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 9 章 ...

  •   此番入宫,却是王总管亲自迎的他。

      “小侯爷,您来得不大凑巧,皇上正与简亲王在御书房议事……”

      王总管的意思是仍带孟玄云去福宁殿等候,小侯爷却觉得,自己一个外臣,总往皇帝寝殿跑不太妥当,主动道:“王公公,我就在御书房外等着便是了,省得皇上奔波。”

      王总管思量了片刻,道:“也好,待老奴先去通报一声。”

      王总管独自进去了御书房,留孟玄云一个在离御书房不远处的园子里。此时负责御书房外守备的便是萧炎,孟玄云认得萧炎,知晓此人有一身不凡的武艺,孟玄云也会武,尤其钦佩高手,忍不住就朝这位皮肤微黑的莽汉多瞅了两眼。

      他身着华服,长相出众,若是旁人被这般观望,定不会无动于衷,可萧炎却好似完全未注意到他。孟玄云不由得赞叹起这位统领的定力,真不是一般地强。

      “小侯爷,请随我来。”

      王总管转了出来,朝孟玄云一招手。

      孟小侯爷三步并作两步,随王总管进了屋,却不是皇帝待的那一间,原来整个御书房里面也隔成了几间,王永顺领他入的是素净的内室。

      王永顺在孟玄云耳边轻语:“皇上让老奴领着小侯爷待在此处休息,小侯爷稍等一下就好。”

      孟玄云本想着不要兴师动众,结果好似又被开了一道后门,皇上就在旁边隔间里与简亲王说话,稍一凝神甚至能听到谈话内容。

      “这……”

      这还是试探吗?

      孟玄云狂汗,皇上不走寻常路,对他也太不设防了吧……

      王永顺一指放在唇上,轻轻摇头,要他稍安勿躁,这都是皇上的意思。

      小侯爷屏住呼吸,只听得那头简亲王赵廷彦道:“皇上,科考对于学子来说是三年一度的大事,臣以为该用经验丰富的人为主考官,前两届都是颜文正颜大人,并无不妥,皇上为何想更换主考官人选?”

      赵铮的嗓子不知为何有些沙哑,咳了几声道:“颜文正在朝中颇具威望,文章上却无甚建树,而张赫乃先帝年间的状元,学识渊博,已入翰林院多年,还曾修过书,朕觉得,此次选个更有学问的主考官会好一些。”

      “不可!”赵廷彦想都未想便断然否决,“张大人学问更好又如何,先帝在位时都未更换颜文正,皇上初登基,凡事循旧历就好,切勿由着性子乱来。”

      “皇叔,主考经久不换,易叫人摸到出题人的习惯。再者,朕问过张赫,他对科举与考题均有不错的见解,朕以为可以一试。”

      赵廷彦仍是固执地道:“不可。”

      交谈的声音太大,孟玄云想装听不见也难,大致便是,皇上正与简亲王商议本届科考的主考官人选,皇上看中的人,简亲王却不同意。张赫与颜文正这两位大人孟玄云也听说过,前者学问深,后者官位大,且是简亲王姻亲,说句实在话,简亲王会向着颜文正并不奇怪,只是此人怎敢以这样的态度公然与皇上顶嘴?

      王永顺先前不厌其烦地叨叨皇上的难处,这时便派上了用场。众所周知,赵铮是以皇太孙之尊继承了帝位,一般来说,历朝皇帝都是立一位皇子为太子,将皇位传给太子,鲜少会直接立太孙。先帝膝下并非没有皇子,还不止一位,简亲王赵廷彦就是其中之一,可先帝愣是越过了一众皇子,态度强硬地将赵铮立为皇太孙,这其中是有一段缘故的。

      先帝总共有八子,除去早些年过继出去的皇四子,余下了七位皇子,而皇位却只有一个,为了避免皇子们骨肉相残,先帝曾早早立了嫡出的皇长子为太子,朝堂之上,更是让皇子们分掌六部,以太子为总领,意在让其他皇子鼎力协助太子,将他们都当成辅佐大臣来培养,先帝可谓煞费苦心。

      他这一生智珠在握,杀伐果断,几乎什么都算到了,唯独漏算了一件事,他是个十分长寿之人,七十多岁身子骨仍旧硬朗,而此时太子也近六十了,做了五十余年的太子,始终不能更近一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都是看不到尽头的等待,内心会是什么滋味?

      人生七十古来稀,不是每个人都像先帝那样长寿,太子最怕自己熬不过先帝,到头来便宜了别人,先帝又把权利紧紧抓在手里,丝毫没有要退位的意思,太子内心受尽煎熬,日日盼着亲爹归西,父子之情荡然无存,尤其后来太子嫡子生病而亡,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太子他再也等不下去,公然造反了。

      这一反,令一直隐藏在繁花锦簇之下的杀机纷纷暴露了出来,先帝想要避免的皇位之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这场谋反最终为先帝所平,皇子中有六位或直接或间接参与了谋反,除了已过继出去、与世无争的四皇子之外,唯一未出手的便是当时还是简郡王的五皇子赵廷彦,先帝雷霆震怒,降太子为怀王,参与谋反的几位皇子虽都还活着,也削爵的削爵、圈禁的圈禁。这场政变之后,能继承皇位的似乎只剩下了赵廷彦。先帝当时已令简郡王总领六部,赵廷彦的皇位,差不多是稳的了。

      几乎所有朝臣都上本请立简郡王为太子,结果却出乎所有人意料,先帝经此波折,再也没有立太子的打算,而是直接立了太孙,从头到尾就没简郡王什么事。一道立储的圣旨,打得朝臣与宗室措手不及,哪怕皇子们都不合心意,要立皇孙也行,诸位皇子有的是儿子,可先帝唯独看中了早被过继出去的四皇子——慎郡王之子赵铮,并且想法子将那时还名不见经传的赵铮重新过继了回来,立为太孙,用尽余生悉心教导。

      可以说,先帝的一意孤行,直接导致赵廷彦大位旁落,而今赵铮登基了,赵廷彦虽晋为了亲王,仍是六部总领,权倾朝野,但他与皇侄赵铮的关系能好吗,会一心辅佐赵铮没有丝毫怨言吗?

      看赵廷彦的态度就知道了。

      方才赵铮与赵廷彦看似是在讨论主考官人选,实则是新帝与权臣的较量,赵廷彦再有道理,若是换做先帝,还会这般顶撞、拒绝吗?

      既然待新帝与先帝不同,此人就是有私心的。

      赵铮才刚登基,羽翼未丰,哪怕简亲王接连顶撞,也不能随心所欲就罢了简亲王的官,这是新帝登基后的第一次科考,主考人选未尝不是赵铮对赵廷彦的试探。

      只是这一次,赵铮龙体有恙,不住地咳嗽,简亲王甚至未过问半句,只一味与天子争执。

      王总管忍不住往地上啐了一口,压低声音道:“皇上几日前受了寒,龙体还未痊愈,简亲王再怎样也不能这般无礼,惹皇上生气!”

      王总管说者无心,小侯爷却是一愣:“皇上他,怎会受寒的?”

      还有几日前,可不就是……扮作梅公子之时?

      提起皇上这场病,王总管心疼得真想放声大哭:“皇上一个人微服出宫,去时还好好的,回来就淋了雨,起了高热,可把老奴和小夏子吓坏了。幸好有太医竭力救治,喝了两副药下去才退了烧……对了小侯爷,那时虽手忙脚乱的,老奴仍记得清清楚楚,皇上病中还念念不忘小侯爷呢。”

      王总管状似无意,顺口一提,心里想的却是这至关重要的一句可千万不能落下。

      孟玄云:“…………”

      咳,怎么感觉,他才是惹皇帝生病的罪魁,心里莫名有些愧疚呢。

      听着那头的争论,他忍不住将身旁案上的茶杯捏在手里,简亲王的确太过分了,难道就不能想想办法,叫那厮尽快闭嘴?

      小侯爷的目光落在了手中的茶杯上,勾唇一笑之后,将茶杯掷到了地上。

      简亲王的咄咄逼人戛然而止,警觉地道:“是谁?”

      王总管捂嘴看向小侯爷,小侯爷眨眨眼睛,轻轻叫了一声“喵。”

      赵铮:“……”

      赵铮笑:“朕养的猫在等着朕,这会儿许是不耐烦了。既然皇叔坚持,那就还是原来的主考吧。”

      赵铮本也没指望争辩几句就能真的起作用,先退一步,并非他惧了简亲王,而是给简亲王造成一种假象,他其实挺好说话,也不强势,好让简亲王放松戒备,待时机成熟再细细地收拾。

      赵铮命人将简亲王好生送出宫,孟玄云隔着窗棂就能瞧见简亲王离去的身影,这位先帝五皇子虎背熊腰,煞气腾腾,不知为何,光一个背影就让小侯爷觉得厌恶透顶。

      赵铮过来这边时,小侯爷已从收到赏赐想找皇上理论的冲动中彻底冷静下来。

      年轻的天子俊颜依旧,一身明黄色龙袍,嘴角噙着一抹得体的笑,略一点头,道:“逍遥侯世子,方才多谢。”

      只是举手之劳,孟玄云不敢居功,皇上叫过他孟卿、小侯爷和玄云,无不流露出让他吓破胆的亲切,这一声逍遥侯世子,总算是平平淡淡,如他所愿了,他却意外地庆幸不起来。

      他注意到,皇上肤色呈现出病态的苍白,脸庞也有些消瘦,小侯爷虽不着调,也知道要忠君的,王总管说得对,皇上病体未愈,不能再叫皇上生气了。

      小侯爷跪下来道:“臣也多谢皇上赏赐。”

      至于别的话,入宫的初衷,鬼使神差,只字未提。

      赵铮含笑:“世子不必多礼,快起身吧。”

      又命夏林春端过来一个方形托盘,温声道:“前阵子,朕的宫人不慎将世子的玉摔坏了,现工匠已修好,这便还给世子。”

      孟玄云从托盘中拿起玉锁,匆匆扫了一眼,还以为会碎得不成样子,可是丁点痕迹都看不出来,工匠的手艺真好啊。

      孟玄云由衷地道:“多谢陛下。”

      想他还揣着皇上的墨云玉佩呢,是皇上特意赔他的,而今原物都还回来了,小侯爷怎么想怎么觉得,皇上的玉佩也该还给皇上。

      他伸手探入怀中,赵铮却恰在此时道:“朕光顾着与皇叔议事,还未用过膳,世子也等了许久,不若陪朕一起吧?”

      孟玄云内心犹豫,随即想起曾答应过赵铮的话,绝不会推托任何事,小侯爷只得硬着头皮道:“那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王总管马上命宫人送上早就备好的饭菜,并银筷两双。赵铮与孟玄云在一张硕大的八仙桌前面对面坐着,冷热菜式不多久便摆了上来,伺候的宫人内侍在旁立着,赵铮看向哪道菜,便有宫人将菜布好,为皇帝试菜的内侍试过之后,才送到赵铮面前。

      孟玄云他爹逍遥侯对厨艺很是讲究,被孟侯带着,孟玄云也挺能吃的,本想就此试一试御膳房的手艺,看了半天皇帝用膳的规矩,竟不大有胃口了,也没怎么敢动筷子。

      赵铮仿佛知晓他的尴尬,亲自指了一道樱桃肉丸,一道奶汁鱼片,一道生烤狍肉,并一道如意卷,命宫人专门端到孟玄云面前。

      “世子,尝尝这些。”

      孟玄云心念一动,皇上指的怎么都是他爱吃的,运气可真好。

      他哪知,皇上闭着眼睛都能默出来他的喜好。

      御膳房厨艺还算不错,美食当头,小侯爷一点点放松了戒备的心情,吃了个爽,尤其是樱桃肉丸,酸酸甜甜很是讨喜,他吃得足有八分饱,抬头偷瞧了一眼赵铮,赵铮只用了几筷子素菜,别的几乎没怎么动。

      小侯爷都有些不好意思了,皇上叫他陪吃,可这一桌子菜,倒像是给他一个人备的。

      “皇上,您……是不是还不太饿?”

      赵铮淡淡道:“朕一向如此。以前常与先帝一起用膳,先帝不爱荤腥,朕也习惯了。”

      原来,皇上并不是只爱吃素。先帝立赵铮为太孙时,赵铮不过才七岁,先帝在高位已久,又怎会刻意去顾及一个孩子爱吃什么。

      世人皆言,养在先帝膝下是至高无上的殊荣,可是谁又明白个中艰辛,太孙殿下小小年纪便要昏定晨省侍奉先帝,先帝晚年脾气古怪,与亲儿子之间尚有隔阂,与差了一辈的孙子相处,莫非就没有猜忌了吗?

      便是如今登基,依旧有简亲王这样的强臣虎视眈眈,皇上是真的不容易。

      小侯爷觉得自己定是中了王公公的邪,盯着赵铮骨节分明的手半晌,一时不忍,竟主动道:“皇上正病着,稍微再用些吧,对龙体也有好处的。”

      皇上与他同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他自己就是无肉不欢的,将心比心,成天吃素肯定受不了。

      孟玄云认真想了想,道:“若是不沾荤腥已久,不妨先试些清淡的肉食……”

      作为方才赏赐菜肴的报答,小侯爷投桃报李,也精心挑选了两样,玉兰炒虾仁与栗子炖鸡,色香味俱全,也不油腻。

      赵铮轻轻“嗯”了一声,宫人便布了以前从未布过的这两道菜。

      赵铮姿态优雅地用了一片玉兰,一只虾仁,还有一小勺鸡汤。小侯爷盯着他的薄唇与精致的手指发了一会儿呆,皇上进得还是太少,只不过人的饮食习惯,也不是马上就能拧过来的,一下子吃多了反易积食,慢慢来就好。

      在旁候着的王总管激动地快落泪了,皇上病了,胃口不好,他和夏林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让皇上多吃两口,倒是小侯爷一来,随便这么一劝,皇上就吃了。看来不是皇上不爱吃,而是得找对人陪啊。

      用完了膳,赵铮心情不错,晏然自若地邀小侯爷去御花园散步,理由也是现成的,吃完总要消食。孟玄云只得又陪着皇上逛园子赏花,稀里糊涂消磨了半日,直到有大臣求见,赵铮才放他回府。

      小侯爷得了空好想捂脸,这一趟到底干吗来了??

      福宁殿,赵铮在王公公服侍下喝完药汁,他的风寒已快痊愈了。前阵子得知真相,的确不太好受,但要他因此放手,却不能够。他已肖想了小侯爷这些年,就算没这档子事,也是要想方设法得到此人的,纵使对方对他无意又如何?

      小侯爷很在乎孟家,赵铮便拿赏赐相激,接下来,将小侯爷带到御书房,强撑着病体与简亲王周旋,好叫小侯爷心生不忍,果然,小侯爷上勾了。有句老话叫做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还是有点道理的,得来了一句关怀,他便知小侯爷心里并非完全没有他。一分也好,半分也罢,以前多少年都过来了,反正日积月累,总会叫对方慢慢地对他起意。

      小侯爷,朕绝不会对你放手。
note作者有话说
第9章 第 9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