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序章.普通的长夏 ...

  •   多年后,李萧总会怀念她带着行李箱离开学校的那个上午。

      她收拾好行李下楼准备赶早班地铁去火车站。那天的太阳红的像火,女生宿舍楼下难得的空荡荡,可能是因为太早,平常那些藏在树林里的鸟和蝉静悄悄,没有像平时一样发出刺耳的尖叫。

      周围安静异常,只能偶尔听到几缕风穿过树枝的声音。她如同被丢进空旷晒场的一枚葡萄,虽然身上的水分渐渐地被阳光蒸干,但心中充满了纯粹的、甘甜的快乐。

      是啊,她就要去S市了。

      她马上要独立了。

      她将拥有自己的事业,在企业中叱咤风云……嗯,最少要做个高管,条件成熟后自己创业,赚很多很多钱,然后在S市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她甚至想过房子的装修风格、地板颜色、沙发买皮沙发还是布沙发等琐碎的问题,当然不能忘的是,一定要在餐厅一角弄一个可以调酒的小吧台。

      然后她周中忙于工作,下班后回到房间独酌一杯;等到放长假或者周末的时候,就和朋友们四处旅游,看遍名山大川。如果妈妈愿意,到时候还可以把她接出来和自己一起生活。

      她理所当然地在自己幻想的美好未来中剔除了继父和弟弟。

      再然后……啊,当然还有爱情。

      想到谭文杰会早早在S市的火车站等着她,她似乎忘记了要将她晒蜕皮的阳光,轻轻笑了出来。

      一切都美好的不像话,仿佛从离开校园后,她的人生就会从黑白默片变成色彩斑斓的IMAX电影。

      五岁时父母离异,在工厂当出纳的母亲含辛茹苦地将她抚养长大,饥饿和贫穷的味道一直伴随着她的记忆。

      她至今仍然记着幼时某日,自己在菜市场盯着摊主又红又大的苹果,那苹果红得发紫,上面沾着的水珠闪闪发光。苹果中间被切开了一牙供品尝,切口被氧化了,微黄,远远就能闻到一股腻腻的甜。

      她不由得停下脚步,咕嘟咕嘟地咽着口水。

      电视广告中那种苹果就是这样的,鲜红,诱人,一刀切下去能喷出浅蜜色的、香甜的果汁。

      而母亲只是拉着她低头快走,最后停在了一个简陋的苹果摊前。上面的苹果又青又小。只有少数几个泛着一点零星的红色。母亲将那几个略有一点红色的苹果拣出来,放进袋子里,然后交给摊主。

      ……然后为了要不要抹掉零头和摊主吵的不可开交。

      越来越多的人凑近围观,在得知前因后果后,统一露出了不屑的嗤笑。

      不知道为什么,这一段旧事如同一部老电影一般一次一次地在她的脑海里播放,渴望,尴尬,羞愤构成了青苹果的全部味道。

      在她十一岁的时候,母亲再嫁,和她现在的继父生了个弟弟。继父表面上客客气气,实则一谈到钱的事就如同一只炸了毛的公鸡。她的青春期过的尖锐又寂寞,在学校中沉默寡言,只是埋头读书。但不知怎么的,“整蛊李萧”一时间成为了班级中好事男生们的热门娱乐项目,后来她习惯了每日攥着一张纸巾走到自己的桌子前,把凳子上的脚印一个个抹掉,然后将团成一团的纸连同抽屉里的垃圾一起砸在旁边嗤笑着的男生们脸上。

      在家中,她除了汇报成绩外,和母亲与继父没有多的半分交流,日常则冷眼看着弟弟自然地享受自己无缘享受的各种进口零食,而她想买什么,只能从固定的伙食费里一点一点省。初三的时候,她攒了很久伙食费终于买了一个她曾经见到的电视广告中的苹果。当交出攒好的钱,将那红的发紫的果子揣进书包里的瞬间,她少见地激动了起来,将书包牢牢护在胸前,仿佛里面装是她乒乒跳动的心脏。

      然而好看的苹果并不怎么好吃,她虔诚地将那红黑色的表皮擦了又擦,一口咬了下去,又厚又硬的表皮和颗粒状的果肉嚼烂了混在一起,如同软绵绵的泥巴一般粘在她的喉咙。

      生活便是这样的过了。好在她还算争气。不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她的成绩都名列前茅,没多花一分钱便顺利考上了985,毕业后保送同校研究生,24岁便顺利毕业。

      她以为自己的人生算是步步为营,接下来终于可以和从前黯淡的生活告别,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但有一件事她错算了。

      从来就没有人告诉过她,努力刻苦不一定是对的。如果你踩进了沼泽,越努力地挣扎,反而会陷的越深。

      虽说在学校时也听说过了不少自己专业的坑爹之处,但是依旧呆在象牙塔的她还是执着地相信着“他们抱怨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于是她努力学习,即使面对让自己头疼的物理化学也咬着牙迎难而上,要是能在数理化方面更有些天赋的话…或者说能更喜欢这个专业一些的话,她可能就真的能像杨楠那样考年级第一了。然而大多时候,专业课本里的复杂公式就如同课本后面的“答案略”一样让人抓心挠肺。于是她便跟在导师的后面吭哧吭哧地当小黄牛,在连汐月蹲在宿舍刷电影的时候,她在外面跑来跑去地帮导师做从外面分包来的项目、处理各种科研项目的杂务:整理数据、写没营养的报告、报销□□核算财务,只要导师一声令下,她便如同炮弹一样嗖地一声离膛,轰向导师定好的目标。毕业论文也是,通过辛苦的现场调研、兢兢业业的实验加上一点点运气,磕磕绊绊地拿到了学校的硕士生优秀论文奖,导师心存慈悲,帮她弄到了优秀毕业生。

      毕业后她婉拒了导师让她继续在他手下读博的提议,下定决心要赚钱打拼,然而她没想到的是,找工作碰了壁。

      如果说一般人碰的壁是一道建在坦途上的矮土垛,她碰到的壁就是弯弯曲曲的迷宫里那些堵在死路前面的高墙。她如同一只没头的苍蝇一般,在迷宫里乱撞。

      几次投简历石沉大海后,她终于明白了钱多事少还体面的工作和她没什么关系。稍微大一点、给的多但要驻场的央企国企全部只要男生,去投不限专业的管培生才发现由于自己学生期间太过于“刻苦”,没什么社团经历和实习经历,在一众闪闪发光的履历中毫无竞争优势,即使进了面试,也被巧舌如簧的其他同学们打翻在地;可以选的只有国营咨询单位、私营企业以及考公三条路。但是考虑到薪水,她最终还是选择了私营公司,从导师手下的小黄牛变成了领导手下的小黄牛。

      税前八千,到手工资六千五,其中两千五要贡献给四十分钟通勤时间外的一个八平米的小单间。她算一算薪水然后暗自庆幸,据说同门师兄去了国营企业,六千五是税前,到手五千块,穷的叮当响。然后无视了网上“这点薪资就赶快回老家去”的劝导,乐观地认为只要自己在这个行业里继续深耕下去,早晚会年薪百万当上人生赢家。然而很遗憾的是她发挥黄牛精神干了两年,工资只涨了500块,而房租倒是雷打不动地年年涨100,和通货膨胀趋势保持高度一致。

      落入天坑专业算是这个时代的特有悲剧之一。然而对于无可改变的处境,不同人又有不同人的活法。同一个课题组来S市的五个人中,周辽这种铁了心做学术的人任劳任怨,硕士读完后继续攻读博士;杨楠这种不甘现状的怨天尤人,找了一份不那么对口待遇一般的工作后每天都在抱怨;赵旭阳这种运气爆棚又行动果断的在行业里混了一年后恰好遇到了熟人公司招软件测试相关岗位,顺利脱离苦海;通透的如连汐月则接受现实,转头去考编成功上岸,同时着手经营自己的电影公众号,现在也过上了有猫有闲的惬意人生;只有她稀里糊涂,怀着满腔不切实际的热血,甚至没意识到等待自己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怎么形容这类青年的?

      “迷茫”

      她就这么迷茫地在S市漂泊了两年。

      第两年零二个月,这个故事在鸟和蝉的鸣叫声中开始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序章.普通的长夏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