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逗逼的第九章 ...

  •   我喜欢这份工作吗?

      诚实地来说,夏晓晓对这份工作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纯粹是因为薪资高、福利好——再重复一遍,薪资实在太高——才选择了这份工作的。

      她一直以来,都是以当一个记者作为职业目标的。

      小的时候,夏晓晓亲眼见证过媒体的力量,见证过笔墨上的文字,究竟有怎么样的神奇魔力,能怎么样地拯救一个人的人生,又怎么样地能摧毁一个人的人生。

      从那时起,她就对记者这个行业,产生了不可名说的憧憬和期待。

      随着她的长大,她了解得也越来越多。她明白了操纵舆论究竟有怎样的威力,几乎可以只手达天听。一篇《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曾经彻底变革了中国那时的收容遣送制度;无数思想潮流曾经在报纸上隔空碰撞,激发变革的璀璨火花。

      怀着这样的憧憬,夏晓晓考上了D大新闻系本科。

      D大是985高校,在国内赫赫有名;而新闻系也是D大的老牌专业了,曾培养出无数知名记者主持。学校很好,专业也很好,她梦想的实现似乎就在眼前。

      她满怀期待,热情洋溢,为了从事媒体行业做了无数准备:她参加校报,采访老师同学,撰写校园文章;她日常性写记录,向各个杂志报社投稿;她参与报社、杂志社的实习,跟着新闻路上的前辈们探索世间的故事,然后化作笔下华章。

      但是。

      凡事总是要有一个但是,凡事总是会有一个但是。

      但是,国内传统媒体“无冕之王”的称号才张扬了几年,就被互联网新时代送入了变革的大潮。

      这波变革的浪潮一阵接着一阵,门户网站才为纸媒奏响了哀歌,微博就把门户网站送入了坟墓,而和朋友圈、公众号一起兴起的自媒体就像是席卷一切的浪潮,铺天盖地混入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这场变革的大戏,你方唱罢我登场,简直令人目不暇接。

      然而,无论这场媒体变革的大戏怎么唱,传统媒体都已经从朝阳行业变夕阳行业了。

      夕阳行业,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大批大批的报社杂志社关闭、裁人,意味着这个行业的上升通道变窄,意味着有志青年不愿意再选择这个行业,意味着优秀的人才不断流失,也意味着:

      新闻系毕业的学生,毕业后不太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了。

      求职是一场艰难的跋涉,更不要说遇到高校扩招、毕业即失业的就业荒大背景了。她投了一家又一家报社、杂志社,但总是遗憾地收到回复:抱歉,今年我们不招人了/抱歉,今年我们只招聘两个人,很遗憾你没有被录取。

      人总是要为现实低头的。

      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有能力去追逐他们最初的梦想。

      夏晓晓平静地接受了这个事实,转向了其他求职方向。

      她梦想做的,是能写深度报道的记者。在这个梦想之外,她对工作并没有太大的期待。

      她开始什么公司什么岗位都投,无论是对内容质量要求越来越低的各种新闻APP,亦或是各种各样看上去不太靠谱的自媒体,还包括快消行业的市场、汽车行业的销售、银行的培训生、互联网的产品经理。

      没有梦想的胡萝卜吊在前头,夏晓晓开始变得现实起来。薪资、福利、工作地点,都纳入了她重点的考虑之中。

      最终,以20万年薪+超级好的福利的条件,互联网产品经理这个岗位遥遥胜出。夏晓晓查了下资料,也觉得产品经理工作看上去很不错、很有发展前景,便吞下了这枚糖衣炮弹,寄出了签约合同。

      然而,当20W年薪的糖衣炮弹消化完之后,夏晓晓开始怂了。

      师兄很好,团队很好,同事很好,薪资很好,福利也很好。

      但是,那么多她完全不懂的名词,那么多让她心生畏惧的操作。

      师兄这样对她说:“校招产品,都是类似这样的,一开始一窍不通,后面做得比谁都溜。你能通过校招面试,说明你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等等都没什么问题,只要基本能力足够,上手之后,你一定能做得很好的。”

      但是,当她开始做工作的第一件事阅读产品文档时,就差点看得昏昏欲睡——这能叫做得好吗?

      还有在公司里那些遇到过的一件件奇葩逗逼的事、看上去就不太靠谱的弹性制度、听天书一样听到的专有名词,就像一个引子,重新勾出了夏晓晓的困惑和犹豫。

      ——我适合在互联网工作吗?

      ——我适合做一个产品经理吗?

      ——以及最重要的,我喜欢这份工作吗?

      刚毕业的学生,哪有资格说喜不喜欢呢?更不要说以她的家境,远远没到肆意放纵人生的地步。

      夏晓晓自嘲地一笑,重新投入到产品文档那艰辛而苦涩的阅读中。

      也许太过伤春悲秋的气氛确实和轻松欢快的互联网公司的气氛不符,直到下班,都没有一个同事注意到夏晓晓的不对劲。当然,其实光从外表上看,夏晓晓还挺正常的,她一下午都在认真阅读文档,并做做笔记;下班的时候,她更是笑着和师兄、同事们做了一圈告别,坐着地铁回出租屋去了。

      然而实际上,那带着阴郁气息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夏晓晓,她待在狭小的出租屋里,刷了会微博,然而关注的博主没有发什么有意思的微博;打开了晋江APP,然而一连翻了四五篇新文的开头,都没有遇到合心意的文章。

      她无趣地关掉了晋江APP,打开了微信,点开了闺蜜周黛安的头像,发过去一个[嚎啕大哭.jpg]的表情。

      才发出去没过多久,周黛安就回复了。

      不爱花也不爱葬花:?

      不爱花也不爱葬花:怎么了?

      一只小小的萌娃:心烦工作[大写的丧字.jpg]

      不爱花也不爱葬花:昨天才看你发朋友圈,一副励志向上、一切都好的样子

      不爱花也不爱葬花:今天怎么就一副要死要活的样子了???

      不爱花也不爱葬花:福利不好吗?同事不好吗?老板不好吗?

      一只小小的萌娃:福利超级好,同事超级热情,老板还没见到

      一只小小的萌娃:不过按团队的氛围来推算,一定是个好老板

      不爱花也不爱葬花:……

      不爱花也不爱葬花:我知道了,你一定是来炫耀的![大怒.jpg]

      不爱花也不爱葬花:如你所愿,我受到了极大刺激,要举起火把,烧烧烧烧死你![傲娇地哼.jpg]

      夏晓晓被周黛安的话逗笑了。被她这么一说,仿佛自己确实有些无病呻吟的感觉。嘴角的笑意驱散了一些回想起过去梦想时的失望与无奈,让她显得稍微精神了一些。

      一只小小的萌娃:你呢?今天在忙什么?

      不爱花也不爱葬花:我有什么好提的,毕业后安安心心浪过这个暑假咯~

      周黛安的家境比夏晓晓好得多,在工作、读研、考公务员、出国等多个选项之间,她最终选择了保研。按照她的说法,“家里有钱支持我浪三年,我干嘛不浪?”

      找工作又焦虑又艰辛、考公务员又困难又艰辛、出国又繁琐又艰辛,正巧新闻系保研的人很少,要求也很低,周黛安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最轻松的这条路。

      夏晓晓内心深处不能说不羡慕,但又深深明白,以自己的家境,她没有这个资格选这条路。

      一只小小的萌娃:羡慕嫉妒恨

      一只小小的萌娃:永远地羡慕嫉妒恨

      不爱花也不爱葬花:[销魂地勾勾小手指.jpg]

      不爱花也不爱葬花:[来呀,快活呀,反正有大把时光.jpg]

      不爱花也不爱葬花:不过也挺无聊的,刷你们的朋友圈,一个个都在奋斗。总让我有一种浪费时间的感觉。

      一只小小的萌娃:[怒盯.jpg]你这也是炫耀吧?炫耀吧???

      不爱花也不爱葬花:哈哈哈,大概吧

      不爱花也不爱葬花:不过有的时候真的会很迷茫啊

      不爱花也不爱葬花:看你们正在为自己的未来努力,而我现在还在丧[葛优瘫]

      不爱花也不爱葬花:我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未来要做什么,不知道未来会走哪条路

      不爱花也不爱葬花:晓晓你当初是那么努力、那么坚定地要做一个记者,现在呢?

      夏晓晓的手指在虚拟的键盘上摩挲了一会,打出了一连串乱码。然后她又将这些乱码,一个接一个地删除,徒留下空白的输入框。

      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

      任岁月风干理想,再也找不回真的我。

  • 作者有话要说:  晓晓其实是个特别不自信的姑娘。莫急,师兄会用他的温(dou)暖(bi)激励晓晓的。
    ————————
    PS:
    1、《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是《南方周末》2003年的深度报道,那时南周的口碑还非常非常好。报道描写了一个大学毕业生因缺少暂住证,被警察送至广州市“三无”人员(即无身份证、无暂居证、无用工证明的外来人员)收容遣送中转站收容,结果被打死的事,掀起了轩然大波。最后法律进行了修正,收容遣送制度进行了改造。
    2、最后两句话来自歌词《老男孩》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