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通灵玉偷回无稽崖,癞和尚指点成仙缘 ...

  •   第一卷

      话说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古松旁那块娲皇氏补天遗下的粗蠢顽石,在随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托入尘世于金陵贾家贾政二子衔口伴生已有十数年光载,心中不经暗自思恃道:我本是来受享受享的,如今贾,薛二府即将蒙难,往后日子恐多有不得意之处,该当如何?

      正巧这日宝玉得见个新奇事儿,忙乱换衣中将它给拿了下来,趁这会子功夫,便偷偷溜出大观园,一路西行而去。

      此时化作一癞头和尚模样的茫茫大士正游戏风尘,忽有所感应,抬眼南望,不经眉头一蹙,口中叹道:“这蠢物倒是性灵,知晓天机想躲得个清净,如今还不到万境归空的时候,岂能由得你胡来!”语毕,但见那癞头和尚伸手将破旧僧袍一提,迈步同向西方赶去,身边街市嘈杂,人头攒动,竟丝毫不得阻其行,似是潜渊缩地之功。

      济源邵原一处乡镇,通灵宝玉眼见就快回到修行往所,正暗自得意时,癞头和尚忽的拦住其归路,喝斥道:“你这蠢石,如今当归向何处?”

      通灵宝玉不曾料想到还有这一遭,有些恼怒但也暂且按耐克制住,细细看来,窥破来人真身,识得正是当初将它携入红尘的那位仙师,心中顿时惶恐万分,问道:“大师截住我是为何缘故?”

      癞头和尚口诵佛号,解释道:“你这蠢石,自诩尚有几分灵性,实在是愚不可及!我且问你,你与金陵贾宝玉一同落草,又日日受其气血影响,明知如今乃是其性命相通之物,如何抛开得去?当初我便曾将乐极悲生,万境一空的原由告知与你,若听我言又何至这般。”

      通灵宝玉却不甚听得进去,疑惑道:“那金陵贾宝玉不过一喜吃胭脂的浪荡子,整日和姑娘们混推混揉的,大师佛法精妙,何故对这俗人此般上心?”

      闻言,癞头和尚不经一叹,随即解释道:“我与那渺渺真人本是真如福地的使者,来往于上天和下界。而那金陵贾宝玉和姑苏林黛玉实则也非凡人。”

      “那贾宝玉本是赤霞宫里的神瑛侍者,因需锤炼道心,故而下凡历劫,劫乃道之显,若此番灾厄不全,以后神瑛侍者证道不成,推演过去,免不得降罪于你。”

      通灵宝玉有些紧张,赶忙又问道:“那姑苏林黛玉又是何种身份,与神瑛侍者又是甚关系?好不得叫人心疼!”

      癞头和尚恐若是不给这蠢石解释清楚,日后灾劫未完,又给惹出其他祸端来,便耐着性子继续解释道:“你所见的林黛玉本是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神瑛侍者因见其枯败,便常去以甘露灌溉,未曾想这颗仙草竟也褪去草木之胎修成女体,日日受恩故体内郁结出一股缠绵不尽之情愫,适逢听闻神瑛侍者下凡历劫,绛珠仙草便到太虚幻境找到警幻仙子请求跟随下凡,打算用尽一生眼泪来偿还这灌溉之恩。”

      “贫僧与那渺渺真人本无意渡你入凡,乃是这二人皆是有着大因果,轻易沾染不得,奈何你心生执念,我二人料想到你跟着这桩痴男怨女多少还泪的仙界情缘,也不枉你经历人世一遭,如今怎地这般做派?”

      通灵宝玉到如今方知这其中前因后果,不想竟有此般渊源,大惊,口中直呼:“大师救我!”

      癞头和尚道:“为今之计你当随我重回那荣国府,先暂保住那贾宝玉性命再说。”

      通灵宝玉知晓后却是不情不愿道:“大师,非是我不愿依你所言,只是这凡尘俗世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亦是假,假亦是真。好不叫人糊涂!我若跟你回去,少不得又要多逗留一番,又是何苦哉!”

      癞头和尚恼道:“你这顽石好不知趣,我与你好言相劝,这本是你的一场造化,却不想拿这番言语来搪塞贫僧。可曾听闻昔日玉皇大帝共历一千七百五十劫,每过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便遭劫一次,每次历劫时间乃是天正之数,为一元。你这与之相比,又当如何?”

      “你可又曾听闻如来证道后第二个七日,于菩提树下阐述内证之法,普贤,文殊等众位菩萨坐于下塌,其中便曾言:了达诸世间,假名无有实。众生及世界,如梦如光影。”

      “你这顽石连虚妄都不曾看破,连凡尘都未曾历过,就算回到这无稽崖上枯坐千年万年,又谈何超脱!”

      通灵宝玉反驳道:“我本就是块无用的顽石,又如何能与那玉皇大帝,那如来佛陀相比?大师莫要拿这些虚妄飘渺的混话来诓我。”

      癞头和尚则是摇头叹道:“汝等当知,有漏世界十二类生,本觉妙明圆心体,与十方佛无二分别。”

      见通灵宝玉并不言语,癞头和尚继续劝道:“罢了!大凡天上星宿,山中老僧,洞中精灵,都自有一种性情在,略一经心,自然是无所不能的。那贾宝玉此番刚历完情劫,又因你离去,必然会痴傻一通,届时醒来性情转变也不足为奇,贫僧助你早日了结便是!”

      “等到劫终之日,形质归一,你的成仙缘也便来了!”

      通灵宝玉大喜,不曾想这十九载苦果居然大有裨益,忙道:“劳烦大师你且快带我回去。”说着便幻化成先前那巴掌大的美玉形象,正面篆刻:莫玉莫忘,仙寿恒昌。背面则刻有“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十二个字。

      癞头和尚见状哈哈大笑,挥手一招,那通灵宝玉便飞身落入他袖袍之中,大士拍了拍石身,宽解道:“放心,此番少不了你的好处!”说完便迈步一路往贾府而去。

      上述情节在曹公所抄录的《石头记》中并无记载,原是娲皇氏补天遗落下的那块顽石在了却尘缘后回到青埂峰上继续修行,又历经了数百载光阴,忽有所顿悟,褪去疵瑕,璞化成玉,不曾想却把通灵宝玉离世后的这段故事给掉落了去。

      后有终南山闲人修士,野鹤至此,无意中看到,不忍让这段荒唐离奇事埋没于此,遂抄录成册,作此书以告世人。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章 通灵玉偷回无稽崖,癞和尚指点成仙缘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