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主考 ...

  •   赵鼎先把话摊开,赵谅自然也不再拿什么“特奏名是恩科,必须由朕来施恩”的理由搪塞。

      他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且不说因为落第而叛乱的举子万中无一,就算真有,也不会是多次参加省试年迈不堪的。依朕看,最初真宗皇帝设立特奏名制度,不过是为鼓励士子考科举罢了。如今我大宋文风兴盛,早已用不到特恩激励士人。”

      赵鼎并非不知官家说的有理,可朝廷的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有道理就可以施行的。

      即便这次有正当理由取消特奏名,但那些士人都不是傻子,看得出“临时”的变动只是一次试探,下头掩藏着官家长久的打算。

      他们必定会齐心协力地与朝廷对抗,最终闹成党争,引起变乱,影响北伐,都不是赵鼎危言耸听。

      奈何官家认定他是扯北伐的大旗做虎皮,非要岳飞来劝,直把赵鼎气个倒仰。

      他倒是想请岳飞劝,但猜都能猜到,以岳飞的性格,定会在回信中说上一箩筐好话,然后恭敬却不容置疑地回绝他。

      “官家,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也当与胡相公和诸位大臣再商议商议。”实在无法可想,赵鼎只好祭出拖字诀。

      赵谅看出他找不到旁的理由,已经被问的词穷了,知道这正是自己穷追猛打一锤定音的时候,于是一改方才好商好量的态度,厉声斥责起来。

      “不到十天就是省试,赵相公现在还在从长计议,这难道就是朝廷办事的章程?还有什么叫朕与群臣商议,那宰相是做什么吃的?就算相公要回去找百官商议,也该给一个确切的时日来回复朕,不然今日拖到明日,明日拖到后日,等到省试开始,再随便凑合一个结论出来吗?”

      如今的宰相可是真正的百官之首,是要对朝堂上的事情负责的,他发脾气归发脾气,说出来的话还是要有理有据的。

      勤政殿内御香袅袅,平复着人烦躁的心情,赵谅指节一下一下不疾不徐地轻敲着桌案,饶有耐心地等候着赵鼎的回应。

      赵鼎抱着笏板沉吟片刻,终究还是选择了屈服,双手持笏,躬身请罪道:“是臣言语有失,臣会向百官传达官家今科要取消特奏名的意思。”

      他面上认了账,不肯与决心坚定的官家针锋相对,心里却指望着将来朝野的舆论能叫官家知难而退,回心转意。

      不过想归想,该疏导百官的工作,赵鼎依旧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地去做——叫赵谅说,这中庸平和容易控制的性子,不适合在相权膨胀的南宋当宰相,适合去大明当内阁首辅。

      在赵鼎的调和下,百官劝谏归劝谏,但也不曾翻出什么风浪,倒是朝堂外,士子们躁动不安,对官家的不满讥讽,很快从临安传遍江南各地。

      好在前头有道君皇帝和赵构打样,除却关系到切身利益的士子外,寻常百姓只是议论两句,就各忙各的去了,毕竟这数十年来,朝廷的胡作非为,他们都听说过不少。日子一天苦过一天,造反的人砍了一批又一批,就算有心人把赵谅描绘的再可恶,也不足以牵动他们早已麻木的情绪。

      而士子们也不是铁板一块。读圣贤书长大的年轻人,大多有些家国情怀,又自视甚高,不愿与特奏名这样的老书生为伍,也乐于支持朝廷的变革。很快,士子间就分作两派辩论起来,民间的议论,不再彻底倒向反对赵谅的那一边。

      赵谅不在乎外头的流言蜚语,于他而言,说服了赵鼎,最后的问题便只剩下,谁来当主考官。

      原本该是礼部尚书兼任,但时任尚书萧振为了反对赵谅的决定,拒辞不肯干。而赵鼎与萧振关系僵硬,不知是有心坑害,还是劝不动,总之事情越闹越大。

      “易安居士,萧尚书的态度,你怎么看?”

      李清照正站在学士院的杏花树下,对着满树盛放的杏花挑挑拣拣,思虑着该折哪一枝好。陡然听见背后官家的声音,连忙转身,头上还未簪稳的花枝歪歪斜斜,赵谅忍了又忍,才没笑出声来。

      “取消特奏名,以裁撤冗官,是有利于朝廷的举措。”李清照拎得清自己的立场,态度鲜明地答道。

      不过她清楚,官家特意提起萧振,不单是问她对特奏名的态度。于是借着拨弄树上垂下的花枝,稍稍思虑了片刻,才接着陈奏。

      “七日后就要开考,时间紧迫,想要劝动萧尚书,并不容易,但消息放出去了,官家若真因为萧尚书就改变主意,恐怕会令对变革抱有期待的臣民心寒。”

      “因此臣以为,如今只好换一位主考官。只是新任主考不容易做,若是没有担当的,就算原本不反对,怕也要推拒任命,到时候一个两个都不肯干,官家反倒骑虎难下。”

      赵谅认同地点头。

      萧振拒绝当主考官,博了一个直言劝谏的名声,后头的人要是捡漏,难免会被指摘逢迎媚上、不厚道,反之要是同样不奉命,有萧振在前头顶着,他们也落不到什么处置。

      而这,才是他来寻李清照的目的。

      “不知易安居士有没有担当?”赵谅也折了一支杏花把玩起来,如同不经意般问道。

      他本以为能看到李清照惊愕的面容,哪知对面的人竟片刻犹疑都没有,似乎早就料到他要问什么一般,立刻斩钉截铁地回应:“臣自然有!”

      倒是赵谅被她惊了一下,驻足在那里,好半晌才恢复官家应有的处变不惊的态度。

      他指着一树雪白,含笑看向李清照:“那居士可要多折些杏花,来日琼林宴,好分与诸士子。”

      李清照任主考官的旨意下来后,举子中紧张的形势又被添了一把柴。即便人人都知她是诗词文章的大家,可那些自命不凡的士子,有几个愿意让女子当自己的座师的?

      幸而萧振拒绝的先例在前,原本支持取消特奏名的举子,为赵谅脑补了借口:此举是为了告诫萧振这些反对者,拿罢工来要挟官家毫无用处,你不干,有的是臣下干,朕宁愿用女人,也不用你。

      因此这些人尽管大多也不满李清照,倒少有倒戈的。偶有几个表达出“我赞成取消特奏名,但反对易安居士当主考官”的意思,也会被同党按下去,叫他们不要授敌人以柄。

      朝野轰轰烈烈的争论中,新君即位后的第一场春闱,一切如赵谅所愿地开始了。

      随着礼部贡院的大门落上锁,将矛盾的核心,考官和举人,都关在院中后,赵谅又恢复了往日闲适的生活。

      因为朝中的乱局,去鄂州的筹备受到了些许影响,但有岳飞远程催督,赵谅放心得很,懒得再管,每日依旧与宗令嘉张宪读书习武。

      也许是将要离开临安的缘故,赵谅难得留恋起这个穿越后驻留的第一个地方,不再整日宅自己的寝阁内。

      他晴时便呼朋唤友到西湖上泛舟,雨时独自一人倚窗听雨,宫墙不算高,偶尔还能听到深巷中的卖花声。

      可是到二月,正是龙抬头的时候,临安却不怎么下雨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6章 主考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一周五更,周二周四休息。 最想写的故事,肯定会认真写完的,但日更实在太折磨了,试了好久还是调不过来,不得不休两天,给小天使们鞠躬~ 预收文:《[南宋]岳飞召唤大学生北伐后》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