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7、第二个任务28 ...

  •   中央政府虽然在高温后的第二天就拟定好大致的人口迁移计划,但等到逐步实施的时候,总不免碰上各种意料之中或者意料之外困难与阻碍。

      比如,有的人压根不愿意搬迁,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这个其实完全可以理解。

      在一个地方生活了大半辈子,突然让人家抛弃大半家资,背井离乡,去人生地不熟的内陆,正常人都会下意识地产生抗拒心理。

      只不过,有的人足够理性,知道保命要紧;有的人却看不明白,怎么也想不通。

      很多任性执拗的老人家,他们觉得想不通就别想了,不走不就行了?反正家里不能没人,不然等将来哪天回来,东西被人偷光了,他们不得心疼死?便是哪天海水真的涨起来了,他们再跑也来得及。

      政府虽然嘴上说不愿意走的不强求,去附近的派出所签字登记就好。

      但实际行动上,真的能不强求?真的能什么都不管?真的能眼睁睁地看着民众留下来等死?

      答案当然是“不能”。

      所以这些人去签到的时候,派出所的警务人员还要负责跟他们沟通,绞尽脑汁劝说他们和大部队一起离开。

      再比如,有的人虽然同意离开,却不按套路出牌,在出发当日带了很多行李,大包小包,似乎根本不知道行李限额这回事。

      不让他们带上车吧,就开始耍无赖,各种撒泼打滚,一晃就是小半天,耽误整车人的时间。

      还有就是,对于普通民众的转移,政府选用的运输工具是汽车,只有情况特殊的人才可以申请乘坐高铁、火车、飞机。

      飞机就不说了,因为气候异常的原因,怕遇到特殊气流,没有十万火急的情况,轻易没人去坐。

      而大多数高铁、火车行驶过程中停靠的站台较多,相应的,分配到各个停靠城市的乘客名额就少了,所以只能供老弱病残孕等有需要的人员使用。

      可汽车哪里有高铁、火车坐着舒服?慢慢腾腾、晃晃悠悠的,几百上千公里,十几二十几个小时坐下来,哪个不得一脸菜色?

      于是,就有人各种花式作妖,“我晕车,真坐不来大巴”,“我闻到汽油味要吐的,呕~”,“我腰不好,不能长时间坐着”,balabala……

      一百个人里少说得有七、八个人要出点状况,那么,放大到几万人、几十万人、几百万人后,工作人员面对的又会是怎样的光景?

      方婉婉和江母搭乘的大巴车上,总共61个座位,坐了57个成年人、4个小朋友,其中就有32个人上车时候因为多带行李被拦了下来。

      有的人估计就是抱着试试的心态,知道事不可为便算了,多余的包来不及送回家,开车来的放回自家车上,没车的就只能放在路边的行李寄存处,稍后工作人员会统一寄存到某个地方。将来如果有机会回来,可以凭存条取走。

      但有的人,让他们从中选一个行李箱带走,简直跟要他们的命一样,最后见实在不行,只能把箱子打开,把里面的东西挤了又挤。

      方婉婉因为好奇他们带了什么,状似无意地瞥了几眼。这一看,果真不得了,竟有人往行李箱里装玉白菜这种大件。

      她看别人觉得有意思,殊不知别人看她只觉得惊悚——竟抱着骨灰盒坐车。

      先人的骨灰盒,自是得恭恭敬敬地奉着,放行李箱里是万万不能的,方婉婉这一抱就是三天三夜,中间吃饭上厕所就换江母抱一下。

      因为她这一路上的良好表现,江母终于消了气,不再对她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

      母女俩和好如初,方婉婉总算松了口气。

      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武城,坐落于华国甘省,曾经是一座很有名的文化旅游城市。它的名字来源于汉武帝时期,为彰显大汉帝国国威而取。

      安城到武城大约1800公里的距离,搁在以前,全程高速也就20个小时,但如今,沿海往内陆的高速公路上全是车,直到后半段,路上的车才肉眼可见地变少。

      再加上天气炎热,地表温度时长在七八十度附近徘徊,轮胎很容易出状况,所以司机师傅必须经常下车检查,降低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一路上,风景的变幻让人清晰地感觉到家乡的离去,而他们已经来到了曾以为遥远的西北大地。

      经历了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和零上四、五十度的酷暑,沿海地区的植被覆盖率跟内陆地区的植被覆盖率相差无几,基本上都是0.00001%。尽管二者都是和尚的脑袋,光秃秃的一片,但大家还是可以通过地形和土壤的不同进行区分。

      长龙般的车队在武城高速收费站外有序停下,大家在车上等待武城负责接引的工作人员进行分配。

      透过车窗,方婉婉看到一个跟他们一道从安城过来的工作人员正通过对讲机跟对面交代什么。

      用她所学不多的唇语知识来看,大约是让015到280号车通过收费站后800米右拐进入匝道,往霍县方向开,281到812号车通过收费站后直行,往武城市区开……

      方婉婉依稀记得他们这辆车是018号。

      果然,没几分钟,大巴缓缓启动,通过收费站,之后不久便向右进入了一个匝道。

      所以,他们被安排去了武城下面的霍县。

      没两分钟,又是一个收费站。

      几个皮肤黝黑带着红袖章的工作人员挥舞着手中的旗帜,拦下了车队,其中一个上了头车,剩下几人的留在原地。

      看样子,应该是引路的向导。

      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车队经历了七弯八拐左转右绕,花了大约一个半小时,终于抵达此次行程的终点——甘省武城霍县黄岐镇。

      以前的黄岐镇不过是一个人口将将过万的小镇,后来因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成为霍县三个防寒地下城的选址之一。

      周边小镇的居民白日里上工都要往这边聚集,渐渐的,黄岐镇的规模便越来越大,隐约有了几分小县城的影子。

      不过,即便如此,这里的物质生活条件相对沿海地区来说,还是落后那么一点的。

      像方婉婉他们这批刚迁过来的人,按政策应该安排到当地的宾馆、旅社、酒店这类地方。

      问题是黄岐镇以前就是个偏远小镇,气候异常之前,镇上的青壮年,不论男女,有大半都跑去了沿海地区的大城市工作生活,镇上就剩些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遍地空房子,住都住不过来。

      所以,镇上几乎没有宾馆、酒店这种东西,只镇政府旁边有个公家开的招待所。

      所幸这边地广人稀,家家户户都住得开阔敞亮,政府便把这群新来的安城人三三两两地安排到当地老乡的家中。

      挤一挤,也就一个房间的事。

      当然,原则上是按家按户分,但人数超过四口人的就必须分分开。毕竟人多了,挤一个房间也不方便,人家老乡肯定更不方便。

      方婉婉和江母两个人刚刚好,不用跟别人拼房间,也不用被分开。

      考虑到她俩都是女性,工作人员给她们安排的那户人家家里也都是女性。

      如此,两家人在生活上都能自在些,至少不用担心会发生一些令人尴尬的“名场面”。

      方婉婉入住的这户人家姓卞,是一个离异母亲带着三个女儿,她跟江母刚搬进来,不好打听太多,只知道这家的大女儿今年12,二女儿跟小女儿看起来年纪相仿。

      卞家住的平房,带院子的那种,不算杂物间,总共有八间屋子。厨房、饭厅、堂屋、卫生间各一间,剩下四个房间卞母一间,三个女孩一间。方婉婉和江母来了占一间,还有一间小的上了锁。

      屋子收拾的非常干净,但空气中总有一股尘封的霉味挥之不去,可见是临时腾出来的。
note作者有话说
第67章 第二个任务28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