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九章 阿熙县试 ...

  •   时间像上了发条,不停歇地向前赶去,寒来暑往,此时已是天承十二年。

      天承八年十月,赵平岚生下女儿贺卿卿。

      天承九年二月,赵平岚通过县试。

      天承九年四月,通过府试。

      天承十年八月,通过院试。

      天承一十二年,赵平岚和贺舜年通过乡试。

      “下课。”

      赵昂宣布下课,坐不住的几只皮猴子迫不及待地冲出学堂的门。

      赵平熙慢条斯理地收着桌上的笔墨纸砚,另一个班的赵北蔺早就收拾好等着她。

      赵北蔺是要考武举的,这武举的考试科目不同于文举,武举既考武艺又考文化。

      武艺科目既包括弓步射、弓马射、弩踏、抡使刀枪等器械。

      文举考的是经义和策论,除了四书五经等,还要了解史书、史料,练字,作诗,学习行文技巧。

      而武举的文化考试考的则是策问和兵书墨义,既要根据时政边防进行对答,也要讲解兵书的主要意思。

      正是因为文举和武举的侧重点不同,赵平岚和赵北蔺早在天承九年便分开,除了武艺仍然由赵斯年传授,文举班由赵昂授课,武举班则由赵晗授课。

      “对了,阿熙,你跟我来一趟。”

      赵昂突然想到,应该和赵平熙谈一谈,她是时候下场试试了。

      “现在就下场吗?唔,好,我知道了,我会考虑的。”

      回家路上,赵北蔺看着小伙伴笑闹:“先生,找你说什么?不会是要你下场吧!”

      赵北蔺原是说笑,可看着静静看着他的赵平熙,结巴道:“不会吧,先生现在就要你下场,你才多大?阿熙,你怎么想?唔,若是要下场,就别想太多,考就行了。”

      听着耳边絮絮叨叨的声音,这就是她从小到大最要好的人,明明是个铁骨硬汉,在他面前硬生生变成了温柔奶爸。

      “问我的想法吗?我自然是想考的。”

      赵平熙四岁上族学,几个月便学完千字文、三字经、千家诗、放翁家训等启蒙读物和家训类读物。

      启蒙类的读物基本上字数都不会多,这些书的内容都浅显易懂,这一阶段的主要功课就是认字、写字。

      赵平熙毕竟是老酒装新瓶,理解力和初生的小嫩芽不是一个量级,在族学表现的尤为突出,很快就从蒙学堂升到文举堂。

      此时,就进入了正式学习的应试科举阶段,以四书五经为基础,诸子百家,经史子集,无所不包。

      赵平熙苦读的这些年就尝尝感叹,难怪科举制可以为国家选出治理人才,能通过重重关卡真正出仕做官者都是毫无疑问的博学之人。

      赵平熙回到家中,阿爹阿娘还没回来,便来到厨房生火煮饭。

      在她渐渐长大后,何氏便开始教她如何做饭。

      何氏的确很疼爱赵平熙,可正因为这样才不想养废孩子,孩子渐渐大起来便要让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何况她以后是要科举做官的人,这些事以后或许会有其他人替她做。

      可她自己也要会,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可不是什么好事,多少勋贵子弟便是这般养废的。

      赵平熙自己也是乐意的,她的确是懒,可这里既没有外卖,又没有快递的,要说吃别人做的,不是十分信任的人她可不敢吃,天知道那里面会加了什么东西。

      既然不愿意吃别人煮的,何氏都不可能一直跟着她,那么最好的法子就是自己做了。

      赵平熙盖上锅盖,眼睛看向动静处,何氏拎着菜篮进来。

      虽然他们村的确自己不种田,但还是会开一些地种一些日常吃的蔬菜,何氏就是刚摘菜回来。

      “今天怎么这么早回来。”

      何氏很诧异,这比平时早了快一个时辰。

      “今天就是温习,阿娘,先生说我可以下场一试。”

      “阿熙,你想考吗?把剪刀给我。”

      赵平熙把手边的剪刀递给何氏,继续清洗盆里的菠菜。

      “阿娘,我也想知道我现在的水平怎么样?失败也可以再来一次。”

      真的,前世有这辈子一半的努力她感觉自己都能考到国内顶尖大学。

      不过敢说试一下也是因为她家不至于因为这一次考试的钱就耗光所有的钱,不然不到有十分把握她是不会下场的。

      “你去书房找你阿爹,让他给你找人结保。”

      “啊,不是先生会找人帮我们结保的吗?”

      “昂叔若是想要办问过你的想法就会帮你办掉,现在显然是要你阿爹自己来,不过也没事,我们赵家最不缺的就是有功名的人。”

      所以,原来他们赵家不是光吃国库的啊。

      何氏仿佛知道她在想什么,翻了个白眼:“只有你才会觉得我们都是靠那些碎银度日,老赵家这么多人,光吃国库大家早就饿死了。

      族学不需要我们花钱,你阿爹到能下场的年纪都会下场考,至少会考到秀才。

      现在他们都是秀才、举人,只要每年都是廪生,每年可得四两银子,最最重要的便是可以与人结保,这……才是大头。”

      赵平熙想还好此时的科举不禁出身,不然阿爹他们还真不一定能这么薅朝廷羊毛。

      也是,没有点额外的收入,他们村的人也不会过得这么滋润。

      不过,“阿娘,这些朝廷知道吗?”

      “当然,我们这自食其力的,只知道混吃等死的宗室不知道强多少倍,何况科举又没有禁出身。”

      何氏理直气壮,谁要因为他们有科举的银子,就把国库里属于他们的银子拿走,他们就敢碰死在开国皇帝坟头。

      亲王诸侯的钱都不敢动,就敢动他们这些破落户的不就是欺负他们没权没势吗?

      朝廷敢让他们没脸,他们就敢让全天下的人看一下他们老赵家的笑话。

      赵延年听了赵平熙的话,嘴里嘟囔:“昂叔真会躲清闲,他帮你弄一下不就行了,还要我去找人,唉,我的酒啊。”

      “让我想想谁不喝酒呢?”

      看着赵延年冥思苦想的样子,赵平熙默默退出了书房,让她阿爹好好想想吧!

      天承十三年一月,江陵县县令派差役在衙门口张贴公告,公布具体考试时间,之后考生们便要尽快填好资料送到县衙的礼房处报名。

      首先,要填写“亲供”。

      要填的内容包括姓名、籍贯、体貌特征等个人信息以及你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是否健在等履历情况。

      其次,你还要找到和你一同参加考试的四个人,五人互相结保,一旦作弊便要五人连坐。

      这一点对于赵平熙就不用过多担心,与她一同结保的都是赵家人,作弊的严重性大家都知道,所以族里明文规定,科举绝不允许作弊,一旦发现全家出族。

      这时候的人是很看重宗族的,又或者说本人不在乎,可长辈在乎,没有人敢顶风作案,除非你想老大了还被打屁股,丢进脸面。

      最后,你要找到本县的廪生为自己证明,证明你所提供的资料全部属实,这样才算有了考试资格。

      赵延年最后是找了今次没有孩子考试的赵祈年,请他为赵平熙作保,付出的代价就是5坛宝贝酒。

      赵平熙知道是好笑又心酸,她是知道她阿爹有多宝贝那些酒的,平时只有高兴的时候才会喝一小杯。

      不过能从她阿爹手里敲了这么多酒的祈年叔也是个神人。

      她阿爹是谁啊?

      江陵赵家天字第一号的浑人。

      她阿爹可不是你开价就会乖乖任你宰的人,能白嫖的绝不会花一分钱。

      当然除了她祈年叔,还有一个县衙指定的廪生,两人一同作保,这种作保也不是免费的。

      赵平熙想就是考不上去,只要考到秀才也很不错,只要年年保持廪生,就是最适合懒人的发家之道。

      一个月的时间快的让人找不到痕迹。

      考试当天,赵平熙带着提前准备好的文房四宝和食物等考试用品,到了考场北面的“龙门”,龙门处搭了一个草棚,四周挂上不透光的帷幔。

      由于考场必须经过搜身才能进入,女子们是不可能在大庭广众之下任人搜身,所以县衙设了帷幔,由年老的妇人搜身,搜过之后确定没有夹带才允许进入考场。

      赵平熙从草棚的北面进入,搜身之后从南面出来后进入考场。

      进入考场后,差役进行点名,点名后领取考卷,考生要表明自己是由哪位廪生作保,获得廪生确认后,再真正进入考场。

      考场肃穆,进入考场是不允许随意张望,赵平熙向前走看到的都是一个个方方正正的号房,号房高约六尺左右,面积大概在三尺乘四尺左右,房间是没有门的,只有一块布帘。

      每排号房都是面向西南,形成一个小巷子,每排前有一个“字”作为标记,然后依次排号,考生根据自己分配的“字”和“号”就能快速找到自己的位置。

      赵平熙找到自己的号房后,从号篮中倒出一些清水,拿出抹布,开始清理木板。

      号房毕竟只有2平方左右,所以修建者在墙的两侧各设置了一个坎,可以将木板放置上去,低的一块当凳子,高的一块当桌子,晚上要睡觉就把两张木板放到同一平台的坎上拼在一块变成一个临时的床。

      赵平熙清理完木板并放置好后,从号篮中拿出笔墨纸砚和试卷,放好后,她就慢条斯理地开始磨墨。

      县试共五场,这第一场考的是四书文两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写的时候需要注意格式和字数,字数不能超过七百字。

      赵平熙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的心神沉寂下来,全身心投入到此生中的第一次正式考试。

      虽然说可以不用太过计较得失,可算上前世可是学了近二十年的人,要是刚开始就栽了,真的好丢祖国爸爸的脸,也对不起国家花的钱。

      缓缓走出考场,看着天边的夕阳,赵平熙对场外等她的赵延年微微一笑:“阿爹,几天后的放榜我不来了。”

      “好,回家喽,你阿娘肯定做好吃的等你喽。”

      赵平熙不去看榜的底气来自于自己的文章。

      果然几天后的放榜,赵平熙位列榜首。

      第二场考四书文一篇,孝经论一篇,默写“圣谕广训”约百字且不能有错别字和涂改。

      赵平熙首先默写“圣谕广训”,默写完之后再检查一遍便小心叠放起来。

      然后看向第二个题目,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赵平熙沉思半晌开始动笔,孝有三个阶段,最基础的阶段开始于侍奉双亲、承担家庭责任,说白了就是让父母要身心都舒适才是孝道。

      第二个阶段就是做好本职工作、为国效力,同时既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也要爱护他人的身体。

      最终就是要修身立德,不空过一生,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有意义,人生境界能够得到提升,这才真正是把孝道做得圆满。

      五日后放榜,赵平熙依旧是榜首。

      第三场考经书一篇,律赋一篇,五言八韵试帖诗一首,默写前场“圣谕广训”首二句。

      跟所有的穿越者一样,赵平熙也是作诗苦手,前世的积淀只能使她的视野较为开阔,格局放大,从而在论经注等得到较高的分数,诗赋这么多年也只是做到工整。

      这一场,赵平熙位列第三。

      第四五场连考,主要考经文、诗韵、经文、骈文。

      这两场赵平熙同样皆位列榜首,综合排名位列第一,力压群雄。

      这时候,一些本就不服女帝开女子举的男子当场就在质疑考试的公正性,他们不相信一个女子可以好于他们,甚至这个女子仅有9岁,只能称为女孩。

      “我真羞于与你等同榜。”

      这时一个不屑的男声从人群中响起。

      说酸话的几人四处张望想找出说话人。

      “不用看了,我在这。”

      人群里的人如潮水般自动散开,露出坐在石狮子上,翘着二郎腿,手拿折扇,一看就知是中二病晚期的人。

      “哼,你个毛小子懂什么?我等寒窗苦读数十年难道还抵不过一个小女娃短短的三五年,她能排在我等之上,我等就是不服。”

      “输就输了,拿年纪说话就不太礼貌,何况……”

      男子折扇靠拢,指向几人:“比她多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却比不过她你等还有脸大放厥词,真是不知羞。”

      当男子指向赵平熙时,她眼睛微缩:“你是故意的。”

      “既然,这些人质疑你的能耐何不证明一二。”

      男子折扇展开轻摇,边笑边说话。

      赵平熙看着高处的男子:“你似乎也很想知道,我若是不想呢?”

      “哈哈,这是你的自由,只不过现在可不是你想走就能走。”

      男子大笑三声,从石狮子上下来,朝人群外走去。

      武林人士?还是世家子弟?他果然是故意的。
note作者有话说
第9章 第九章 阿熙县试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