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4、第五十四章 ...

  •   李隐府上,一如既往的歌舞升平。李隐一手搂着身边的美貌姬妾,一边欣赏着舞女的婀娜舞姿,满脸的享受。他身边的幕僚却有些坐立不安,明显的食不知味。李隐冲他笑了笑:“缓之兄,难道我府上的美人还入不得你的眼吗?”

      幕僚林缓之明显在李府地位颇高,很是不开心的将歌女舞女们统统挥退,李隐也不生气,只是笑嘻嘻的看着他。林缓之深吸一口气,道:“事到如今,东翁尚且有余心与她们玩乐?”李隐则是满脸不在乎:“事情做都做了,何必想这么多。”

      林缓之道:“封秀身边的人,一个户部,一个吏部,还有个在世家混迹多年的清客,我不信东翁不明白其中之意。东翁却还派出了萱娘,打草惊蛇不算,还让梅拜春知道了我们在军营里的钉子,实在是不明智至极啊!”

      李隐笑笑:“封秀年少出名,太后及封家将他保护得太好,眼里可不能揉得进沙子。若来的是穆寻琴,我连斗都不想斗,直接认栽,可来的是他,我倒是想看看这个京城第一玉郎,除了相貌外,还有什么本事。至于梅拜春,我们与他相安无事这么多年,想来他也不愿意太原少尹换人,我估摸着,这老小子估计是想着作壁上观,缩在乌龟壳子里看热闹呢。”

      林缓之依旧不安:“可梅拜春与封家这么多年的情谊,您就确定他能不偏帮?”

      李隐冷笑:“情谊情谊,人在才是情谊,人走了,情谊也就跟着走了。封老将军在的时候,这份情谊绝对是真真的,可现在,封轶担不起这个担子,太后又不过是一介女流,梅拜春虽说没成亲,但儿子是有的,若说他不为了自己多考虑考虑,我是不信的。这所谓的情谊,不是看封家记得多少,而是看梅拜春记得多少。”

      林缓之暂时压住心底的不安:“东翁,京中那人,可信否?”

      “有什么可信不可信的。”李隐看了他一眼,又高声将舞女姬妾们叫了回来,悠哉悠哉的享乐。林缓之也没有再说话,他明白李隐的意思,纵然还是有些担心,还是闭上了嘴。

      第二日一早,梅拜春就派了阿羽来接了,封秀带着陆扬和章琳直接去了衙门,而在他们走后不久,官驿的后门走出了一个穿着朴素的青衫男子,左右看看,慢慢走出来,七转八转,没多久就消失在了人群中。

      太原城曾经饱经战火,整个城市依旧是战时的布局。高高的城墙,街巷错综复杂,彼此之间距离颇远,每个巷口都有栅栏阻隔,在战时,一入夜栅栏就会放下来,以此做为阻隔,同时也能防止敌人火攻。而住家都在长长的巷道深处,街口和巷口是没有人家的。

      当然,人民的恢复能力是惊人的。才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大家已经慢慢的将生活往更方便的方向转变,商铺都开到了临街,住宅也往外迁移了许多,但路途的复杂还是没有变,若不是本地人,十有八九会迷路。

      那青衫男子却仿佛对道路熟悉得很,悠哉悠哉的先去了北门附近,要了一碗胡饼和一碗羊肉汤,吩咐多加胡椒粉,吃完了后又慢慢的踱步到了桥头茶馆,要了一壶茶和一份虾子几碟点心,听了会儿八卦,和茶博士扯了些闲话,又起身往外闲逛。

      跟踪的两人看他又拐进了一间书铺子,其中一个不由得抱怨:“这人是来干嘛的,一早上吃吃喝喝,倒是悠闲。”

      另一人也是咬牙:“我们倒是来看他吃还是来做事的!”为了跟踪,他起了个大早,只吃了两张烙饼,早就饿了,再看跟踪的人,却是吃食不断,让他直咽口水。

      “不如我们去对面吃碗馄饨,横竖他就在铺子里,跑不了。”那个也饿了,平时不放在眼里的馄饨摊子都格外诱人起来。

      两个人一拍即合,跑去馄饨摊子坐下,眼睛还是不离书铺门口,可直至他们各吃完两大碗馄饨,那人还没出来,两人觉得不对劲,对视一眼,跑去书铺里面,只看见坐着打盹的掌柜的,哪里还有其他人的影子。

      严瑾瑜早就从书铺的侧门溜了出去,还顺便将自己的长衫脱下,露出里面的褐色短褂和绑腿,分明一个当地人的模样。他在街头转了两圈,熟练的找了一家杂货铺,买了些东西,又打听哪里有靠谱的中人,只说是来寻亲,一时半会儿没找到,所以想赁个房子住下。

      这种情形在太原是常见的,打仗的时候,太多人家妻离子散,之后回来寻亲的比比皆是,然而大多是寻不到的。中人姓李,在太原从事这个职业已有多年,相当健谈,很是热心的问:“你想找的人家姓什么,之前是住在哪里的,家里几口人,说不定我能认识呢。”

      严瑾瑜挠挠头,一脸憨厚:“是我姨妈家,姓常,就住在常家胡同,可我一路打听下来,都说常家胡同没有了。出门前我娘千叮咛万叮嘱要我找到的,我也不想就这么回去。客栈太贵,便想着有没有短期的房子可以赁。”

      李中人有些唏嘘。常家胡同在战火中被毁,原先住在胡同中的人死的死逃的逃,面前这小哥要找的人家多半已经不在了。他也没有多嘴,见严瑾瑜穿着并不像有钱人的模样,便盘算了几个价格便宜的房子介绍给他。

      严瑾瑜就跟着他走街串巷,看了两家,都不怎么满意,李中人也不以为意,继续带着他看第三家。严瑾瑜不经意的问:“我记得,门户上应该写着姓氏的,可我这一路走过来,都没看见几户人家写着。”

      李中人漫不经心的回答:“谁还管这些规定,认字的人家都少,还要花一个大子儿央街头秀才写。横竖谁家几口人,里正清楚得很。”

      严瑾瑜一副不在意的模样:“说的是呢,我们陕南那里也一样。不过,我听说,江浙一带,遍地读书人,他们那里家家都有人会写字的,街上都没有写字摊儿。”

      “嗨,”李中人笑了笑,“那里的人有钱,都让孩子去读书。我要是有钱,也让儿子去读书了。我可听说了,朝廷有大考,都不用人做保了,读书人有本领就可以去做官。”

      严瑾瑜使劲点头:“对对对,我们镇子上有个郎中,他表舅舅的连襟家,就有个孩子在什么书院读书的,这次说是考得还不错,能到县里做个主簿,一家子都跟着享福。我娘都说了,我她是不指望了,就指望我媳妇儿肚子里的那个,能是个读书的材料,到时候也让他上书院去。我媳妇儿她娘家可是读书人,为了娶她,可是花光了我家的家底。”

      李中人也来了兴趣:“你说的那个什么书院,这么神的吗?”

      “可不是,”严瑾瑜一副自豪的吹牛模样,“听说上次大考,书院去了十个,中了八个呢。”

      李中人一阵艳羡:“若我们太原城也有这么厉害的书院就好了。唉,不想这么多,就算有了,也不是我们这种穷人能读的起的。”

      严瑾瑜奇道:“我只听说你们这里是大地方,家家有钱的,怎会读不起书呢?我们种田人家,有个几亩地,省检着些,都能供一个娃娃的。”

      “家家有钱?”李中人苦笑一声,看看四周没人,低声道,“我们这里可是要交开花税的。”

      严瑾瑜大惊:“你莫要骗我,我们乡下可没有这个税。”——开花税,是前朝末年的一种税,可以说是万能套用的。要办喜事?行,上个税;要办白事?行,上个税;生意想开张?行,上个税;生意不好想关门?好的,再上个税......总之,没有想不到不可交税的理由,有人便苦中作乐的说,就连家里花开了恐怕都要上个税吧,因此七传八传,就把这种税叫做开花税。

      大周一建立,便将前朝的苛捐杂税免了大半,开花税就是其中之一,严瑾瑜没有想到,时隔多年,他居然在太原街头再次听到这个名字。

      李中人发现失言,忙补救道:“就是我们做生意的,开玩笑这么一说,没什么的,只是正常的商税,说法不同而已。我们做小生意的啊,看着挣钱,其实比你们种田的大大不如呢。”

      严瑾瑜心知问不出什么来了,便也不多嘴,跟着去看了第三家的屋子,在一个深深的巷子里,位置并不好,也不干净,但胜在清静且便宜,房东是个带着孙子的老寡妇。严瑾瑜二话不说就以每天十文钱的价格定了这里,还主动包揽了挑水的活。

      生意做成了,李中人也挺高兴,收了钱后,还很好心的提醒:“城北那片军营,是我们刺史练兵之地,没事可不要到那里去,小心被当成细作抓起来。”

      严瑾瑜憨憨的笑:“放心吧李大哥,我是来寻人的,又不是来寻事的。”

      李中人笑嘻嘻的走了,严瑾瑜却陷入了沉思:太原城的水比他想象的深得多,看样子太后是不知道的。封秀此行,想要一帆风顺,却是难了。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