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0、货物恶其弃于地 ...

  •   【一】《道德经》道教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杰克逊问:“老子为何要用自己的耳朵做名字呢?难道他的耳朵比常人的大?”
      纪绪告诉他说:
      “老子是在他母亲逃亡的时候降生的。一生下来,他的耳朵虽有些大,但并没有以‘耳’命名。中国人的取名习惯,大都愿意用出生那年的属相命名。
      老子出生于庚寅虎年,亲邻们就呼之曰‘小狸儿’,即‘小老虎’之意。因江淮人把‘猫’唤作‘狸儿’,音同‘李耳’。久而久之,老聃小名‘狸儿’便成为大名‘李耳’一代一代传了下来。老子和孔子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易经》又是老子、孔子等诸子百家思想的总源头。
      老子的思想,偏重于《易经》中的阴阳之‘道’;而孔子却偏重《易经》卦象之‘器’中的‘德’。所以,老子代表了中国哲理,孔子代表着中国文化。
      这两位先贤的‘道’与‘德’,就形成了中国人共同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道’与‘德’互为一体,‘道’还排在了‘德’的前面。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大道至简,‘道’简洁到了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地步。
      孔子教人入世,‘德’或‘器’就容易表达和理解了。如孔子的《论语》开头就告诉我们,‘做人要快乐’。这比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德经》更容易理解和体会,更便于接受和实践。
      《易经》原本是中国人的宇宙观,在周文王以后转向人类社会学,以卦辞、爻辞解释社会现象,到孔子的时候,就成为儒家哲理的依据。”
      杰克逊问:“孔老夫子也会用它算命卜卦吗?”
      纪绪道:“孔子说,‘知易者不言占,言占者不知易’。这就是孔老夫子的伟大之处。他把《易经》从一本用来占卜算卦的书,上升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并为《易经》做了《十翼》,从而使《周易》成为一部思想深邃的人生哲理著作,列群经之首成为中华文化的活水源头。”
      “噢,不算卦呀!”杰克逊松了口气,“我以为还得让我算卦呢,我可不会骗人。”
      “《易经》的占卜,怎是骗人呢?”
      “Mr.甄说是骗人的。”
      纪绪笑道:“孔子早年也确实把它看做是一部卜筮的书。到了晚年,在周游列国的时候,却处处碰壁,‘累累如丧家之犬’后,方知天命如此,强求不来的,也方知《易》之博大。此时的孔子读‘易’,思想认识上有了明显的转变,甚至手不释卷。其弟子们都大为不解,尤其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他向孔子问道,‘老师啊,你以前不是教导我们说,丧失德行的人,才去求神问鬼;没有智谋的人,才去打卦问卜吗?我认为你那时讲的很正确啊,我也一直都是认认真真照老师说的去做。可是老师啊,怎么你老了反倒又喜欢这玩意了呢?
      孔子答道:‘夫《易》刚者使知惧,柔者使之刚,愚人为而不妄,渐人为而去诈’。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这么大岁数啦,并非沉寖在周易的卜筮之应用,而是喜欢周易的哲理和思辨。通过研究周易的卜筮之道,通晓天地宇宙和人生的大道理。
      孔子曾说,‘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可见,孔老夫子并不信鬼神。研究周易,希望百占百灵,那是普通人的想法,而不是真正的易道。
      真正的易道,就是通过研究《周易》,发现天地人生的规律,能够敬畏规律。让鲁莽的人知道害怕,让软弱的人知道勇敢,让愚昧的人不敢妄为,让奸诈的人回归忠厚。
      《论语.述而》中记载,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意思是说,假如老天再给我有年,或五年,或十年,我会潜心于周易的研究之中,那么我的人生就不会走太大的弯路……感慨《易经》揭示的宇宙万物的神奇变化和奥秘。
      所以,杰克逊呀,如果你也想少走一些弯路,就应该先把《易经》给弄明白了……”
      【二】《大道之行也.礼记》儒学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看着杰克逊慢慢地皱起了眉头,纪绪知道这确实有点儿为难与他,便笑了笑,说道:
      “其实啊,中国文化很好理解,无非是两个字——‘和’与‘合’。
      和,是和睦,和谐,和平,和美,和悦,和煦,和合。
      中国文化不讲求零和思维,也不追求你输我赢的丛林法则[适者生存、弱肉强食],而是追求天下大同,追求在尽可能平等的条件下实现和谐圆满,和谐共生,这就突出体现了‘和’字的提纲挈领作用。
      无论是平和、祥和,还是求和、共和,都在极力谋求这个关系中最大的累加项,以期取得最大的社会成果,达成最大的社会期望值。我们通常讲‘和谐共赢’,就是它的最终依归。
      所幸,我们的大元朝繁荣了,发达了,但我们依然在提倡这种无输无赢、共进共退的普世价值,这就是我们中国文化的最大济世准则。
      合,即合理,合法,合规,合情,合适,合格,合作。
      意即做到允厥执中,不偏不倚,太极两仪,大开大合。
      将一切社会因子都归集到‘和、合’的框架之下,使其相互并存,相互融合,同生并进,美美与共,进而达到和谐一统的高度,实现最高层次的人间精神思维的最佳整合。
      中国文化,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兼容性,还有无与伦比的博采性、吸附性,无论是哪个族群或者哪个邦域的特色文化,都能在这里找到其最适宜的归属地位,从而更紧致的融入于当时、当地的文化主流当中,伴随着新融入的血液,产生一种水乳交融的文化氛围,汇成滔滔洪流,包举并蓄,和谐万邦。
      我们的先人们,始终讲求‘修齐治平’的理想格局,我们心目中的最极致目标,是独善其身以后,能够兼善天下。
      汇天下于一羽,融万物于须臾,俯仰遥畅之余,逸兴遄飞之具,开出和谐美景,共享盛世繁华。”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