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文武轶事》其二 ...

  •   「又二日,百官皆在堂议事。见堂外一人执令缓步行来,长身玉立,面如玉冠,神采奕奕,犹如天神下凡。及近,方知乃是昭后手持通彻令而来。

      百官见之大喜,顾相亦抚须展颜欣慰。

      顾昭后讳窈冥,幼时便天资聪颖,非常人所能及也。灵帝甚是喜爱,赐其令,可自由出入宫廷,亦因此与武帝相识,但昭后常与文帝相近,是为友。

      少时,昭后之风采便令百官惊叹,天下雅士所推崇。武帝入边疆,昭后出王都。游历山水,所达之处甚广,遍及四方。

      后武帝与文帝争帝位,昭后返王都,与文帝多有往来,世人皆以为昭后乃文帝一派,武帝亦然。

      武帝即位后,昭后消失于众人眼。及三年,有官提及昭后其人,武帝大怒,众人始觉昭后被武帝所囚,但所囚之地为何,无人知晓。

      又三年,云雾举兵犯境,武帝率兵亲征,陷落云雾。昭后手持通彻令现于朝堂,百官既惊又喜。昭后曰:“此乃武帝所赐,持此令着,如帝亲临,若有不从着,可斩之不奏。”众官皆默然。

      昭后以令赐顾相权,暂掌朝中之事。事毕,亲往西南之地,欲救武帝出。西南之地与云雾边境,乃是古林一片,望之无尽头。

      古林深处,有一族群,自曰“荒”,武帝被其族中之人所救。昭后少时游历四方,与此族族长交好。入西南之地,至云雾边境,便径直前往此族所在之地,欲请其帮忙,未曾想武帝已在其族内,昭后遂将武帝带出古林,后又请荒族人帮引帝师出古林,荒族人曰:“诺。”后荒族人归顺吾国。

      自此,武帝与昭后亲若一人。又一年,武帝娶昭后,立为皇后。

      武帝即位七年,后宫终迎其主。

      百官谏曰:“可立新法——凡不违伦理道德,不逆天地良俗者,皆可成其玉事。”武帝允。

      又十三年,昭后因染风寒,不治,薨;武帝痛心入骨,日渐消瘦,不及一年,武帝崩。

      武帝传位于其弟锦王,曰文帝。

      武帝在位凡二十年,对外所征之战不可胜数,大多以胜为终。在位期间,疆土扩至一倍,昭后居功甚伟。武帝征其外,昭后治于内。武帝外使三国不敢来犯,昭后内使四海升平,世人皆赞。」

      到这里,林忆长舒一口气,缓了缓,看了看坐在一旁撑着手看书的顾修竹,觉得充满看下去的动力。对于风阳史书中记载的阳武帝和顾昭后,确实无愧于其谥号。

      听顾修竹言:阳武帝一生刚强理直,威强澼德,克定祸乱,刑民克服故曰武;顾昭后一生昭德有劳,容仪恭美,圣闻周达故曰昭 。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阳武帝无嗣的缘由竟是因为只娶了昭后一人,这确实令人难以置信!

      在他看的那些书中,皇帝后宫不说三千、三十个肯定是有的。那以此推断,他认为阳武帝无嗣肯定是他自身有问题,没想到竟如此出人意料,那由他来制定新法世人焉有不服者?

      他看的后两本书中,《 萧锁寒空》写的是阳武帝、顾昭后、阳文帝三人幼时直到阳武帝称帝前的故事,写的不错。

      《云去风止》一写的是顾昭后救阳武帝,并和好如初的故事,二是阳文帝和夏齐后如何相爱的故事,最后结了个尾。

      整体大致还不错,但免不了落入俗套,不过这套书确实能勾起别人对书中所写人物的兴趣,进而去了解史书中的他们。别人不知道,至少他是这样的。

      林忆再次感叹这藏书阁包罗万象,无奇不有,他很好奇顾修竹的身份或者换种说法,他想了解顾修竹,了解他的一切,纵使现在的他,对自己是一无所知。

      在那之后林忆将藏书阁中他感兴趣的书籍大致都扫了一遍,可以说他现在对世间事的了解比一般人只多不少。除了没有过去自身所经历的记忆,他现在与一个常人无异,头上的伤好得也差不多,按理说没这么快就能好。

      顾修竹得知后,只能把这归结于林忆的身体素质好,以及卫大娘的饭菜做得太好吃,营养补充及时。

      顾修竹后来又问过林忆,纵使他没了以前的记忆,但以他现在对世间的了解,足以他在山下生存下去。伤好之后如若想下山只需和他说一声,他会亲自送他一程。毕竟林忆的过去在山下,不在山上,若想尽早恢复记忆,下山是唯一的办法。

      林忆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反问道他要不要和他一起下山,林忆没有听到回答,连客套的敷衍也没有,只有无尽沉默。

      但从顾修竹脸上那一闪而过的僵硬,林忆知道他不会和自己一起下山,那他自己又真得需要下山吗?林忆知道这个问题,其实从他醒来见到顾修竹的那一刻已经不存在第二个答案,根本无需多此一问。

      林忆没有为难顾修竹,主动将话题岔开,缓和气氛。他看到顾修竹在他主动将话题岔开之后明显松了口气,身体都放松下来,也跟着他聊起新话题。

      两人都很默契没有再提下山的事,仿佛之前的对话从来没存在过,后面两人聊了很久,从朝堂历史聊到江湖传闻没有什么是不被提及的。

      从林忆和顾修竹聊完之后的那天算起,顾修竹又消失了。林忆没刻意去数他消失了几天,因为顾修竹不在他眼前的每一日里,他都觉得时光很漫长,现在只不过是更漫长了而已。

      林忆每天早上用餐的时候都会问一句送餐过来的卫大娘,“顾庄主去哪了?怎不见他来用餐。”

      卫大娘很热情,对他的问题基本上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对于这几天的询问,卫大娘多用她只是个做饭的厨娘,对于庄主的行踪怎会知道搪塞过去,但从她被问及时那一闪而过的慌乱,林忆知道她清楚顾修竹去哪了,只是不能告诉他这个外人。

      外人啊,林忆在心中长叹一声,端起碗将碗内剩余不多的肉粥,一口吞下,好似能将心中那股无名幽怨之气一同吞下。

      林忆回到自己的房内,内中一如既往的冷清,坐在窗前望着顾修竹的住处,盼着他能早日出现……

      又快到一年一度的赏月节,顾修竹觉得自己的周身又冷了起来。

      明明日头还是那么毒辣,温度依旧能将叶子的水分蒸干,可那都到达不了顾修竹的内心……都过去那么久了,每到这个时候,那股阴寒还如影子般紧紧跟随他左右……

      在与二重山庄格格不入的一间大院落里,顾修竹独倚在院中的凉亭里。四周杂草丛生,青、黄草色交替掩映,凉亭盖上也爬满了藤草,有些藤草垂落下来,倒是给凉亭别添一股风味。

      凉亭正中的桌子上摆满了糕点与几壶水,亭中倚着围栏的顾修竹,轻闭双眼,似是在小憩,但不时紧锁的眉头与轻微颤动的睫毛在诉说着他睡得并不安稳,如果他在做梦,那么那一定不是个美梦。

      太阳已是日落西山,余温却还在,晚霞的余光透过藤草洒在顾修竹俊美白皙的脸上,像是镀了层金光,圣洁无比却又脆弱的不堪一击……

      晚霞同照的枯草使得这庭院更显破败,当最后一丝光芒也消散不见时,这座庭院显得格外阴森可怖。

      当黑暗降临的那一刻,顾修竹好似被吞入虚无,再也见不到他 。

      顾修竹是被咚地一声响以及一阵吱呀声给惊醒的,睡眼惺忪地环顾四周,最终将目光锁定在那老旧的正房的门扉上,原本被一把黄铜大锁锁着的门此时却是虚掩着开了一条缝。

      那把锁却是落在地上,之前咚的一声看来就是锁落地的声音。一阵风吹过,再次响起阵阵嘎吱声,门被吹得更开了,在刚升上来不久的月光的照耀下,那门里边黑影幢幢,像是在向外边的人诉说着邀请……

      门里面黑如深渊,顾修竹的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眸,却比其更甚。眼中倒映着半开半掩的门扉,眼底深处藏着遮不住的哀伤。

      他待在这有多少天了?竟好似数不清。走出凉亭,抬头望着天上的月亮,看来再过一天就应该是赏月节了。

      好月当赏,好酒当饮,可惜都无人相陪。往年还有玉西和彦清作陪,与之同乐,现今只余他一人,好不冷清……

      边想着边走向半开的门扉,打算将被风吹开的门扉重新关上,关至一半时,顾修竹停顿了片刻,轻轻地叹了口气,这次将门紧紧关上了。

      弯腰将地上的黄铜锁捡了起来,上面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早已看不清当年的样子,就如这座破败的庭院一样,仿佛被丢弃在过去的时光里……

      明天……还是后天吧,叫人重新打造一把锁。这把旧的锁顾修竹将其扔至角落里,让其与这座院子一同破败下去。

      随后又回到凉亭,吃了点东西,喝了点水,倚坐在边上,呆呆地望着天空中的月亮。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