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6、天启六年 ...


  •   夜里,贺兰珏听到楼下有动静,知道是方垣回来了。随手拿了件披风就下了楼,他正在煮泡面。

      “没吃晚饭?”

      “吃了,又饿了。”

      “看样子是还没找着?”

      “车牌是假的,回了北京以后,他们就没再出现,所以线索断了。”

      “不是有天眼吗?卫星?连他们长什么样儿都能拍到那种。”

      “少看美国电影,伤脑子。”

      “冰箱里给留你了汤。”

      这两天他一直在想到底是谁在跟踪自己,会不会和贺兰山有关,晚上吃面的时候才惊觉,她突然说要去感召寺,到了却不上山,只在村子里住下,或许这些人跟踪的是她,而她早就知道了,特意引了自己去发现。

      …………………

      又是一夜未眠,她近来总是夜里看书习字,白日了再补觉,很是奇怪。贺兰山晨练结束走到桌案旁去看她的画儿。

      “画好了?”

      “快了。”

      她画的是一副水墨画儿,远山云雾缭绕,近处是河边人家。

      “这是画的哪儿?”

      “地名忘记了,你十一二岁那年吧,咱们从江西去福建,遇上暴雨,就在此处停留了几日。”

      “不记得了。”好多事情他也已经记不清楚了。

      “商队里的三娃,比你大几岁那个,非跟着人家去打渔,结果把自己缠进了网里,最后把网划破才弄出来的,你可把人家骂惨了,这就忘记了?”

      “噢,那会儿啊,都上了山了,遇着暴雨,我们在庙里住了好几天,你不肯进去,只好在外头给你搭雨棚,夜里轮流出来职守!”他依稀记得从那山门看去,似乎就是她画儿里的景象。

      自那场大火烧了兴隆寺后,多少年了,她过庙门而不敢入。她怕入了庙门,见到智浅,发现这四百年不过大梦一场。更怕梦醒,眼前便是坐化的智浅,身后久是那场大火!

      方垣上楼叫他们吃饭,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十一二岁”“咱们从江西去福建”?

      他看着与贺兰山并肩而立的贺兰珏,两个人还在说笑着,分明每个字都听得懂,可连在一起却又好像听不懂了似的!

      他又想起了高磊订婚宴那天,在贺兰山房间里打碎的那张照片,眼前的两个人仿佛就是照片里的那两个人。

      “方垣,方垣?”

      方垣想的出神,贺兰山叫了他两遍,他才回过神来。

      “董事长,早饭好了”

      熬了个通宵的温睿终于在临近中午前回到了酒店进入了梦乡,而这时间也正好和贺兰珏撞上了,二人又一同入了梦。

      天启六年1626年冬:

      李奉喜抵达古都南京,奉命抓捕兴隆寺智浅和尚。

      这智源智浅原是双生子,出生于医药世家,祖父曾任御医,擅炼丹药。

      大哥智浅继承了祖父高超的医术,可生性淡薄,加上祖父曾在宫内蒙冤,不论阉党如何利诱,都不愿踏入名利场,在云游四方后遁入了空门。

      弟弟智源医术虽不及大哥,却一心功名利禄,想要重振家风,在哄骗智浅外出云游后,冒充了智浅入宫炼药。

      原本相安无事,不料那日,智源同一炼丹的老道士因为药方的问题吵了起来,那老道士怀疑他的方子根本就没有延寿的功效,说是要告发他,二人推搡着进了炼丹室。

      他想起方子在昨日换下的衣服夹层中,便要回房去找,刚踏出院门,炼丹室就爆炸了,响声惊天动地,他也被气浪冲倒在地,半响才爬了起来,再回院中,已经燃起了熊熊大火。

      彼时他为张皇后身边的太监王纯办事,而那老道士却是东厂的人,又扬言要告发自己,恐怕因今日之事被波及,智源便连夜逃出了京城。

      故而才有了李奉喜奉命前往南京抓捕智浅一案。

      此时李奉喜已高升锦衣卫指挥佥事,南京知府官位较李奉喜虽更高,但李奉喜是魏忠贤的干儿子,常在御前,故而也是小心接待着,命了手下人全力配合。

      不巧的是来南京城第二日便得知,智浅已离开南京去了苏州。

      他当下便差了驿夫赶往苏州传递消息,知会苏州府知州扣押智浅。锦衣卫一行也从陆路快马加鞭赶往苏州。

      途经驿馆时天色已晚,一行人便决定留宿于此处。

      马厩里正有一匹马儿,锦衣卫的人一向蛮横,差了店小二要把马儿牵走,店家自知不敢得罪了这群人,只得去请了马主人出来。
      贺兰珏便听到动静,差遣了子安去看看,此时的子安比起三年前更加高壮了些,面颊晒得黝黑,还蓄了胡子,擦肩而过时李奉喜只觉他有些面熟,并没有第一时间就认出他。

      “阿珏,是锦衣卫。”

      “把马车赶到后头矮林中去吧”见他眼中闪过一丝犹豫,贺兰珏追问到:“怎么了?”

      “是李大人。”

      “没认出你吧?”他们该是见过不止一面的。

      “没有。”

      “今夜咱们悄默声的,明早也等他们离开后再出发。”

      “好”

      见贺兰珏嘴唇干裂,子安掺了热茶水送到床边,她只抿了两口便睡下了,她想最好是不要碰面。

      祖母得知祖父去世的消息后,便病倒了,贺兰珏自觉心中有愧,两年来,一直侍奉在祖母左右,奈何祖母年事已高,又旧疾缠身,不过两年便也走了。

      现下再无牵挂,她便决定完成自己的诺言,从西安到北京,取了李毅的尸骨,同祖母的一道送回苏州安葬,行程十分紧凑,路途颠簸,她也染了风寒,久不见好。

      棺材就在马车里,给了些银钱,店家才同意他们带进了后院儿,现下怕被锦衣卫撞见,子安赶忙将马车赶到了院外的矮林中,想着在这儿将就一晚上,小姐不愿意和李大人相见,这样也好,省的惹来麻烦。

      常四探了驿站周围,查了入住房客的登记,报给了李奉喜:“大人,今夜只一人入住,名叫贺兰安,是迁坟回苏州路过此处,马车和棺材就在后面的树林里。”

      “好,让兄弟们早点儿休息,明日一早启程。”

      “是”

      贺兰这个姓氏可不多见。

      想着那一行人里有李奉喜,贺兰珏一整夜都睡不安稳,一直到天将亮时听到他们的人马离开,才终于放下心,又眯了会儿。

      怕路上碰见,启程后又故意放慢了行程,晚了一天到苏州府。

      那时候苏州比南京更加繁荣,陆路和水路的便利使得这里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儿女和四面八方的货品,正所谓天下财货莫不聚于苏州,可谓是百业兴旺,繁花似锦,包罗万象。

      他们没有入城,而是直接去了城外的庄子,李家没落后,这庄子也换了主人,祖坟就在庄外不远处,但想把二老葬进去也不是件易事。

      为此她在西安时便有意结交过一些户籍在苏州的朋友,准备通过这些朋友的关系在附近购置一个庄子,先把二老葬在此处,等将来皇帝大赦天下亦或是这江山易主了,才有机会把二老藏进李家的祖坟。

      接待他们的孙成贵是西安一位朋友的堂哥,远远儿瞧见他们马车上的棺材就知道是等的人到了。

      “在下孙成贵,可是贺兰公子?”

      “正是,辛苦兄长再此等候了,在下贺兰安,这位是家弟贺兰珏。”

      “早听堂弟提起过二位了,这个姓氏可不多见啊。”

      孙成贵先引了他们到自家城外的老房子,他在苏州府衙当差,虽是个芝麻大的小官儿,但仗着这份差事,赚了不少银两。

      “堂弟已经将二位此行目的托付给我了,孝心感天动地啊!从西安一路过来,吃了不少苦吧。”

      “家弟体弱,不慎染了风寒,不知此处可有大夫?”

      见贺兰珏面色苍白,确实病着:“我先送二位到住处,再遣人寻个大夫来。”

      “那就多谢孙兄了。”

      “贺兰兄客气,庄子已经找好了,原是一位夫人的陪嫁,如今夫家落寞,只得卖了。明日便带你们去瞧瞧。”

      “有劳了。”

      歇了一晚,孙成贵便带着他们去看了庄子,贺兰珏喝了药身上无甚力气,没有去,只让子安看好便是,那庄子确实荒废了,只几个老人和女眷在,接下这庄子,可以打发他们走,也可留下。

      孙成贵在府衙便是管这些差事的,一应手续他都能帮着办了,价钱上贵一些倒也无妨,省了事情,也省了麻烦。

      晨起后,她在院子里转悠了两圈儿,就听着有人敲门:“官府办案,里头的人开门。”

      还好早晨起的早,衣服已经换好,脸也已经擦好了。不疾不徐的开了门,就瞧见两个官差,手里拿着画像,又是抓人的。

      “叫屋里的人都出来。”

      “官爷,就我一个人,咳咳。”

      他们俩环视了一下院内,见着白布盖着的棺材,问道:“这是什么?”

      “官爷,我从西安来的。”说罢拿出了路引:“这是我的路引,此次回乡是为了迁坟,兄长出去看地方了,我染了风寒,便只得等在此处。”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6章 天启六年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