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4、天穹润珠 ...

  •   很多有识之士发声:“这是天大的好事啊!女孩们有了文化,民族的未来指日可待啊”改变一切,当从女孩受教育开始。

      帝都“未名力量”空天物理实验室。

      我穿着密封实验服,看着真空中悬浮的小小水滴,这里面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是一种能让植物种子细胞,在太空中生长的能量之水,我们将它命名为:“绿色生命之源。”

      水滴里面,有着若干植物细胞所需的矿物元素和养分,它不仅仅像一滴晶莹的泪珠,更是所有绿色生命的源泉。

      它在真空中翻转着身躯,幻化着各种形态,我看着记录本,这已经是第19657次失败,不知道还要失败多少次,或者说还需要实验多少次才能成功。

      我们的计划是:“太空生态系统循环工程”首先让植物在太空中,从无土的营养液里生根发芽,再从萌芽状态生长到完全植株开花结果,最后生产出可供人类需要的食物,剩余植物经过营养液分解,进入到再利用阶段,重新参与到植物的再次生长的循环过程。

      现在水珠需要有赋活的能力,但它目前却还无法达到要求,不过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它会是我们整个实验室的骄傲。

      人造失重环境下,我飘行到空天机械区,一个个精密机械构件,在进行着最后测试,然后在真空中逐渐构架,确定符合太空环境后进行组装。

      设备在不停的运转,每一秒钟会烧进去数以万计的财富。

      眼前的一切让我想起很久以前,我和妹妹说过的话:“她问我未来的财富在哪里?我神秘的向上指了指,在天上。”

      这句话果然不假,实验刚刚开始,就已经花去一半的预算,我不得不给各个公司发出指令补足资金,岚岚气的大叫:“这败家女人,又开始烧钱搞花样了。”

      实验迎来瓶颈期,多次试验均以失败告终,没有曙光,也不是黎明前的黑暗,是很可能一直这样下去,毫无结果的继续实验,也有可能明天就会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切处于未知状态。

      我和众多各学科的领尖人物苦苦煎熬,经过2年,总计几十万次的重复实验,终于在我36岁生日那天,迎来全面成功。

      实验室的“楠-氢动力系统”经过改进后基本成熟,我又在此基础上,加装反应仓,让它有足够的动力飞向深邃的太空。

      同时,再循环利用系统,还原了“水-氢-电-水”的循环,将使用中的损耗将到最低,完全能胜任飞行器太空返航能力。

      “绿色生命之源”具备种子在真空中存活的条件,经过多次试验,我终于看到原液中,种子慢慢吐出象征着希望的嫩绿色,然后是一株、两株,越来越多的绿色植物,在真空实验室生长出来。

      植物仓预设时间到达,当所有人看到200平方米空间满满全是绿色时候,我知道,迈向深空的第一步成功了。

      我又尝试将“楠-氢动力系统”产生的水和“绿色生命之源”进行互换使用,让我震惊不已,两种液体居然可以经过添加和过滤后互相使用。

      氢产生的水,经过添加相应元素供养植物,植物区析出的水,经过过滤后进入制氢循环。

      这就等于给整个生态和动力系统,上了一个双保险,即:“动力系统用水--植物用水--循环使用过程,我激动的几晚都没睡好。

      “只要是有水,我们就拥有一切。”

      这是迈向星辰大海的通行证,是畅游星空银河乃至于整个宇宙的保障。

      事实上在太空中想获得水并不难,我根据以上条件设计出:“拖挂式水产生系统,这样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产生水资源。”

      实验室马上开始研制该系统,我年满37岁的当天,拖挂式水产生系统大获成功,经过模拟太空环境,我们获得了纯水,大伙兴奋的将这种装置命名为:“天穹润珠。”

      一名科研人员提出:“将各个独立的“天穹润珠”在太空中进行软连接,就可以更加集团化、多个化、功能化、产生更多的水,以达到足够的量。”

      专家马上进行理论论证,结果非常可行,但是研发费用会更大。

      我认为:“太空中没有小事,这个钱花的值。”

      所以又让各个集团出钱,她们虽然没懂,但还是依然支持,因为她们对我绝对相信,知道我不是乱来的人。

      岚岚气的乱骂:“这女人简直疯掉了,她完全是跟钱有仇。”

      未名力量空天物理实验室,我和大家在讨论:“外太空合成H和O得到水,但是在正常温度下这会很慢,需要某种催化装置。”

      例如:“用火把H和O加热,但这样你会以消耗能源为代价,但这种状态在我的循环系统中,是不被允许的,同时也是不可能的。”

      我站在窗前,思考着“火。”

      在外太空“火”到处都有,可是这种火,并不是能为我们可用的。

      我无奈的把头看向天空,突然看到了“火”它就在眼前“太阳”没错就是太阳。

      她离我们不远也不近,它用“火”照亮我们,同时也养育了我们。

      如果将这些“天穹润珠”用软连接,呈矩阵式,排列在太阳周围,可以获得无限能量,且符合“戴森球”原理。

      然后通过“楠-氢动力系统”反应器产生电,再把电通过无线传输方式,输出给航天器使用。

      对就这样做,当年的尼古拉-特斯拉,为大家开创了无线电能传输的先例,我们为什么不运用这个原理?

      尽管我们现在无法实现,超远距离电能传输,但我们可以在特定一段距离内,建造多个“楠-氢动力系统”形成一个电能矩阵。

      就好像太空加油站一样的原理,结合太阳能充电板,将拥有无限能量的来源,到时候我们的飞行器,可以在太阳系周边无限制活动。

      解决了能源,下一步将是外太空智能机械的出现,随之而来的是外星无人基地,制造出更多、更大的机器设备,用于外太空的活动。

      当能量达到无尽时候,可以利用“空间扭曲”建造一个“莫比乌斯环”通道,进行空间跳跃,甚至穿越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神话故事里面的场景,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的状态。

      想到这我摇了摇头,停止思绪,计划怎样建造更多的“天穹润珠”来解决能源问题。

      尽管“天穹润珠”在外太空的功效极为重要,但怎样建造是个大问题,如果在蓝星地面建造“天穹润珠”怎样送到外太空?这样明显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并且极其不符合实际要求,怎样装上运载火箭都是个问题。

      在外太空建造“天穹润珠”按目前的技术根本达不到要求,而且有些设备还需要在无尘等条件下制造,按未名力量目前的技术能力,根本无法在外太空实现这个构想。

      当我提出这个问题时候,所有人都沉默了。

      有人提出“光帆”理论,用极为轻薄的薄膜来吸收太阳能,制造出热能让H和O产生水,可是这种装置,反而需要更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反而是画蛇添足。

      经过多次研究,始终没有有效的办法,我们又陷入瓶颈。

      晚上回家,我看到未名和旎旎在玩气球,气球充满气体以后,会慢慢的在空气中悬浮,释放气体时候,会产生推动力,让气球在空气中飞行一段后落地。

      我看着出神,突然有个大胆的想法,急匆匆赶回实验室,把大家召集在一起,提出我的“独宠泡泡”计划。

      将所有“天穹润珠”小型化,周围用胶囊包起来,到达外天空后,胶囊充气,让“天穹润珠”的外表体积,达到一个相当大的量级。

      这个气体可以是空气,也可以其他气体,在外太空充什么类型的气体,其实没有任何区别,都只是让这个胶囊气球膨胀起来而已,膨胀到一定程度以后,运用阳光产生的电力,开始制造水,然后是氢,最后是电,这样就形成源源不断的能源。

      我们在真空环境下实践胶囊充气过程,结果非常的成功。

      最后阶段“天穹润珠”组装在大型运载火箭上,进入外太空后“楠-氢动力系统”会打开折叠的帆翼部分,成为一个大型的太阳能发电平台。

      平台只有一个功能,在短时间内生产出一定数量的电能,然后将“天穹润珠”逐一弹射出去,在预定位置形成一个网络,开始正常工作。

      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我们租用华夏的运载火箭,搭载着“楠-氢动力系统”和“天穹润珠。”

      “未名力量”所有人,激动的等待“窗口”期到来。

      这一天,天空格外晴朗,在华夏境内大陆板块中心位置,火箭载着我们的希望,缓缓升空,以第三宇宙速度慢慢越过卡门线,然后到达预定轨道。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