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回归桑海 ...

  •   我姓司马,字子攸,是旧时韩国人。现在秦国统一了天下,我就算是秦朝人了。
      要说我的师傅呢,他就是韩非子,六国里韩国的公子。后来他的著作流传了到秦国,秦王政读了《孤愤》、《五蠹》之后,大加赞赏,发出“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的感叹。可谓推崇备至,仰慕已极。秦王政不知这两篇文章是谁所写,于是便问李斯,李斯告诉他是韩非的著作。秦始皇为了见到韩非,便马上下令攻打韩国。韩王安原本不重用韩非,但此时形势紧迫,于是便派韩非出使秦国。秦王政见到韩非,非常高兴,然而却未被信任和重用。韩非曾上书劝秦始皇先伐赵缓伐韩,由此遭到李斯和姚贾的谗害,他们诋毁地说:“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遣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政认可了他们的说法,下令将韩非入狱审讯。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让他自杀。韩非想向秦始皇自陈心迹,却又不能进见。秦王政在韩非入狱之后后悔了,便下令人赦免韩非,然而为时已晚。
      韩非师从荀子,但思想观念却与荀卿大不相同,他没有承袭儒家的思想,而是“喜刑名法术之学”,继承并发展了法家思想,成为战国末年法家之集大成者。
      而我可是师父的唯一弟子,师父的师父是荀子,是儒家辈分最高的长者高人。那我算是法家还是儒家呢???韩国灭亡是在三年之前,而师父离世又在韩国灭亡的三年之前,我已经在秦韩之地不知游荡了多久了,真是不知如何是好啊……是不是该回齐鲁大地“认祖归宗”呢?听说那里可是很美的地方呢!

      于是,日夜兼程,快马加鞭的赶往齐鲁大地桑海的小圣贤庄!!

      这里的情况,以前听师父说过的,环境真是很好、很优雅,天是那么的蓝,水是那么的清……激动的我都不知说什么好了!

      “弟子拜见掌门师伯!”我见到伏念先生,便向他施礼问好,听师父说过的,他是儒家现任掌门人,推崇王道治国,独创圣王剑法,外形高雅不凡,非常骄傲。对于儒家学说和天下事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并一直努力将儒家发扬光大。有把佩剑叫太阿!不过,听我这么一叫,他还有点错愕了。我抬眼一瞧,又垂下眼皮,说道:“晚辈司马子攸,晚辈的师傅是韩非先生。”
      “韩非的弟子?他可是法家的啊。”
      “正是。可是师父的师父不就是荀老夫子,可是儒家的长者啊。师父的思想只不过是旁征博引,综合吸取,成一家之言罢了。”
      “可是……”他还是不怎么相信似的。我于是又解释道:“师傅蒙难后,我便一直在秦韩之地游荡,而现如今,却没有什么地方可去了。”韩国灭亡已经是三年前的事了,三年前的事了……

      “弟子拜见掌门师伯。”我被人带进门去,便朝座上正襟危坐的伏念先生施礼。听师父说过的,他可是儒家掌门人,推崇王道治国,独创圣王剑法,外形高雅不凡,非常骄傲。对于儒家学说和天下事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并一直努力将儒家发扬光大。佩剑是太阿。不过,被我这么突然一叫,还有点惊讶。我抬眼望了他一眼,悠顺下眼睛,保持那刚才的姿势:“晚辈司马子攸,是韩非先生的弟子。”
      “韩非的弟子?”
      “正是。”
      “可是……”他面露难色,肯定是怀疑我的来路吧……我只好解释一下了:“自师父蒙难至今,我一直在秦韩之地游荡,如今是在无处可去,于是,便来‘认祖归宗’,投奔师伯了。”
      “大师兄,这孩子,我看他挺懂礼数,说话也很得体,应该不会是什么可疑之人,也不会是冒充韩非的弟子的。”说话此人,正是儒家二当家——颜路先生,他是儒家第二高手,与师兄伏念、师弟张良并称“齐鲁三杰”。据说他一直生活在伏念耀眼的光辉之下,幸好他并没有强烈的争强斗胜之心,安之若怡,处世为人十分淡泊。
      师父在世时,对自己这位同门师兄弟颜路先生,还是很喜欢的。可是,我是叫他“师叔”呢,还是喊他“师伯”呢……算了,喊年轻一点的吧……
      我于是又向他行礼:“弟子拜见二师……叔。”他冲我微微一笑,有侧过脸对伏念说:“我们还是收留他吧。”伏念先生那张似乎一直被冰上覆盖的脸上,终于有了点变化,“那好吧!”于是,我开始了在桑海的儒家新生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