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闻噩耗 ...

  •   康王爷进宫来拜见太后,却被几个禁军拦住不让进。
      康王爷:“放肆,你们好大的胆子,竟然连本王都敢拦。”
      禁军:“王爷,陛下吩咐过,没有他的喻旨,任何人都不得踏进宸启宫。”
      康王爷:“本王只不过是想给太后娘娘送些珍稀药材,这又如何不能进去,陛下一向重视孝道,这等于太后娘娘身体有利的事,陛下绝不会阻拦本王。”
      禁军欠身拱手,“还请王爷不要为难小人。”
      “王叔。”赵锦章缓步走下轿撵,朝宸启宫走来。
      康王爷:“微臣参见陛下。”
      众禁军:“参见陛下。”
      赵锦章:“王叔,朕有个消息要告诉你。前段时间战事吃紧,朕担心一点风吹草动就会影响将士们的士气,影响战况,故而将母后的死讯秘而不发,不过如今看来已经是到了让母后入土为安的时候了。”
      康王爷面色一变:“什么?您是说……”
      赵锦章点点头,露出沉痛的神色,“是的,数日前,母后身患急症,太医院一帮酒囊饭袋,哭着说什么无力回天,朕也是伤心了很久,迟迟无法从悲痛的情绪中走出来,可是没有办法,大夏的政事要紧。”
      康王爷张了张嘴,一时哑然,“陛下,太后娘娘是何时故去的呢?”
      赵锦章随意道:“也没多久,就是十一月上旬那会儿。”
      “那……”康王爷心中惊疑不定,一时竟不知说些什么。
      赵锦章:“嗯?王叔还有什么事吗?”
      “无事,那臣先告退了。”康王爷行礼远去。
      赵锦章微笑颔首,目送康王爷离开,柔和的目光逐渐转变为冷冽恶毒,仿佛淬了毒的刀子。

      康王府,梅砚坐在客房窗前,忽听到宫中传来一阵钟声,一声声韵律整齐,她的面上浮现出慌乱之色。
      梅砚:“成峰……”
      成峰:“属下在。”
      梅砚:“这钟声是国丧之音,你去外面打听打听,发生什么事了?”
      成峰:“是,属下马上就去。”
      梅砚正在房间里焦急万分地等待消息,看到有王府的仆人从廊上经过,忙上前去问,“王爷进宫回来了吗?”
      丫鬟摇摇头,“奴婢未见到王爷回来。”
      梅砚不由得失望地退回房间里面。
      此时,成峰大踏步走过来,一见到满面愁容的梅砚,顿时有些不敢上前去。
      梅砚心中无比忐忑,只轻唤他的名字,“成峰?”
      成峰低着头走近梅砚,关上门才道:“殿下,您要节哀,太后娘娘她……崩逝了。”
      闻言梅砚登时有些站立不稳,成峰连忙上前去扶住她。
      成峰:“殿下,您一定要撑住。”
      梅砚流下泪来,“是什么时候的事?”
      成峰:“听说是之前就因病崩逝了,一直秘不发丧。”
      大颗的泪珠从梅砚眼里涌出来,她哭得不能自抑,“母后,锦绫来晚了,竟不能见您最后一面……”
      成峰怜惜又担心地看着梅砚,“殿下,您要节哀啊。”
      梅砚突然抬眼,脸上还挂着泪珠,“会不会是赵锦章的阴谋,他为了骗我现身,故意放出这种消息?”
      成峰皱眉,不知该如何回答,“这……”
      梅砚的眼神坚毅起来,“不管怎么样,这一次我不能再躲着了,我必须得进宫。”

      太后的灵柩前,里里外外跪了很多皇室子弟,康王爷作为丧仪负责人,主持大大小小的事务,忙前忙后。
      于因洲走到康王爷身边,“王爷,冬夜寒冷,府上的小厮来给您送厚衣服了。”
      康王爷抬眼一看,所谓两个小厮正是穿着王府小厮衣服垂首而立的梅砚和成峰二人,他不由得一惊,忙接过成峰手里的衣服。
      成峰:“王爷,您看要不要找个房间换一下?”
      康王爷:“好,你们两个过来服侍本王更衣。”
      康王爷带着两人进了一间耳房,暗暗观察无人盯看后方闭紧房门,关切道:“锦绫,太后娘娘的事你应该已经知道了吧。”
      梅砚哽咽点头,“嗯。”
      康王爷:“依我看,陛下行事确实有点怪,他交代我一定要按照大夏最高的规格处理太后娘娘的丧仪。若是陛下真的对太后娘娘敬重有加,不会如此行事,虽说太后娘娘有功于大夏,但这样做太过于张扬和高调,好像是故意做给天下人看一般。陛下现在的态度我还摸不清楚,所以你若贸然出现在他面前,还是比较危险的。”
      “王叔所言有理,可是母后的丧仪,我必须要参加,作为她的女儿,我理应送她最后一程。”梅砚任由泪珠滑落脸庞。
      康王爷:“我能理解,后面有什么需要你都可以来找我。”
      梅砚:“谢谢王叔。”

      众大臣皆身穿缟服,陈列于殿中,等待君主到来。
      黄才禄高呼一声,“陛下驾到。”
      众大臣叩拜行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锦章:“众爱卿平身。”
      众大臣:“谢陛下。”
      赵锦章:“母后崩逝,朕甚为心痛,当时因为战事吃紧,朕生怕一点变动都会影响到大局,故而选择秘不发丧。现在,战事已经结束了,也是时候该让母后入土为安了,母后为了大夏辛劳半生,朕要给母后最高的殊荣,与太祖看齐。”
      此言一出,众臣皆是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成大人:“陛下,此举恐怕不妥,太后即使有功于大夏,她终究还是一位后妃,怎可与开国圣君的太祖相较,此举有违祖制。”
      白大人:“我认为此举并无不妥,太后娘娘雄才大略,安邦定国,开拓疆土,功在千秋。”
      黎大人:“一个后妃丧仪却要用最高的规格,这让其他几个国家怎么看待我们夏国,这又让百姓怎么看待我们朝廷!”
      康王爷暗暗想着,如果后妃的丧仪过于隆重超出原本的规格,百姓只会觉得朝廷腐败怨声载道,这样无疑是将先太后架在火上烤。
      赵锦章:“朕心意已决,众爱卿不必再多言。”
      “且慢。”
      赵锦章并众大臣听到殿外传来一声高喝,都回身看去。
      梅砚身着一袭素衣,款步迈入殿内,身侧还跟着同样一身素服的成峰。
      赵锦章看到来人是赵锦绫,神色一变。众大臣皆是议论纷纷,好奇锦绫公主此刻为何会出现金銮殿上。
      赵锦章高声道:“来人呐,将叛国逆贼赵锦绫给朕拿下!”
      立马有数名禁军将梅砚和成峰围了起来。
      梅砚:“陛下,你说锦绫是叛国逆臣,有何依据?”
      赵锦章不免心虚,只道:“朕近日收到密报,皇姐这几年私逃入齐,嫁与齐国皇帝为妃。但凡是大夏的子民都清楚地知道一点,夏齐两国势如水火,中间隔着几代的血仇,皇姐作为大夏的公主,又怎么会不清楚这一点呢。既然清楚便该知道,叛国罪的下场是什么。”
      梅砚:“四年前,母后交给锦绫一个特殊的任务,那便是秘密前往齐国,想办法接近齐国的皇帝,效仿西施之举,使齐国的朝政日渐混乱,再窃取齐国的各项机密要件,以图攻陷齐国扩我大夏疆土的大业。事实证明,锦绫成功了,自大夏向齐开战以来,长驱直入从无败举,用最少的消耗取得了最好的结果。母后这一项任务,锦绫完成的很圆满。但是,过程并不顺利。这四年以来,锦绫在齐国付出了多少心血,吃了多少苦,牺牲了多少重要的东西,又有谁知晓?天下人只看到,夏军的骁勇,齐军的败退,夏国的大胜,齐国的消亡。我赵锦绫身为大夏的公主原应为大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本不敢居功,但是锦绫自从返回大夏的那一刻开始,途中屡屡遭遇埋伏和袭击,回到了京城,更是被打成叛国逆贼欲杀之而后快。试问陛下,各位大臣,这公平吗,合理吗?”
      众大臣再次议论纷纷,交头接耳说着之前京城内外的传闻。
      赵锦章:“巧言令色,母后已经崩逝,没有办法证实皇姐的说辞,皇姐还不是想怎么编就怎么编。”
      梅砚:“那陛下冤枉锦绫是叛国逆贼,又岂非是随意捏造并无任何凭证呢?”
      赵锦章:“放肆!朕自然是有可靠的消息来源。”
      梅砚轻轻一笑,“陛下没有证据,但是锦绫有。”
      成大人:“早前有听闻京城中百姓对公主的事迹津津乐道,若公主所言属实,那么公主对大夏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白大人:“是啊,公主尽可以将证据呈递给陛下。”
      “自当如此。”梅砚的话音铿锵有力,她从袖袋中取出一方布帛,走两步递给昔日效忠于太后的大臣,“这是昔日母后给我的密旨,各位大人尽可自行传阅。”
      龙椅上赵锦章的脸色越来越难看,狠狠地瞪了禁军统领邓洪源一眼。邓洪源慌乱不已,低下头去。他假装也要看那一方密旨,拿到手之后立马快走几步交由太监总管黄才禄去呈递给赵锦章。
      其他臣子有许多还没有见到这封密旨,皆是十分鄙夷邓洪源的行径。
      梅砚神色不变,悠悠道:“密旨上面盖有我大夏的玺印,方才几位大臣也都看到了,陛下,想来不会认错吧。”
      赵锦章看一遍密旨内容,将其攥住,“密旨虽是真,但是却不能证明皇姐后面没有背叛大夏。”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2章 闻噩耗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