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见豆蔻表妹著新章 ...

  •   那人正是李家当初的第十个姑娘,又是害池二奶奶在姊妹间丢了脸面,被临时改换嫁与了个普通小官家的罪魁祸首。乔道静定睛一看,那李十姐却果然长得颇有些本钱,身段按现代审美来看已经是极妙曼的了,脸容又颇具女性风情,此时身上穿身剪裁合体的胭脂红锦袄,头上错落有致插着几支步摇、发簪,虽在人群中,也一眼就能看得见。

      她怀里拉着一个年纪小些的女孩子,与乔道静差不离大,五官随了母亲,亦很精致,手指尖却打理得不太仔细,许是因为是小孩子的缘故,指甲有些长,也不太干净;身后跟着一个大些的女孩子,已经展露出来少许少女的窈窕曲线,像是进入青春期了的样子。

      李十姐当初做过的事,李家自家人都是知道的,不知道的,也隐隐约约听见过些传闻。此时人见她来,都安静下来,那个祸头子却毫不在乎,一意拉着两个女儿往前走,又很不客气地吩咐身边的侍女:“去与我母亲、我姨娘都说一声,说我回来与祖母贺寿了,路你们还记得罢?”

      一个侍女应声去了,李十姐又随手指了个看着眼熟的伯府下人,道:“琪姐与瑶姐都冷了,去烧个火盆,就放在我那屋里。”

      池二奶奶当家多少年,她的眼睛比乔道静何止要利出几百倍?乔道静只能看出来张家的瑶姐被照顾得不太精心,池二奶奶已经能看出来李十姐这些年过得十分狼狈了。她虽阴差阳错嫁了池家,池家之和睦友善却是她平生仅见,她夫君儿女又很争气,如今也已经将当年的事都放下了,便拉着池氏慢慢后退。

      冷不丁人群里却有个女声笑道:“十姐可回来了,这些年,一直没再见十姐,叫我好想哩。”

      池二奶奶微一皱眉,低声与池氏道:“那是我十二妹。”

      李十姐当年做下一场好事,不光害了池二奶奶,更害了李十二姐——一起去了三个姑娘上香,李十姐有父亲护着,池二奶奶有母亲照拂,唯独李十二姐是地里一棵小白菜。那段时间李十姐连出幺蛾子,情况乱得很,要给李十二姐挑个好人家吧,父母都没有那个心思,便随随便便将她嫁与了个一大堆穷亲戚的秀才。幸得那秀才本人争气,如今考中了进士,又受座师赏识,替他活动在翰林院做编修,眼看着就是好前程了。

      这是真正的仇人,一步行差踏错,李十二姐如今就是个穷秀才的娘子了,是以在娘家看见了这个姐姐也不肯放过:“我们孔四在帝都做了这许久的官,也没说上张老侍郎的门上去问候一问候,真是失礼。如今看见了姐姐,只得给姐姐陪个不是罢了。”

      李十姐段数比她还高些,道:“你既知道失礼,又在这里说些什么?横竖做妹子的与姐姐不恭敬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我也只有忍着罢咧。”她倒乖觉,知道自己闺中时候得罪了不少姊妹,怕人都来找她的麻烦,忙跑了。

      乔道静一扯母亲的衣袖:“咱们也走。”却是往内室去的。

      池凤笙知道那是母亲的仇人,还待再找她麻烦,乔道静已道:“她这副做派,必是怕被人找麻烦,这等乱事,咱们越少掺和越好。”

      池二奶奶微笑颔首。

      池氏的那位旧友也是知道伯府里有几个乱人、有几件乱事的,因叹道:“当年太夫人与夫人掌家的时候,那真是规矩再不错的,如今夫人与太夫人年纪都大了,就有几个作祟的人翻上来了。”

      她们慢慢地说着,进了内室,葛太夫人正端坐在上头与伯夫人严氏说话,下手十几个年纪不一的女眷相陪。又加上她们每人都带着一两个起步的侍女,数十个女人把太夫人所居期颐堂的正堂填得满满当当。

      乔道静心中却提了起来:人这样多,规矩却一丝儿也不错,人人都只安静说话,屋里不显得吵闹,远亲近邻的主子丫环们也不显得乱七八糟,可见葛太夫人是个有规矩的人。

      果然,池二奶奶这一波客人到了之后就听葛太夫人吩咐道:“若有累了的,就回去歇着也不妨事。”便有几个知机的远房亲戚拜别之后退下去了,府里自然有客房与她们安排。

      乔道静随着池氏来拜葛太夫人,排在池二奶奶与笙姐、箫姐之后,在池氏的旧友之前。她们按礼拜了三拜,便听葛太夫人道:“云姐许久不来了,倒叫我怪想得慌,”指了一个紧挨着她的座位,“坐近些,来让我瞧瞧。”

      池氏眼圈一红,脸上还是微笑着的:“许久不来,是我的不是,辜负太夫人啦。”

      葛太夫人神色自若,将池氏的手一捏,语气却很郑重的,嘱咐道:“日子不好过,那是人人都有的,你只要是想着我们,那就算是尽了心了。”又叫乔道静:“这是你的姐儿?长得倒像你。”

      乔道静因上去与这曾祖母辈的老太太磕了个头,语调清脆,半点不含糊:“娘在家时,多说您指点她为人处事,如今我与您行个礼,一半是替我自己,一半却是替我娘。”

      严夫人笑道:“小小的孩儿,倒机灵。”她却是想起来池二奶奶小时候就是这样伶俐的孩子,心里喜欢,叫身边丫鬟:“大年下的,孩子大老远来一回,我也与她一分压岁钱。”

      池氏尚未推辞,丫鬟已将三份压岁钱拿荷包装了,送与乔道静与池凤笙、池凤箫姊妹。池氏与池二奶奶都忙笑着推让:“小孩子家来玩一回已是扰了您了,怎敢再白饶您的钱哩?”又把着孩子的手叫她们还回去,严夫人身边的丫鬟就笑着往孩子手里塞。

      这也是多少年的老规矩了,主家送压岁钱,孩子的父母总要客气客气,虽然最后还是要收,但是这个过程是必须的。

      葛太夫人冷眼看着,忽而一笑:“云姐这女儿教得好。”

      原来三小都接了钱,却是乔道静最大方,看一看母亲与舅母反应,随着推了两下,便接了钱,与严夫人行礼谢了;池凤笙年纪大些,与严夫人还熟,自接了,又草草与严夫人行了个礼,口称:“谢外婆。”池凤箫年纪小些,慢慢行了个礼,却是看着母亲,不知道该不该还回去。

      葛太夫人笑道:“十一姐在家时候就是个上上下下都把得到的全乎人,只是休太把着你们家小姐儿了,孩子不做几回主,长不大哩。”

      池二奶奶心中一动,祖母这话正说中了她的心事,因道:“是。”可不就是这个理儿么?

      她们未及说完,外头进来了个穿细布的丫头,却是外头粗使伺候的:“太夫人,夫人,十姐带着孩子回来了。”

      严夫人的脸色当时就不太好看,还是葛太夫人慢慢道:“多少年不回来,如今回来了我也不说撵她走了,叫她进来行个礼,仍旧回她那家里去罢,嫁了人的姑娘,本来也不该常回来的。”因吩咐道:“叫她进来。”

      乔道静心中一动:这个太夫人行事倒很果决,不与寻常人家相类。

      外头李十姐进来了,与葛太夫人行了个礼,又叫女儿们也来行礼。她却眼尖,看见了池凤箫没来得及收起来的压岁钱荷包,遂笑道:“娘好偏心来,怎十一的姑娘有压岁钱,我的姑娘就没有?”一推琪姐与瑶姐:“去与你们外婆磕个头,有你们的好哩。”

      严夫人的脸色远不如池二奶奶进来时候那么高兴了,只道:“我在这家里几十年了,岂有个厚薄之分呢?”又叫丫鬟也来与两个孩子分压岁钱。

      瑶姐看着与乔道静差不离大小,只是呆呆地谢了严夫人而已,琪姐却笑道:“外婆今年打扮得好俊来!”

      伸手不打笑脸人,严夫人也懒得与孩子计较,只道:“老婆子了,俊甚哩?”

      琪姐却笑道:“谁说外婆不俊哩?”一指严夫人头上吊着一颗红宝石的小凤钗:“这个一戴上……”

      话未说完,葛太夫人已道:“十姐这两个孩子叫什么名字?好无礼!你在家时不教些礼仪么?尚未问安便来讨要首饰!”

      李十姐忙笑道:“琪树年纪大了,我又穷,总没有好首饰与她戴,阿婆也可怜可怜我罢,小孩子家,懂得什么呢,休与她计较了。您不看看瑶华,头上只有绸子束发,休说跟十一家似的那么富裕,小小的孩儿也叫戴金子了,她且连个银冠儿也没有哩。”一指乔道静作张瑶华的对照组,显示自家过得多么不好。

      张琪树也连忙跪下哭泣认错。

      乔道静本在旁站着,不料被人从掩体里揪出来照脸打了一发,心里有气,连眼皮子也不抬,慢慢道:“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是人子之礼欤?是悦亲之道欤?”最后那两句一句是礼记说的,一句是陆游说的。她更拿眼睛看一看张瑶华的发带,看一看张琪树的镀金簪子,又看一看座中几个过得不好的亲戚的银、铜簪子。

      李十姐在闺中时就不太读书,如今出嫁久了更忘了这些东西,张琪树倒还被家学逼着学过些,笑道:“自家人,须不与外人一般讲那多规矩。”

      乔道静冷冷道:“我没有在与无礼之人说话。”

      张琪树败走。

      葛太夫人看了一回,心里有了数,叫身边的老妈妈:“送十姐去她爹那里,他爱宠着哪个女儿随他的意,就说我的话,这样无礼的孙女,我是不认的。”

      她是自幼于礼法之中长大的,看人首先看你规矩怎样,行动是否有法度。李十姐敢抢妹妹的亲事,在她这里已经是个死人了——这得是何等没廉耻才能做出来的事?汝阳伯与严夫人还一门心思瞒着,要一床大被掩过去,殊不知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凡做过的必有痕迹,你瞒得过谁?只好自欺欺人骗骗自己罢了!果不其然,就他们那个瞒法,家里自李十姐之后的姑娘再也没嫁得很好过,谁家娶妇不是看家教的?一看看到个李十姐,好人家且不愿意与这乱窠子扯上关系,遑论做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亲家?不趁着她七十大寿这个远近亲戚都在的时候撕掳开了,李家的家声都要叫李十姐毁完了!

      ——按她的说法,这种毫无廉耻的孙女,多她一个不多,少她一个不少。连亲姊妹都要算计,可见是个连父母都能舍了的白眼狼,既是白眼狼,便是送进姑子庵里也不亏。连张家,能养出来张公子那种孩子的人家,这一家子也可以不必再深交了,有个面子情也够使了。不看在独生子汝阳伯苦求的份上,李十姐能不能有那个小命出嫁都是两说哩。

      果然,葛太夫人叫人送走了李十姐,便来夸池氏:“你教的好女儿,确是有礼有节。”

      池氏犹有些不好意思:“您家的事,她小孩子家不该胡说的,怪没规矩的,怨我没调理好孩子。”

      葛太夫人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十姐那样说,你们家的姐儿若缩在后头,倒是没错,可也叫人看不起。”满座里就这么一家女眷没穿深紫、大红、鹅黄等官家女眷才许穿的鲜艳颜色,那是何等显眼?李十姐还真不是随手胡指的,人家就是要捏这个软柿子哩。

      池氏受教,葛太夫人又看一看乔道静:“孩子生得齐整,又聪明,将来怕有造化,”叮嘱池氏,“家里若有闲钱,叫她爹捐个监生,省好些事哩。休只想着例监说出去丢人,你也替你的姐儿想想。”

      池氏亦记了。

      大人们在堂上说话,又不断有新客人来到,汝阳伯世子的第二女听见小孩子的声音,便从后堂过来招呼小孩子们:“来,上这边来玩,休扰了大人们说话。”她心里实是怕乔道静这全场最小的孩子闹起来不好看的。

      谁料几个孩子往内室去了,反是乔道静最如鱼得水,汝阳伯世子家几个小姐儿都愿意与她玩,且道:“静姐好。”若说哪里好,却又说不出来了。

      李二姐心里便暗暗记住了:“乔家的静姐,心深哩。”

      乔道静却只陪几个小孩子玩罢了,21世纪有一个“情商向下兼容”的说法,是说假如你碰上了一个什么话题都聊得来的soulmate,百分之九十九只是那人情商远高于你而已,换了与你同水平的谁来都能与他聊得很好。

      现在也就是这样的情况,她就在旁坐着,偶然插言,都是活跃气氛,让小孩子们聊得高兴些。她本人只是斜倚在旁慢慢吃茶而已。

      过了午膳又过晚膳,至夜间,李二姐方找到机会与祖母说话:“阿婆,乔家的静姐,怎不大像个小孩儿哩?”

      严夫人道:“她又做甚来?”

      李二姐道:“并没做甚,只是与七姐八姐说话而已,然而不像是一起玩的,倒像是她在哄着七姐八姐玩似的。”

      严夫人细问了乔道静行止,方叹道:“池家的那个云姐,倒好福分哩,修来这样一个女儿。”

      李二姐不由疑惑,严夫人顺势与她说了今日期颐堂里的事,且道:“你若也有这样满腹诗书,比你娘与你陪送几箱银子出嫁还强哩。自来驳了糊涂人容易,驳得好看,不局促却难,一个不好就成了乡下村妇吵架骂街,岂不拉低了你的身段?不是她娘教她读书,她能有这样手段?”想了一回:“你太婆往年一意要你们读书,我原说女孩儿家不必如你们兄弟们那般辛苦做文章了,如今看来,姜还是老的辣。”立逼着李二姐出嫁之前把礼记重新读一遍,旁的不用管,礼法乃是护身之符、立身之本,非得下苦功夫学一回不可。

      第二日是正月十八,池二奶奶去帮严夫人打点家务,池氏亦被葛太夫人叫去说话。乔维岳却是在外头与男人们吃酒,因伯府亲戚多,他也找到了一两个脾气相投的取乐。

      乔道静仍旧是被李二姐拉走去玩。

      这一日却是去府里的演武场,汝阳伯世袭武官,家里许多枪棒。恰池二爷也在,看见李二姐带着女孩子们来玩,因笑道:“我若在你们家人面前弄这个,可是关公门前耍大刀了。”

      李二姐笑道:“姑父中了两回举人,何等本事?必是个周、陆那般的儒将,我才是献丑了。”

      她今日头上束着巾帼,穿着窄袖胡服,却将一柄红缨枪舞了起来,真个是令人目眩神迷。又有李七姐、李八姐都会弄些小剑、小刀一类。

      池凤笙看得眼热,道:“爹,你在家如何不教我来?”

      池二爷被闺女问得苦笑,心说我也不会呀,忙转移话题道:“我与你请个师傅来家可好?”

      乔道静心里一动,想起来古代这令人发指的婴儿、幼童夭折率,看看英姿飒爽的李家女孩子,扬声道:“我也来试试。”若好时,她也请个女师傅在家学学打拳。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2章 见豆蔻表妹著新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