘檿桑’就是蒙桑。”

      “《朱传》有云:山桑与柘皆美材,可为弓干,又可蚕也。这是说由蒙桑或山桑饲养的蚕茧,其蚕丝较为强韧,可制作琴弦。”

      “《天工开物》有云:凡琴弦、弓弦丝,用柘养蚕,名曰棘茧,谓最坚韧。凡取叶必用剪,铁剪出嘉郡桐乡者最犀利,他乡未得其利。剪枝之法,再生条次月叶愈茂,取资既多,人工复便。凡再生条叶,仲夏以养晚蚕,则止摘叶而不剪条。二叶摘后,秋来三叶复茂,浙人听其经霜自落,片片扫拾以饲绵羊,大获绒毡之利。”

      “难得遇到这绝世好琴,我想起一个故事,讲给你听好不好?”

      白泽真是高兴极了,又开始絮叨起来。

      “好。”郎生连忙一口应承。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