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启程 ...

  •   刮骨的烈风吹散了阴云雾气,寒冬里冒出的日头明亮温暖,铺洒江面粼粼生辉。

      素日喧闹的岸口被一支黑甲军队隔开出一片静地,往来之人无不好奇翘首,只见一高大英挺的年轻男人正牵着一女子依依惜别。

      女子虽戴着帷帽看不清面目,但外形高挑端庄,彩绸勾勒出的身影曼妙玲珑,必然是个绝色佳人。

      魏璠自登基以来不曾有片刻懈怠政务,今日却搁浅诸事,亲自送霓缨登船。

      在马车上时,魏璠便频频凝望霓缨,欲语还休,情绪纠结翻滚一路,还是到了临别时。

      不过,送别的不止天子一人。

      不远处,青年身着公服,外罩墨色夹棉披风,公子如玉,静静立在寒风中排队道别。

      霓缨早就瞥见了裴崇炎,淡声道:“他怎么来了。”

      有些事能瞒过天下人,却瞒不过自家人。

      当年河东裴氏本欲隐世避乱,唯族中一女离经叛道,竟借兄长之名奔赴蜀州,以女儿身在乱世中搅风搅雨,与家中关系一度闹僵。

      后来是因蜀王占据优势,裴氏这才松了口,不再做乱世龟缩人,开始明面上支持蜀王,裴晞能快速打通河东与河北两处脉络,当中确有裴氏一族的功劳。

      只不过,裴氏和先帝之后的纠缠,令她好不容易缓过气家族关系再度降至冰点,若非她把裴怀仁这个名号搞得太响,裴怀仁是无论如何也不会配合她的。

      后来裴怀仁断了腿,竟觉如释重负。

      可他没想到,裴晞嫁的那个夫君也不是个省心的,脑子像是被情爱腌过,明知裴晞与先帝种种,还上赶着当冤大头,最后双双殒命,也是活该。

      两人成婚后因常年奔波,膝下无儿女,反倒在长安地动时捡了个脏兮兮的野孩子回崔家。

      还是个女娃。

      之后,崔钧居然宣称自己与裴氏早就私定终生,孩子是早年生下来,如今成了亲才好名正言顺接回家,可怜崔家为了给这个野孩子正名,以免她日后就身份问题被扒出来当笑话,费了不少心思。

      裴氏只觉家族脸面全被裴晞一人丢光,在亲家崔氏面前更是抬不起头。

      当年崔钧和裴晞办丧时,裴怀仁看到两人捡回的野孩子连基本的孝道都不懂,当着崔家人的面就对她动了手。

      至此,霓缨与舅家的关系也将至冰点。

      “他当然得来。崇炎如今可是朕的左膀右臂,朕把你修补好的手稿给他瞧,他赞不绝口。知你此行,特来相送。”

      霓缨笑了笑,毫不遮掩的揭穿:“我修补手稿,陛下替我修补兄妹情?”

      “什么修补不修补。”魏璠心思被揭穿,不自然的笑笑。

      都怪裴婕妤那个显眼包,令他失了机会,只能另寻他处来找补。

      “往事已矣,你们兄妹之间难不成还有深仇大恨?”

      说着招来裴崇炎,冲他使眼色:“船就要发了,你这做兄长的,好歹也说点什么。”

      裴崇炎依言走过来,却仍肃着张脸,开口就道:“江浪凶险,祝你别被掀翻。”

      魏璠瞪眼:“裴崇炎,你……”

      霓缨微笑:“朝政难杂,祝你别被罢黜。”

      魏璠扶额:“阿璎,怎么你也……”

      裴崇炎搭手一拜:“陛下国务繁忙,今日已然耽误许多,还是尽早回宫吧。”

      敢情他今日不是来送别的,是来监督皇帝少偷懒的。

      霓缨亦拜道:“此行时间有限,半刻都不该耽误,霓缨就此别过。”

      魏璠:“……”

      ……

      江风鼓帆,岸上人物渐行渐远,伫立许久的天子终于在臣子的催促下蹬车回城。

      来自岸上的视线消失的刹那,雾爻浑身一松就地坐下,靠着栏杆伸懒腰:“终于走了,再盯会儿我脸都要僵了!”

      话音刚落,自船首处走来一人,雾爻当即跳起来抓住霓缨的手,假惺惺揩掉眼角并不存在的泪珠,惨兮兮安慰:“女郎,我知道您舍不得陛下,我们很快就回来了。”

      霓缨抽开手,那人已走到跟前。

      “船上人货皆已查验完毕,并无异样,女郎尽可放心。”

      霓缨:“耿校尉……不对,如今应是左卫郎将才是。”

      雾爻看清来人面孔,惊喜道:“陛下派来保护女郎的是你?”

      耿驰点头:“是。”

      雾爻握拳敲掌,高兴之余,又有点好奇皇帝到底是怎么点兵点将点到了耿驰。

      霓缨将耿驰上下一扫,目光落在他腰间一枚青玉上,笑笑:“看来左郎将这一路没少费心,未来的皇后娘娘相当倚重你。”

      耿驰下意识摸了摸腰间的青玉,忙道,“若非女郎点拨,在下早被那王娘子绕的云里雾里,何来倚重一说。”

      其实今日王氏也来了,只是马车停在远处偷瞄,耿驰就是趁着皇帝与霓缨依依惜别时悄悄去过一趟。

      王氏也不傻,即便心思昭然若揭,话术上仍然体面——

      她刚到京城,人生地不熟,能倚靠的只有陛下。

      听闻陛下与崔娘子情深谊厚,本有意结交,奈何崔娘子不知因何原由来了京城又要走,陛下身系国务,定然无法前往,若路上有个心思细腻之人相随,崔娘子有什么事都能即刻回禀,她与陛下也能放心许多。

      耿驰并非王氏的人,但王氏这番话,明里暗里是在给耿驰送投名状。

      于是,她又提到了耿驰的父亲,兵部尚书耿长铮。

      耿长铮本是魏州长史,因响应齐王平乱,被封兵部侍郎,后又改封尚书,参议朝政,剧要更甚。

      单看耿长铮的个人履历,倒也不算太差,可横向一比,差别就出来了。

      裴崇炎比耿长铮年轻得多,更未随天子出战,却因出身裴氏,年纪轻轻便位居吏部尚书之位,受天子信任倚重的程度更深。

      而耿长铮军职出身,凭军功晋文职,文武官员之间沿袭多年的相互鄙夷,在如今的朝堂也不例外。

      武官瞧不起文人领兵,文士同样蔑视粗鲁莽夫朝堂乱嚷,耿长铮如今处在这个位置,势必每日糟心,还不如昔年领兵杀敌来的痛快。

      所以王氏给出暗示,但凡耿驰此行能替她盯住崔氏,日后她成皇后,以王氏之名,必会庇佑他耿氏在朝堂的一席之地。

      当然,即便耿驰不忠反悔她也不惧,毕竟她从未明确说过要耿驰监视崔氏。

      至于那块青玉,是王氏来时随手买的心意,牵连不上她,因与耿驰这身行头不太匹配,不像是自己搭配,霓缨才猜到是临时得赠。

      对于王氏的心思,霓缨全然不在乎,倒是提及其父耿长铮:“耿尚书随陛下作战多年,为人不拘小节看重恩义,如今要他日日点卯,与一群文士争议国事,真是为难他了。”

      耿驰没有说话,但心里清楚陛下如此安排,纯属无奈之举。

      先帝以武定国,当年随先帝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将都已各据一方。

      昔日陛下还是齐王时,各道时常有兵将反叛,今朝登位,当务之急是要用自己的人占据军事重地,即便不能替换那些暗藏变数的旧将,也要建立制衡之势。

      可齐王手下多大将而少善谋文士,若将人都用于制衡老将之上,能留在朝堂助他的人就少了。

      所以陛下才会以立后为诱拉拢琅琊王氏,加上本就支持他的崔氏和裴氏,以及耿驰父亲这样临时顶上来助阵的从龙功臣,倒也能撑一阵。

      等到陛下把军镇大权收入囊中时,自然轮到朝堂洗牌,而适合置于朝堂的人选来源——

      耿驰看了眼身边眺望的女人,顺着她的目光一并看去,是他们此行的方向。

      江南。

      ……

      顶空突然响起一道尖鸣,耿驰抬头看去,见海东青当空盘旋,随着雾爻含指吹哨翩然而下,稳稳落于她手臂上,雾爻取下脚上的纸卷,递给霓缨。

      霓缨拉开纸条,快速一扫,旋即揉入掌中:“人找到了。”

      雾爻想起近来读了好多遍的卦辞,振臂一扬,拍手乐呵:“小去大来,通达之相,果然大吉!”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章 启程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