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3、朝堂清查 ...

  •   怎么能让这小丫头给问倒了?飞鸢心有不甘,反问她:“怎么问这个?”

      商筝叹了口气,说:“姐姐,都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是有时候我想不明白,到底什么样的才算知己呢?相知甚深,便是知己吗?喜欢,重要吗?不离不弃,重要吗?”

      没想到这个聪明机灵、人小鬼大的商筝,其实不过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才会这样自寻烦恼、杞人忧天。

      飞鸢的眼神不由温柔下来,用姐姐的口吻说:“这些,重要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缘分。喜欢也好、相知也罢,不是你的,想得再多,徒增烦恼而已;若是你的,遇见了,是相知、便要珍惜;若不是,便随缘,也要各相安好。”

      话一出口,她倒有些意外,原来这才是她的想法:确定是她的夫君,她才会抬眼相看,有缘无缘,希望今生与他各相安好。

      旁边商筝笑了起来:“大师兄和你这算相遇了,那你们是相知呢、还是随缘呢?”

      飞鸢假装生气:“聊天而已,怎么说到你大师兄头上了?”

      商筝一心欢喜地说:“姐姐,你绝对是大师兄的红颜知己。”

      飞鸢故作不信:“你怎么知道?”

      商筝神神秘秘地说:“大师兄提到你的时候,眼神都好温柔,不用猜都知道。”

      飞鸢心头一颤,半晌不语。

      她原本知道,他应该是喜欢自己的,不然不会在一众佳丽中独独选中她。

      她原是不在意的,“选中她”不过说明她是那些人中最好的、或是最能入他眼的,在他、怎么可能是相知?在她、不过准备随缘。

      可是,现在听商筝说出来,她竟莫名心动,难道,是她开始期待更多?

      她不由想到娘家正在酝酿着推动族长促成合离,当时丁氏说半年左右,想着时间大约快到了,不知进展到哪步田地了?

      她悠长叹息:“睡吧。”

      不是相知,是最好。

      或许,该叫红枝回去打听一下。这边,也该快些将进出项好好理理,如果年内离开,总要安排好,才妥帖,方能安心。

      却止不住想:也不知辛辰在京城那边怎么样了。

      * * *

      辛辰、唐斩带着辛巨到了京城,辛辰照例扮作账房先生,唐斩扮作东家公子,找一家僻静街道上的小客栈住下。

      下午,辛巨去外面打探消息,回来说:自吴建父子被拿,田秋英不敢独处,一直住在镇国公府上。

      唐斩问:“晚上直接去田府打探?”

      辛辰道:“镇国公手下还是有些能人的,再说,我们一直予他的印象是我们针对吴家,如果打草,引他怀疑就前功尽弃了。最好,是引那田秋英出来,好拿她口供。”

      辛巨道:“据田府下人讲,除了进宫陪皇贵妃,这田秋英哪儿都不去。”

      辛辰一笑:“有了。”

      * * *

      陈少卿在书房读书,突然窗帘风动,好像夜雨将临。

      他起身去关窗户,却发现窗户是关着的,他奇道:“见了鬼了?”

      一人在身后笑道:“可不是见了你了?”正是辛辰。

      少卿大喜,忙关上门,拉他坐下:“你怎么来了?”

      辛辰笑着说:“当然是来关心关心你,最近可好。”

      少卿也笑了:“少来!一定是有事找我。不过,上次我没被你吓死、没被爷爷骂死,一次还不够?”

      辛辰说:“骂又骂不死?到底是娇贵的太师府公子爷,我真是唐突佳人了。”

      少卿气道:“哦,不帮你忙,就这么折损我?”

      辛辰笑道:“对于原则性强的人,威逼利诱肯定无效,只好说两句闲话,你也要计较?”

      听辛辰夸他原则性强,少卿心下好爽,不好意思不表现出良好态度:“你这次来京城想做什么?”

      辛辰道:“在翼城久了,感觉天下太平,所以来看看,有什么有趣儿事发生没有。”

      少卿说:“最大的事就是几个月前吴建举办五十寿宴大事收刮官财,结果被人给劫了,吴氏父子被人掳走至今不知下落。此案皇帝钦定镇国公负责此案。只是不知为什么,至今没有破案,反而开始内部调查,说是可能是内部人做的。”

      辛辰不动声色:“怎么会?是他拿到了什么证据吗?”朝堂最忌这种大规模的派系、要案彻查,成为某些权臣的工具,只怕会泥石俱下、伤及无辜。

      少卿说:“听我爷爷讲,镇国公开始时不让其它人插手,连刑部的人都不要,只动用自家亲信门将,四处撒网搜查,却毫无进展。没办法,时间越久,吴氏父子生还的希望越渺茫,无奈之下,他向御林军张军求助。你猜,张军怎么做?”

      辛辰道:“张军是皇帝的人,镇国公于他,成未必有多大助益,失则成其败笔,综合来看,对其仕途有害无益,以其之精明,决不会入套。我只好奇,他如何脱身事外?”

      少卿赞道:“没想到,你平时对政事没多大兴趣,这番推断还挺深刻。张军向皇帝进言,应由刑部开始。”

      辛辰沉吟:“这不是转了一圈儿,又转回去了吗?刑部的能力在镇国公眼里未必够,之前多予肯定,是因为吴建任刑部侍郎,现在他需要的是得力的人手,只怕镇国公未必肯。”

      少卿道:“这张军果然精明,他抛出了一个诱饵,镇国公立刻就吞下了。”

      辛辰意外:“什么诱饵?”

      少卿道:“上次吴建父子被掳,当时刑部有上百号人在,都没能阻止,反被对方不过区区二人,就伤了数十人。张军恰恰针对这事,提出置疑。”

      辛辰立时有了兴趣:“什么置疑?”

      少卿道:“刑部事后并没有通报伤亡和抚恤金,你知为何?”

      辛辰当然知道,还是问:“为何?”心里暗叫不好,无涯子门下轻易不会伤人,唐斩和商筝下手时自然会收着,没想到这被张军利用上,难道会成为镇国公大大肆内查的导火锁?

      少卿道:“因为那些受伤的衙役并没有受伤,只是被对方用剑点了穴道。所以,镇国公置疑:为何对方手下留情?还是刑部未尽全力?同时,受置疑的还有霍云的禁卫军。那晚现场霍云部下人手更多,也没有人伤亡,都被点穴了。”

      辛辰道:“也许是对方不想杀人,以免罪上加罪?”

      少卿说:“证据呢?只能说,有这种可能,但也有可能不是。所以,莫须有之下,镇国公向皇帝请旨,要求彻查,为吴氏父子申冤。”

      辛辰心中一动:“皇帝准了。”

      少卿说:“是啊,皇帝大怒,不仅立刻准了,还要求将此事与之前吴建寿宴时大量官员被指贪污之事,两案归一、彻底清查。镇国公主导,因刑部、禁卫军可能均有嫌疑,所以令张军的御林军辅助。这镇国公拿了上方宝剑,立刻雷霆万钧地执行,京城内外风声鹤唳、人人自危。你虽在翼城,反而得逃此劫,也算侥幸。”

      辛辰猜到这是皇帝将计就计,借镇国公自己之手发起清查,按之前与辛月约定,只待挖出镇国公据权害国、其党羽协犯的凭据,皇帝便可立即将此次清查转向,将镇国公一脉势力一举撬除。镇国公如何能够想到:他此时发起的清查,正在自掘坟墓。

      不过,皇帝将之后的路已铺好,可自己这边的关键证据还没有拿到,看来速度得加快。

      辛辰岔开话题道:“近日,宫中可有什么大事吗?”

      少卿说:“有啊!几月前,皇帝突然召见丞相,似乎有意立储,一时朝堂上下风起云涌、轩然大波。都道皇帝是痛失爱子、不过临时起意,但丞相一直是力主早立储君的,皇帝不见其它人,只与他谈这事,相当于把其它观点的大臣全部撇在一边,表明他一意孤行的决心。”

      辛辰一愣:按辛月所说,造成小皇子溺毙的假像,就是不想立储君,怎么几个月后皇帝便大力推进立储一事?难道,此事有变?不为见田秋英,他也要进宫再见皇后。

      辛辰问:“太师怎么看?大臣们又做何反应?”

      少卿说:“我爷爷虽然意外,但他对这件事一向持中立态度,他认为立与不立、各有利弊,只要皇帝下定决定,认真计划、应对就好。

      朝中大臣们,被皇帝这种态度镇住,一时倒不敢劝,只在私下议论纷纷,甚至开始琢磨皇帝可能选定的皇子,开始站队。

      只有镇国公,对此事极其反对,甚至午夜晋见皇帝,痛哭陈辞。本来,皇贵妃刚刚失去皇子,这时立储难免有情绪,但镇国公忝居高位多年,总要顾忌些不要落人‘公私不分’的话柄吧?”

      辛辰却道:“他当然知道大家会这么想。我却好奇,他这么做只怕另有原因。”

      少卿道:“那就不得而知了,只听宫里的太监说得很神,那天皇帝龙颜震怒,按他们的话说:镇国公的脑袋差点搬家。”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3章 朝堂清查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