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一节:末路英雄 ...

  •   旌旗飘扬,腰下银剑;
      东征西戈,胜之常将;
      行军布阵,运筹之先;
      天下同向,唯有东念。

      乱世出英雄,英雄便造就时世。天下英雄辈出,习武与韬文之人,便也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
      而天下大势,共分五国。
      东吴,西吴,南田,北文,以及被四方列雄夹于中间位置的中夏。五国国名,均以国主姓氏为国号,所以各国的贵族和掌权者们,也均与国号同名。

      时逢乱世,士族与平民,均可参与到国家的政策行事当中,要位,有能者当居之。
      五国从上至下,招贤纳士风潮盛起,而这当其中,做的最出色的,当属东吴。因为东吴的国君,任用了一个,千年难见的将才。

      俗语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程东念,十七岁时,在东吴的比武场以一柄稀世银剑,挑断了当时名震天下的名将李云锋的红樱枪。
      自此,名震天下。

      这一幕,被当时的东吴的国君,看到了。便立马任用东念为先锋,随主将出征。
      程东念,这一出,便征了整十年。这十年里,东征西讨,为东吴立下了汗马功劳。而那四句诗,便是民间流传,是天下百姓,尤其是东吴的百姓,表达对程东念的感激之情。

      因为有了程东念,东吴的皇帝才能安稳的躺在京城的龙床上,不停的宠幸美人,为其不停的生出继承人。
      而程东念,十七岁从军,如今已近二十八岁,却未娶妻。

      也因为有了程东念,四方群雄,不敢轻举妄动,天下五国,已然有近四年,未动干戈了。而东吴的那位帝君,似乎早就把东念忘在脑后。
      也许只有战争,才是程东念的归宿。

      然而这个被东吴帝君遗忘的英雄,却未明晰,其它四国,从未忘记过他。因为战火,一直殆停中。

      程东念一人坐在房中品酒,边疆的酒,醇而烈,入喉似火,入心若焰。
      他轻看桌上,三盘下酒菜,一个汤,一碗饭,他均未动,独独拿着桌上的酒坛子,一杯一杯的喝。
      不知从何时,他开始养成了一种习惯,闲来饮几杯,独邀银剑酌。

      东念把坛里最后一杯酒,倒在了杯中,他抽出了放在桌上的银剑。即使是在白天,这剑身,也是灼灼闪着银光。
      他把酒轻轻洒在剑上,一抖剑身,轻跃院中,便与银剑共舞。

      这些年在边境,他的剑术与武艺渐涨,主要原因还是他日日舞剑,从未停歇。

      舞了一个漂亮的剑花儿,翻身,收剑。

      “给,擦擦!”
      “哦,谢谢!”
      程东念接过来人递来的巾帕,是布的,这巾帕上还有淡淡的墨香味。是小墨使的巾帕,程东念是个腼腆的人,用别人的巾帕擦了汗,甚觉失礼。
      他觉得有些内疚,朝小墨咧了咧嘴。

      “将军这笑也太难看了点,这是边境,并无女眷,小墨是将军府的人,当为将军着想!”
      “呵呵,小墨你就是斯文人,和我这东征西讨的粗野之人,不一样!”
      “将军休要谬言,这东吴上下,全都靠将军在这里守军布阵,小墨也只能为将军做这样的小事罢了!”

      小墨是他三年前收到府里做文书,一个落迫的秀才,流于此地。文文弱弱,饱受生活摧残。程东念不忍他一肚才学荒废了,便收他做了文书。
      日久了,也算得上自己半个知己。这里并没有什么能够说得上话的人,闲来时,也偶尔会与小墨聊上一聊,而小墨也只是默默听着,从不多言。

      程东念心中盼着归期,却未想到,归期未盼到,却拿到了一份当今圣上的战表。

      程东念浑身打颤,跪在这个颁旨的公公的脚下。这个从京城里来的公公,扯着公鸭似的嗓子,念着圣旨。
      公鸭嗓子轻提一下,程东念的全身就颤一下。
      最后,尖细尖细的公鸭嗓子,轻哼哼了一下。

      “程将军,接旨吧!”
      程东念,身子不由再次颤了颤!跪在地上的他,却未动!

      而这个从京城里来的太监,脸上明显摆出了不耐。从袖子里扯出一个东西,“啪”的一声,甩在了程东念的身上。
      程东念,不由的用手接住了。

      “哼,程将军,这旨是传到了,咱家可就听信儿了!”
      说完,便把手里的圣旨一合,又甩在了程东念的身上,转身走了。

      程东念跪在地上,一直未动!
      直到身后同跪着的将领,上前扶起了他。其它将领才发现,他们崇拜与敬仰的英雄,热泪盈眶。

      程东念跟掉了魂儿似的,手里紧紧撰着那一卷黄与一层灰黄色。
      本是丝制而成的轻飘的黄绢,此时却重的能压弯了英雄的背。本是皮制的一层灰黄,从此却把这位英雄送上了不归路。

      “将军、将军、将军……!”
      在手下十多位将领的呼喊下,程东念终于回了神。他不禁苦笑,自己这十年的寒苦辛劳,却又算得了什么呢?

      “将军,朝廷为何要向西吴送战表?”
      “你我远在千里之外,朝中之事,怎能清楚!”

      程东念心里万千酸楚,虽不知何因当今圣上要向中夏挑起战争,可是这一定和那帮视他为眼中钉的人脱不了干系。
      想到此,程东念的泪又不禁淌了下来。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这战表是必须要送的,皇令不可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啊!
      这战表真要是送去了,这东吴可真就要亡了。
      难道,上天,真要亡东念,要亡东吴,不成?

      东吴与西吴,本是一国,而那时的中夏的疆土,也未像今日之广。原来就是,吴国分成东西二国,中夏趁乱强占去了块领土。
      大地,原本只有四国。

      而程东念知道,西吴,一直发奋图强,励精图治,国势一年比一年强盛。而今,已然是
      五国中国力最强的国家。

      西吴的上任国君,曾悄悄派人招安过程东念,被程东念严辞拒之。当时的国主,便让人转话给他。
      “程东念今日既不为孤用,他日定会死在孤的子孙的手上!”

      程东念当时听到此言,只是微微一笑。他不知道这个病在床塌上的国君,怎会如此的自信。可是随着这个国君的过逝,新主登基,却使程东念对那个已逝国君的自信有了些许理解。

      西吴的新君,与程东念同年。
      西吴的新君,并不是在深宫的腐烂中长大,而是自小便随皇叔走遍大江南北,学富五车,能文能武,更是知天文懂地理。
      西吴的新君,知民疾苦,善纳民意,重用贤臣,启用良将。不论出身,能者用之。虽然在位才刚五年,却深受西吴百姓爱戴。

      这些,是东吴那个躺在后宫美人怀里的同是掌权者的男人,所没有的。就因为这样的差距,西吴一点一点的超过了东吴,超过了四国,列群雄之首。
      不仅是因为西吴的国力在不断强盛中,而且也是东吴在一点一点的败落着。

      同是吴家子孙,为何差距这样大?

      英雄惜英雄,西吴的国君,也曾悄然派人来劝过程东念,可是依旧被东念拒之。然而,这个西吴的国君,却送了程东念四个字:
      “末路英雄”

      程东念手握银剑,在月下不停挥舞,他心里在不停地回想西吴的国主说的那四个字,末路英雄!
      西吴的前线,倒下了一个将军,便马上会有上百甚至上千个同样的将军补上来。这些人并没有像程东念这样的优秀与战功,却都有着一颗护主之心。
      而东吴呢,若倒了一个程东念,却无人能补!

      程东念倒了,那些手下的将领,定会恨那个昏庸的东吴之主。战前倒戈,是兵之大忌。而这个东吴之主,却不知自己,不知不觉中了别人的奸计,掉进了别人的圈套。
      此时的程东念,却清楚的很,一切都已经晚了。

      那个西吴之主,能做到这一步,看来早在他的父亲在位时,这些事就已经在筹谋中。

      “当啷”一声,银剑被程东念失手甩在了地上。
      程东念出了一身的汗,冷汗热汗都有。

      唉,西吴的父子同心为国而付出心血,而东吴的父子,却整日绕在美人身边。东吴败势,已然显出。
      程东念,第二日便召集手下将领,与下属共同分析当下局势。

      “第一,中夏的背后肯定会有西吴撑腰,这仗难打!”
      “第二,朝廷突然向中夏出兵,却未考量当今局势之艰难!”

      “将军,我朝已然与西吴签定了互不动兵条约,他们不会毁约吧!”
      对于下属的疑问,程东念很遗憾的摇了摇头。
      “西吴的国主,一定会毁约!而且,当初签署这一约定,只是为了阻止我们西进,以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休养生息,操练军队!”

      “将军,这战表,不能下!”
      又一将领站了起来,洪亮的声音在议事厅内响起。
      程东念站在议事厅的中央,朝那个站起身的将领,轻摆摆手,示意他坐下。

      “不下,便是抗旨,君令难违啊!”

      “将军,何不把眼下局势向朝廷一一上报,毕竟您是边关的守将,各国的战力如何,只有您最清楚!”

      说话的人,是小墨。小墨是将军府里的文书,也是议事的记录之人。
      程东念,对小墨,是信任的。

      小墨的话,正中了程东念的下怀。他正有此意,便让小墨先拟一份上报的草稿给自己。

      小墨的字不仅好看,而且很有力度,不像是这样一个文弱之人能写得出来的,程东念把这都归咎于一个人的沧桑事经。

      程东念看了小墨给拟的上报草稿,很满意,这个小墨,做事总是周到细心,甚至可以说是滴水不漏。
      程东念觉得这样的人,留在自己身边,真的是委屈了。

      程东念拿出一份空白折子,把小墨拟好的稿子抄了下来,最后又附上了自己的名字,以及章印。

      程东念叩开了从宫里来的那个公公的房门,马上就听到一声公鸭嗓子的轻哼。
      “什么人呐?”
      “程东念!”
      “进来吧!”

      程东念并未废话,只是把手中的折子一递,简单把目前军势情形讲述清楚,希望这个公公能够把折了尽快递上去。
      公公毕竟是吃宫里这碗饭的,事情的急缓,还是能分得清楚的。
      虽然他不喜欢像程东念这种俊朗得像轮明月一样的人,让他觉得刺眼。可是他知道,国事,不可儿戏。

      看着这个公公连夜坐着车,带着人急急地离开了边境,程东念的心算是稍微平静一点。当今的圣上,虽然不是什么明君,却也不至于能糊涂到看不清当今的情势。
      自己虽然不能力挽狂澜,但在有生之年,要为东吴守住这道生门。

      可是,程东念的那份折子,那个东吴的主子,到死也是没有见到。

      程东念又在月下舞起了剑,心里的石头变轻了,人也变的轻快许多。程东念一剑比一剑快的不停的舞着,银光笼罩在他的周身,把他照耀的也如月光一样。
      程东念只在高兴的舞着银剑,银剑也在回应着他的心情。

      院子里只能听程东念轻微的喘息声,与银剑的“嗡、嗡”声响,宁静的夜里,人声与剑声,相协着同气,煞是好听。

      “将军,擦擦吧!”
      “嗯!”
      程东念很高兴的接过了小墨递过的巾帕,他刚一收剑,小墨就递上了干净的巾帕。

      “咦,梅花酿?”
      “将军的鼻子还真灵!”
      “哈哈,多少年没有喝到的梅花酒了!”
      “呵呵,将军,这可是五年的醇梅花酿!”

      “五年的,你怎么弄到的?”
      程东念眼睛闪着光亮,急坐到院子的石櫈上,把银剑轻搁在桌上。拿起一坛酒,用力嗅了嗅。
      “嗯,好闻啊!”

      程东念家乡在东吴的偏北,盛产梅花。程东念的母亲,用收起的梅花瓣能酿出香闻十里的梅花酿。
      程东念,也已经有十年未归过家门。不是不想,是不能。
      以前,也时时在梅花树下舞剑,银剑与梅花,交错纷飞!

      程东念看着小墨给他倒在杯中的梅花酿,心中甚是涩酸,不知道在家乡的父亲与母亲身体可好,家里的弟弟妹妹们可还听话……!
      一仰脖子,程东念便把酒饮了下去,甜还是苦,说不清的味道!
      小墨,又给他倒了一杯,程东念乡愁齐聚心头,“咕咚”又一杯酒全进了肚。

      程东念,清楚的记得,他只喝了两杯而已,只是两杯如家乡母亲酿的醇醇的梅花酒,怎么会醉了呢?
      为什么,小墨的脸,越来越远,越来越看不清楚?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第一节:末路英雄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