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1、忌惮 ...

  •   乾阳殿偏殿,皇帝将此作为批阅奏折之处,殿中常年燃着龙涎香,高高堆叠在御案上的奏章都染上龙涎的余香。

      “这些人在京里待久了,确实该出去见见世面。”皇帝面前放的是吏部尚书,也就是岑广的奏章。

      章里明言,他在吏部兢兢业业好几年,考察各府大小官员,可堪大任者寥寥无几,岑大人生怕人才断代,特地上了奏章,希望皇帝放京里的官员赴外历练,名单他都拟好了,皇帝只需要盖个章就行了。

      “准了。”皇帝看了眼奏章上的人物,都是些没见过没听过的小官,便也没再添人,朱笔一批便准了。

      “岑大人是个能臣啊。”皇帝感慨。

      景国也有京官外放的条例,但是能贴合初衷,达到历练官员目的的,只一些寒门士子,那些钟鸣鼎食的家族子弟,不过上外头溜达一圈,效果寥寥,毕竟外放出去,没点能力可回不来的。

      瞧瞧岑大人,这名单上好几个勋贵人家的弟子,后面连着的州府县都是些下等的,赤贫的地方,这岑大人有些本事在的。

      元忠在一旁为皇帝整理批复好的奏折,不发一言。

      “麒麟卫回来了没?”皇帝歇了会儿,便有宫侍上前为皇帝捏肩扇风,缓解皇帝坐了一天带来的疲惫。

      “回陛下,还没得到消息。”元忠轻声回话,眼神撇过闭目养神的皇帝,看不出什么情绪。

      “这么久。”皇帝也不知是含着什么情绪,状似无意感慨。

      “可要奴才去催一催?”元忠试探性问道。

      “不必了。”皇帝淡淡拒绝。挥退身后服侍的宫人,拿起奏折继续看。

      元忠便也不再多言,专心当好自己的背景。

      不过也不到一炷香的时间,麒麟卫就回来复命了。

      “陛下,麒麟卫指挥史求见。”

      “参见陛下。”熊指挥史一撩衣袍跪倒在御案下方,俯首请安。

      “查到什么了?”皇帝从奏折中抬起头,分出了一分心神给地上跪着的人。

      “启禀陛下,从严府中搜查出珍玩器物两箱,来历不明,单子在此,请陛下过目。”

      熊指挥史说着,从袖兜中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单子。

      皇帝接过,威严的面孔如往常一般看不出什么情绪,不过想来不大高兴,元忠想着。

      “来历不明?”皇帝意味不明说了一句,极具压迫的视线落在熊指挥史身上,不满意他如此含糊不清的说辞。

      “是,严司业说,是严老大人六十大寿时送的寿礼,粗心大意忘了记送礼的人。”熊指挥史额头冒出点滴冷汗,在皇帝的注视下惶惶不安。

      他知道这次麒麟卫办事不太给力,但是一没有皇帝口谕,不好彻查严府,二来严家不是普通人家,门生遍地,家世渊博,他也不太好得罪。

      熊指挥史考量并无大碍,但是他忘了,麒麟卫直接隶属皇帝手下,唯一需要顾及的人只有皇帝。

      皇帝没有说话,对严司业的说辞不置可否,手里摩擦着薄薄的纸张,不动声色,眸子里是化不开的深沉。

      别看小小一张纸,但这纸上的东西,单拿出来一件,都够在京都置办上一套三进甚至四进的宅子。

      “除了这些呢?”终于,皇帝开口。

      除了这些!?皇帝想看什么?

      熊指挥史的额角冷汗滴落衣襟,晕出一点小小深色的痕迹,不知道皇帝想听什么,熊指挥史再没眼色,这个时候都能听出皇帝话里的意思了。

      “回陛下,其余,并无可疑之处,严家账册记载详尽,凡所出入,在册中必有对应,并无可疑的地方。”熊指挥史战战兢兢,如实回答。

      “下去吧。”皇帝开口,无视熊指挥史的提心吊胆,思考着什么。

      元忠等熊指挥史退出了书房,才小心翼翼觊着皇帝的脸色,见他没有不耐烦,轻轻开口,“陛下,奴才今日曾听了一则流言。”

      “近日京中学子不大安分,四处流传着严家的事。”元忠小小停顿了一下,时刻注意皇帝的脸色,“说严都御史沽名钓誉,一家子的才学都是借来的,本质上满腹草莽。”

      元忠这还很委婉了,论起骂人,还是那些耍笔杆子的狠,别看他们一个个提起笔来,妙笔生花,最会夸人,骂起人来,那也是刀刀见血。

      “怎么回事?”皇帝听到了有了反应。

      元忠看出来了,皇帝没有生气的意思,这让他觉得自己摸准了皇帝的态度,这严家怕是要不好了。

      “奴才知道的也不全面,只依稀听到,这些流言还是从京中的几位大人家里传出来的,就跟插了翅膀一样,早已经飞满京都了。”

      元忠比起熊指挥史更清醒,他需要服侍的人只有眼前的皇帝,什么严家,和他一个阉宦有什么关系!

      “严家有什么反应?”皇帝的心情复杂,一方面不觉得严家能在这流言中受到什么影响,另一方面又不喜严家贪得无厌的嘴脸,希望能给他们一点教训。

      “严家才反应过来,还没来得及做出什么举动来。”元忠回。

      “嗯。”皇帝颔首,过了一会儿,又吩咐,“你暗中查查,这件事怎么回事。”

      “遵命。”元忠领旨。

      别看他是一介宦官,手下也有不少人,蛇有蛇道,鼠有鼠道,论起打探消息,宫里的这些小宦官不见得比麒麟卫差到哪里去。

      皇帝的心情极差,严家的事情让他久违的感觉到了威胁。

      他登基的头几年,由于是幼子登基,没受过多少正经的储君教育,朝中三位首辅把持朝政,架空了他这个正经皇帝,经历了一段很是煎熬的日子。

      如今的严家,声望、钱权都不缺,甚至严御史直言不畏的性格在京中颇受人尊敬,有了对比,就衬得皇帝英明不到哪里去。

      严都御史为官,迄今已经有三十来年了,两朝老臣,贸然夺他实权会落人话柄,况且严家三个儿子也不全是蠢蛋,容易惹火烧身。

      “三十多年了,够了。”皇帝自言自语,连元忠都没听清他说了什么。

      猝不及防想起贵妃前几日在他耳边的话。

      “峦儿已经快到而立之年了,勤学不怠这么多年,想为陛下分忧。”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皇帝心中落地生根,久久不绝,哪怕这个想法违背祖制,皇帝还是不可避免心动了。

      老大到老八都开府了,几人自小到大文武俱全,这几年背着太子搞的小动作也不少,想来也有能力分担一部分政事。

      这还真不是皇帝对自家儿子的滤镜,比起他年轻时,这些皇子刻苦的不像是宫里出生的孩子,即便是性格懦弱的老大,自己天天在府里开什么诗会,学问也是极好的。

      因此,皇帝不免想让众位王爷帮着处理政事,既免去了权臣把握朝政,生怕哪一天生出大逆不道的想法,又将朝廷的势力把握在自己手里,可谓是一举双得。

      主要的阻力还是在宗室那边,不过宗室势力孱弱,影响不了大局,怕的是他们拿祖制说事。

      说到祖制,其实并非太祖所定,而是经过太祖、太宗和世宗的补充完善,好几大本厚重的书籍,放在太庙,传于后世子孙的训诫箴言。

      而关于“分封就藩制”,严禁藩王参政。

      原先对藩王的管控并没有这么严格,经过世宗继位的风波,为了防止各地藩王作乱,对藩王的管控一步步加重,宗室权利也逐步削弱,形成了昌平年间的状态。

      不过说到底,这是明氏宗族的事情,内阁首辅位子空虚,这群臣子掀不起什么风浪。

      但是最大的隐患皇帝没想到,也或许是不在乎,那便是诸位藩王入朝,对储君的威胁。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1章 忌惮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