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第 25 章 ...

  •   在王晴他们村,杨树一般是种在道路两旁的,家里多是种果木树。

      王晴家里的杨树是王晴父亲,在他们一家三口搬过来的第一年种下的。当时王晴家因为条件差,买不起多余的砖瓦,只能盖了三间平房。王晴的父亲就暗下决心,以后有钱了一定盖瓦房,于是就在院子里种下了一颗杨树,备着以后用来做房梁。

      20年过去,当年种下的杨树跟王晴爸爸身高差不多,现在已经高出王晴家房子太多太多了。这棵杨树直径有50多厘米,一个人绝对抱不住。

      杨树是向天上长的,它的分支并不算多,然而春天结的杨絮却着实令人头痛,特别是对王晴这种有轻微的气管炎的人来说,在春天的时候,走在自家的院子里都要戴口罩。

      因此王晴无数次想要把树给砍掉,结果爸妈在的时候,想着过两年就要盖新房,过两年再拔树也行。王晴爸妈不在了,王晴想着这是父亲亲手种下的,夏天的时候,一家四口在树下乘凉吃饭,冬天的时候,用它身上的枝杈烧火做饭。小的时候不懂事,还在树上刻过不少字,这棵树承载了她很多的童年回忆,因此虽然天天抱怨,最后到底没有舍得把这棵树给刨掉掉。

      自制晾衣架弄成后,洗衣机里洗好的衣服终于有地方放了。王晴把剩下的衣服都晾在了绳子上面。

      吃过午饭之后王阳想出去玩,王晴想着马上就要过年了,再怎么说也得把家里给打扫一下。

      这时候就见家里房子不多的好处了,两人先各自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房间。又合伙把堂屋的桌子抹了一遍,地板拖了一遍。

      其实这次打扫最主要的目的地是厨房隔壁的另一间房子,这间房和厨房面积一样大,自己开着一扇通往院子的门。

      房间里面无序的摆放着大冬天囤积的大白菜,土豆,米面等食物,以及王晴平时在网上买的生活用品,还有几件虽然质量还很好,但是家里不太常用的家具,比如王晴妈妈结婚的时候,娘家陪送的衣柜,快30年了,到现在都没坏,但也确实不如新买的挂衣柜用着方便。

      可以说这间屋子平常是当做杂物间用的,但到过年的时候,这间屋子就必须整理干净,收拾出来,因为它在王晴这个家族里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过年的时候,要在这一间屋子里面供奉族谱。

      王晴家这边的族谱有点特殊,它是一块布,是挂在墙上的。整体的设计看起来就像对联一样,最上面是横批,孝思言永,其实王晴不知道是从左往右念还是从右往左念。

      下面竖着的是两条对联。左边写的是孝父母福寿安康,右边写的是敬祖宗长命百岁。中间就像网状图一样,写着已经逝世的长辈的名字。

      王晴村里的规矩,家里的族谱是要长子长孙供奉的,从王晴有记忆以来,族谱就放在王晴家,平常不挂起来,都是卷起来放好的。等到大年三十的时候会把族谱挂在墙上,家里的媳妇会准备一些供奉的祭品放在供桌上面。

      这些祭品原来都是王晴妈妈准备的,王晴妈妈去世之后,这些祭品由二婶和三婶轮流准备,等到王阳娶了媳妇,就会轮到她准备。

      到了大年初一,全家早起烧香,烧用一种黄纸制作的元宝,磕头。之后全村的人互相拜年,其中一项是给家里的长辈磕头,另一项最重要的就是到别人家的族谱前面磕一个头。这也是检验人缘的时候,如果人缘好,那么给自家祖宗磕头的人会非常多。反之如果在村里混的人缘很差,大年初一等了半天还没几个人来,连祖宗都会跟着蒙羞。

      王晴和弟弟忙着把物品摆放整齐,把桌子擦干净,放白菜的地方有点脏,王阳一连用拖把拖了三遍才看着干净点。俩人花了好大的功夫才把这间房子给收拾好。

      收拾好的时候已经到了下午四点了。做了一天家务的王晴觉得有点累,掏出手机正想玩会儿手机,就接到了妹妹王暖的电话。

      王暖是三叔家唯一的孩子,三叔三婶两口子结婚七、八年都没有孩子,两口子基本上跑遍了附近有名的不孕不育医院,直到结婚第10年,才有了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孩子,那就是王晴的堂妹王暖。

      王晴有两个姑姑,两个叔叔。到了王晴这一辈二,她有三个表哥,两个堂弟,一个亲弟弟,只有王暖这么一个堂妹。再加上两人相差8岁,王暖出生的时候,王晴已经上小学了,正是对小孩子好奇的时候。

      王暖小的时候三婶忙着打工,王晴没少领着她玩,因此两人的感情一直很好。

      王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初中上完没考上普通高中,就上了省城的一所卫校,算是中专。这是她上卫校的第3年,今年开始实习了。三叔三婶两人托了关系,把她安排在县里的一家医院实习。医院很忙,因此王晴有很长时间没见堂妹了。

      王暖:“姐,你现在有事没? ”

      王晴:“没事啊,怎么了?”

      王暖:“我刚从医院回来,结果没有到咱村的车了,只能坐到镇里,我不想让我爸妈接。你能到镇里接一下我吗?”

      刚刚很想休息一下的王晴觉得,自己现在一点也不累,还是见妹妹要紧,“可以呀,还是走河沟边那条小路是吧?我现在就过去。”

      王暖:“不用急啊,我现在刚坐上车,你再过一会儿过来接我也不晚。”

      王晴“没事,我到的早了,还是在十字路口那边等你。”

      挂断电话,王晴拿起车钥匙就去推车,这时王阳走了过来:“姐,你推车去干啥?”

      王晴边走边说:“我去镇里接暖暖,你在家把晚饭做了,别出去乱跑。”

      王王嘟囔了一句:“重女轻男。”

      王晴没听到弟弟的抱怨,一想到可以看到好久不见的妹妹,心里就很是高兴。

      王晴到的时候王暖果然还没有到,王晴看见旁边有卖糖葫芦的,就买了两串。一边吃,一边等着堂妹。

      等了约有十几分钟,一辆大巴车停下。王晴连忙放下快吃完的糖葫芦,专心的盯着下车的人,果然一会儿就看到了熟悉的身影。

      “姐。”

      一声大喊,就见一个身高超过1米7,体重绝对有130斤的,看起来有点胖胖的女孩扑了过来,不用怀疑,那就是王晴的堂妹王暖。

      王暖是整个家里普遍偏瘦的人里边的一个异类。

      王晴觉得从出生起,减肥就成了堂妹永远完不成的任务。没办法,谁让家里有两个爱女如命,总是觉得自己女儿吃不饱的父母。王晴看过三叔三婶对暖暖的投喂,真心觉得,妹妹就是被这对儿无良的父母,活生生的给喂胖的。

      虽然个子高,还有点儿胖,但跟同龄人特别喜欢穿黑灰颜色的衣服不同,王暖还是一个粉红控。只见她上身一件粉红色的皮毛外套,下身一件长长的粉红色的纱裙。不管别人怎么看,在王晴眼里,堂妹都是最可爱的,再说18岁的女孩,不管穿什么,都是青春洋溢的。

      王晴等王暖扑过来的时候,用手接过她背着的的毛茸茸的像小白兔一样的小手包,放在车篮里。然后把剩下的那支糖葫芦递给她。

      “姐,你对我最好了。”王暖坐在电动车的后座,一手拿着糖葫芦,另一只手搂着王晴。

      王晴边骑车边说:“怎么今天过来了?你们医院放假啦?”

      后座传来了王暖闷闷的声音:“只给我们实习生放了假,而且只放到初二,走过亲戚就得上班。”

      听到她的声音有点不高兴。王晴安慰她,“这一次你能在家呆好几天呢,再说,等过完年再实习两个月,你们的实习就结束了。”

      王暖“也是,不过我们5月份有一个卫资考试,到时候要学很多书,很难的。”

      王晴给妹妹打气:“你一定可以的。”

      王晴知道,虽然她经常抱怨工作累,无聊,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但王暖是真心的喜欢护士这个工作的。

      初中毕业的时候,她的有很多选择,可以去学幼师也可以去学一些美妆之类的技术。在这一方面,三叔三婶,对她是没有要求的,一切随她自己乐意。而读卫校是王暖自己选择的。读卫校的这三年来,她一直很努力。王晴见过很多次,这个昔日在初中还逃课的小女孩上了卫校之后,还会趁着休息在手机上上网课了。

      回村之后,王晴先把王暖送回了她家,据王暖路上说,她上次回家的时候跟爸妈吵架了,现在正在冷战。王晴还想着,自己过来帮着双方调解一下。

      但到三叔家之后,一点都看不出他们冷战的样子,三叔三婶热烈欢迎女儿回家。刚刚还说自己很生气的堂妹一见爸妈拿出的好吃的,叫爸妈叫的不知道多亲了。

      得了,王晴在路上准备的劝和话毫无用武之地,并且经不住三婶的热情,又拿回家一些三婶蒸的枣山。

      枣山主要是由面粉和红枣制成的,吃起来味道一般,但造型很独特,蒸好后有点像观音菩萨,因此花型做起来很复杂。在王晴村里这边,还有吃枣山可以长高的习俗,因此家长很喜欢过年蒸枣山给家里孩子吃。而且枣山还是供奉的必备品。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